产业经济学行业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员产量超过同行业产量 50%的行业协会达 85%。 企业会员销售收入超过全行业销售收入 70%的协会达 90%。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各行业协会均根据本行业的情况 , 设置了较为健全的分支机构和常设办事机构 , 分支机构一般是根据协会的行业技术特点或工作便利情况 , 分设各种专业委员会或分会 、 工作委员会等。 分支机构与协会既有整体性 , 又有相对独立性。 常设办事机构一般人员不多 , 平均每个协会为 , 但承担着协会大量的日常工作和与分支机构联系协调的事务 , 是目前行业协会工作的骨干力量。 从协会工作人员年龄构成和文化程度构成来看中青年业务骨干占一半以上。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职能模糊,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不顺。 “官方”色彩较浓,与受原部门制约较多的现象并存。 ,交叉重复时有发生。 (二 )阻碍中国行业协会发展的因素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一、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二、中国行业管理的总体建设 三、中国行业协会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中国行业管理的总体构想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一 )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宏观或中观行业管理的极度混乱 、 落后。 具体表现在: , 盲目发展。 , 企业结构不合理。 、 原材料不能择优供应 , 分散浪费严重。 , 严重妨碍技术进步。 , 主要表现在进口和出口的两方面。 , 决策比较乱。 一、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第一,首先提出了计划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经济不是那种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 第二,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还在经济生活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 第三,实行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 (二 )建立行业管理的理论依据与实际基础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 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而且,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抓大放小”的企业改革政策与措施,促使大量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 企业和行业的相对独立性是行业管理成功的重要条件。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经济的职能。 今后各级政府部门原则上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而主要是通过制订各种经济政策、法规,运用价格、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以信息来指导和协调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活动。 全国性和地区性的国营大公司,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企业互有需要的基础上建立的联合经济组织,它们必须是企业而不是行政机构。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一 )中国行业管理的总目标与模式 —— 就是要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彻底改革我国长期以来的部门集中管理体制,改变部门规划割裂行业规划、部门管理阻碍行业管理、只有部门管理没有行业管理的不合理状况,按行业规划、按行业组织管理,充分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展民营企业,促进和加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横向联系和联合,加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协调,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企业充满活力的经济管理体制。 二、中国行业管理的总体建设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的总目标和现行体制的各种特点决定行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从行业管理的总目标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看 , 我国的行业管理应当采用第三种模式 , 即产业界与政府相互作用的行业管理模式。 ——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行业管理可按新的体制模式运行。 我国的行业管理体系,将形成两个主体多种层次的管理体系。 一个主体是政府行业管理机关,代表国家履行行业管理职能,主要以法规和政策手段为主,是一种调控和干预性管理;另一个主体是众多的行业管理组织,以协调服务为手段,实行自主协调行业管理。 (二 )行业管理的组织建设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组织又可分为两个大层次 , 一个层次靠近政府 , 是一批大的行业协会和行业联合会 ,属半官半民性质 , 以协调手段为主 , 是一种引导推动性的管理;另一层次是以产品协会为特征的行业协会 , 属民间性质 , 以服务为主要手段 , 是一种自律性的管理。 这样组成一种分工合理 、 各具功能优势 、 涵盖全社会 , 既能真实反映企业和行业情况 , 又能顺畅 、 有效地体现政府意志的行业管理新体制。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体制是对部门管理体制的根本改革,不仅要求充分改变企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要求对政府管理部门作相应的改革。 这种改革有两方面的 内容 : 一是对政府机构的组织设置进行改革; 二是对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进行改革。 目前正在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与新建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这次机构改革的 原则 是: (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经过这次机构改革 , 国务院原有 40个部门为减少为 29个。 改革后的国务院行政机构分四大块: 宏观调控部门; 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教育科技文化 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与国家政务部门。 其中 , 宏观调控部门和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直接有关。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行政性公司可以用两种方式改革: 一是用一定的行政干预组建起行业协会 , 然后把公司的公共事务和行业规划 、 协调权转移给协会 , 把公司的生产经营权下放给下属企业 , 从而实现行政性公司的彻底改革。 二是先通过以行政性公司下属的骨干企业为龙头组建企业性公司 , 使行政性公司解体 , 再组建行业协会 , 把同行业公司间 、 企业间的共同事务承担起来 ,并对行业企业的发展进行规划 、 协调 、 沟通和服务 ,实施行业管理。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行业协会是同行企业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松散组织。 其主要职能有两个方面:为同行企业服务,做政府有关部门的参谋。 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必须注重创造条件使行业协会成为行业的信息中心和权威组织。 行业协会要成为行业的权威组织,不仅需要有关综合行业部门的重视,还需要财政、信贷、税收等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支持。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行业协会 , 既要为企业服务 , 又要为政府服务。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 ,实现政企分开 , 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权利切实交给企业;改革机构 , 建立办事高效 、 运转协调 、 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 , 提出 “ 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 的要求 , 改革时机趋于成熟。 三、中国行业协会的改革趋势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具体而言 , 政府和协会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大致可以归并成以下三个方面: , 主要由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授权的单位承担 , 行业组织可以协助开展基础性工作。 , 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可以合理分工 , 互相配合。 , 主要应由行业组织独立承担。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有关法规 ,对此类工作涉及的某些原则问题做出一般性的规范和指导。 (一 )政府机构与行业协会各司其职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发展和完善。 相应调整现有行业协会,对现有协会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整顿的要整顿,有些要改组,有些确实开展不了什么工作的协会也要撤销。 把目前覆盖跨度过大、不利于开展行业与协调工作的行业组织适当划小,同时把覆盖跨度过小、不成其为一个行业的行业组织和交叉重复的行业组织适当归类合并。 (二 )行业组织的改革办法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建立行业管理新体制,宜设立两类行业组织: 一类是行业协会。 主要指量大面广的专业性协会。 它是根据企业需要组成的自律性行业组织,它贴近企业,侧重为企业服务。 另一类是行业联合会。 这类联合会可有两种:一种可由国务院原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一部分改建而成,其成员由同一行业类别中全国性行业协会组成;各行业协会及联合会可以组成全国产业经济联合会。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第十四章 产业发展理论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 展望 第五篇 产 业 发 展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第一节 产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趋势 第十四章 产业发展理论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一、产业发展的涵义 二、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三、产业发展的模式 第一节 产业发展概述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术语虽然在某些时候可以互相换用,但它们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 “经济增长”说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和产出的增长。 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经济发展”的含义则要更加广泛,除了人均收入的提高外,它还包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工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以及居民在城市人口中的百分比不断上升。 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其内涵则较广泛,是一个既包含经济数量变化,又包含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一、产业发展的涵义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之间虽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然而它们之间也有着很强的联系。 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产业发展 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 这里所说的“进化过程”,其核心就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 因此, “产业发展”的概念类似于“经济发展”。 当然,后者的含义要比前者宽得多。 两者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包含了产业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又是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 第十三章 行业管理 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即具有自己的 生命周期。 对某单个产业而言,从本质上看它无非是一些具有某种相同生产技术或产。产业经济学行业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和零售商都是垄断者时,生产商和零售商均对产品进行垄断定价。 生产商 零售商 W P 顾客 16 假定一上游企业 M(电视机生产商),一家下游企业 R(电视机经销商)。 电视机的零售价格为 P。 对电视机的最终需求为 D( P)。 除了批发价格 w 以外,企业 R 无须对供应商支付其他费用。 企业 M 的边际成本 C 是一个常量 当垂直一体化时,总利润为 利润最大化价格为 PM
中国五矿集团、 中国铝业 公司、 江西铜业 公司、广东广晟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已进入南方稀土业整合。 有分析称,包钢稀土一直雄踞北方稀土行业的龙头,并且已经建立了稀土战略储备制度,已成垄断北方稀土市场之势,在资金、产业链和技术上都有很大实力。 包钢稀土昨日发布上半年度财务报告称,受益稀土行业景气度回升、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产品销量增加,上半年实现净利润 亿元。 去年上半年,包钢稀土净亏损
销 地 二 级农 批 市 场农 贸 市 场餐 饮 企 业社 区 菜 市 场超 市消 费 者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图 3“多站式”产销对接模式 (二)、目前产销对接模式 亟待优化的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随着农产品大市场格局的出现,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已愈发凸显,由此而来的农产品卖难、农产品标准化低
19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20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的衡量 21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竞争机制与 “ 马歇尔冲突 ” 二、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三、 “ 哈佛学派 ” 与 “ SCP”范式 22 一、竞争机制与 “ 马歇尔冲突 ”
除竞争。 涡轮发动机一般是根据顾客的要求定制的,所以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别性,但是这两家公司公布了一个共同手册,包括下述内容: 所有在制造发动机过程中可能用到的零部件价格; 如何使用这些零部件价格去计算相关的发动机价格; 这些措施虽然使价格稳定于两家企业可控的一个水平上,但是消除了竞争,所以在 1977年被司法判决强制中止。 资料来源: Cooper,1986: “ most
率或收益率:在企业盈亏平衡的约束下,最大化社会福利。 价格规制 —— 公共规制最重要内容 27 社会性规制 社会性规制的直接目的比较复杂 ,对象较为广泛,大多针对具体的行为。 大多数社会性规制属于一种具有普遍性质的政府直接规制措施,同样的规制往往运用于多个产业。 社会性规制的手段也较为广泛,最常见的社会性规制包括产品安全规制、工作场所的健康和安全规制以及环境污染规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