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与开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考虑在产出市场上有两个企业的情形。 在创新之前 , 企业 1是在位垄断者 , 企业 2是潜在进入者。 ★ 假定 两个企业都没有取得对创新的垄断 , 第三个企业在产出市场上不能生产 ,因而想将专利卖给一家开价更高的企业。 ★ 假定: ■ 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之前并没有生产技术 , 一旦获得专利 , 其生产成本与在位垄断者相同。 ■ 垄断者能够获得垄断利润 , 如果获得专利 , 他将保持垄断地位 , 获得同样的垄断利润 , 此时对手企业的获益为零。 ■ 对潜在进入者 , 一旦获得专利 , 那么他就可以进入市场与垄断者竞争 , 此时 , 两家企业获得寡头利润。 ★ 对垄断者而言 , 如果购买创新将获得利润 ,而若不够买创新而潜在进入者购买了这项创新 ,那么其将获得寡头利润。 则对垄断者而言 ,此 项 创 新 的 价 值 就 为 两 者 之 间 的 差 额 ,即。 这项价值亦是垄断者愿意为这项创新支付的最高价格。 ★ 对潜在进入者而言 , 如果得到这项创新 , 可获得寡头利润 , 如果不够买这项创新获利为零。 那么对该潜在进入者而言 , 此项创新的价值也为两者之差 , 即 , 此项价值也是该潜在进入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MDMDMV D0DDCV    ★ 垄断者愿意比对手出价更高的条为: 即: 该项条件要求垄断情况下的产业利润高于双寡头垄断时的利润。 M D D   2MD ★ 可以预期上述条件是 有效的。 因为双寡头垄断时的利润肯定低于垄断时的利润 , 并且只有在合谋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垄断利润水平。 这意味着垄断者对研发投入的动机比潜在进入者要高。 其直觉是垄断者由于未能获得创新而导致的损失要比对手企业成功的获得创新所得到的收益更高。 ★ 产业结构朝着产业利润增加的方向发展 ( 垄断 ) , 这一特征称为 效率效应。 ★ 垄断者对于一项创新 , 即使将来不采用 , 也会要求得到它的产权。 因而效率效应可以成为专利 “ 搁置 ” 的一种解释。 更新效应及创造性毁灭 ★ 假设 竞争对手不参加创新竞标的概率为 ρ。 垄断者并不清楚竞争对手是否提交了竞标书。 ★ 假设 垄断者及竞争对手都没有投标 ,那么此项创新仍然没有使用 , 垄断者依旧。 ★ 渐进式创新的情况: ■ 创新产品没有取代现有产品,即假设即使竞争随手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垄断者仍能获取利润。 ■ 对垄断者而言, 如果垄断者投标并获得此项创新,那么他仍然可获得垄断利润。 如果垄断者不参加投标,而竞争对手有的概率 不参加投标,此时垄断者依然得到垄断利润 ,而竞争对手有的概率 可能投标,那么垄断者将得到双寡头利润。 垄断者愿意的最高标价为: ■ 对于竞争对手而言, 与上个模型相类似,最高的标价依然是 MM1 D( 1 ) ( 1 ) ( )M D M M D            D ■ 结论: ▲ 若出现竞争对手不参加竞标的概率很高 , 即: 时 , 垄断者愿意支付购买创新的金额将少于竞争对手。 ▲ 若对手不参加竞标的概率较小,即: 时,垄断者愿意支付购买创新的金额高于竞争对手。 ▲ 若 , 两者愿意支付是相同的。 2MDMD2MDMD2MDMD ★ 激进创新下的情况: ■ 创新产品将使得现有产品立刻退出市场,垄断者的利润将变为零,而竞争企业将获得垄断利润。 ■ 如果垄断者投标并获得此项创新,他仍然获得垄断利润;如果垄断者不投标,竞争企业投标的可能性为 1ρ ,垄断者的利润将为零。 但竞争企业仍有 ρ的可能性不投标,垄断者继续保持。 这意味着垄断者愿意的最高标价为: ■ 竞争企业愿意投标的最高额度为 ,这一额度要大于 因此 ,在激进式创新的情况下,垄断者愿意支付的金额要小于竞争对手。 ( 1 ) 0 ( 1 )M M M          M (1 ) M ★ 小结: 相对于新进入者而言 , 在位企业 有更大的积极性从事 渐进式创新 的研究与开发。 然而如果存在进入威胁的不确定性 , 或者由于 激进式创新 的机会 , 那么对在位企业而言 , 新进入者 可能具有更强烈的研发动机。 风险选择 ★ 风险选择所涉及的权衡关系为: 低风险战略意味着高成功率的低价值创新 , 而高风险战略意味着低成功率的高价值创新。 ★ 研发竞赛类似于 “ 优胜者赢得所有博弈 ” , 重要的是成为第一 , 而不是落后于别人有多远。 ★ 模型 : ■ 假设两个企业选择了一项 “ 安全 ” 的技术 , 它的发明时间均匀分布于 1年和 2年之间。 该发明从现在起的 4年后被取代 , 企业也不对未来贴现。 如果 t期代表发明期 ,V代表来自专利的私人利润流 , 那么该技术持有者得到 V( 4t)。 ■ 假设作为一种选择 , 存在一项 风险更大 的技术 ,它的发明时间均匀分布于 0年和 3年之间。 一个研究开发的 垄断者 在两项技术间是 无差异 的。 如果这两项技术在成本上相同 , 这种研发竞赛将会使得竞争对手选择更大的技术。 当 两个企业都选择安全技术 时 , 他的发明期接近 1, 他就会取胜。 当竞争 对手转换为 风险战略 时 , 竞争对手的预计发明期虽然没有变化 , 但更有可能在垄断者发现之前发现新技术 , 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 结论: ■ 可以预计市场 领先者 倾向于 安全的 技术研发 ( 改进他们的现有产品等 ) , 而 市场落后者 主要倾向于选择 风险更大 的技术战略 ( 更新换代产品等 )。 ■ 一般而言 , 市场领先者 主要 采用小的改进型创新 , 而 小型企业 和 潜 在 进入者 主要采用 大型根本性创新 , 虽然风险很大。 干中学和市场主导地位 ★ 学习曲线 的存在意味着生产出来的产品越多 , 成本下降的越多。 ★ 市场领先者能够利用学习曲线增强自己的 市场主导 地位。 ★ 总之 , 学习效应是一种包含生产的研发形式 , 出售产品更多的领先者总能得到比竞争对手更低的生产成本 , 从而保持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组织与战略考虑 ★ 每家企业研究与开发的 “ 生产函数 ” 由一系列能力组成 , 这些能力与其过去从事的开发工作的种类相匹配。 从这一组织意义上说 , 产业内的有些创新是彻底的。 创新如果由在位企业引入 , 则意味着该企业研发过程的根本变化 ,并导致以往研发能力的过时。 这说明所有的 激进式创新 应该都是由 新进入者引入 , 而 在位企业 大都采用 渐进式创新。 ★ 结论 : 在位企业 倾向于更多地投资于 渐进式创新 , 而 新进入者 则是 激进式 创新的主要源泉。 第十一章 市场绩效 ● 第一节 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 ● 第二节 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 ● 第三节 市场绩效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 ☻市场绩效 : 以 市场结构 为基础 ,与 市场行为 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价格 、 产量 、 成本 、 利润 、 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 ,反映了 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 市场运行的效率 和 资源配置的效率 ,体现了 一个市场实现经济运行目标的程度。 市场绩效的状况及变化 ,反过来又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 勒纳指数 ☻以 垄断势力 为基础的计算 市场结构 的方法。 由价格与边际成本的 偏离率 表示: L=(pMC)/p 0≤L≤1。 在 完全竞争 条件下 ,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勒纳指数等于 0;在 垄断 情况下 ,指数趋向 1。 L值越大 ,市场竞争程度越低 ,单个企业的垄断势力越大。 ☻ CW推导了市场势力和集中之间的关系: Li=si/ε Li表示企业 i的市场势力的 勒纳指数。 si为企业 i在市场中的 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