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合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罗顿伯格和沙罗纳( 1986)建立了一个模型,认为在市场需求高涨的时候,更容易发生价格战。 假定: 市场中有 N个对称的寡头企业,在非合作情况下进行伯特兰价格竞争 ; 市场需求 D与随机冲击 有关,企业知道市场是繁荣的还是萧条的 ; 企业依旧采取冷酷战略,即开始都采取合谋价格 ,如果有企业违背协议进行降价,则惩罚方式永远恢复到伯特兰竞争 ; MP 企业从违背协议中得到的总利润为 总的违背利润为: 表示企业 i在合谋时的利润量,由于企业是对称的,所以总违背利润为 N倍的每家企业的合谋利润。 ()ddi()dMiN ()Mi 给定其他企业合谋,该企业合谋的总的预期折现利润为: 企业不发生背离的话,必然要求合谋得到的利润要大于背离所得到的,反之,企业会发生偏离,那么有: 即 化简得 () 1MMM ii   Md  ( ) ( )1MMMiii N   1 [ 1 ]( 1 ) ( )MiMiN  企业在 值较高,也就是在市场繁荣的时候,企业越可能背离合谋。 或者说,当市场需求高涨时,更容易发生价格战。 该模型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反周期的价格战行为,也即在繁荣时期反而降价的现象,这在某些实际中的行业是确实存在的。  在景气循环和价格战之间的关系上,罗顿伯格 沙罗纳模型和格林 鲍特模型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那么如何来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呢。 首先,两个模型中企业采取的战略不同,前者为冷酷战略,后者为修正的触发战略。 其次,这两个模型中企业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在罗顿伯格 沙罗纳模型中,企业可以观察到市场的景气程度,而在格林 鲍特模型中企业无法观察到市场的随机冲击因素的实现值。 第四节 促成合谋的因素 一、市场结构与合谋 第一、市场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谋 ; 第二、企业之间越对称越容易形成合谋 ; 第三、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同质也影响企业之间的合谋 ; 二、多重市场联合与合谋 假定一个生产同质产品且制定价格的双寡头垄断市场,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保持不变而且都相等 , 合谋价格为垄断价格 ,平分所获得的利润为。 合谋成立的条件为 简化为 MP12M112 1 2M M M  12  企业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市场上(市场情况如前一段所论述)竞争 ,新的合谋协议稳定的条件变为: 化简得: 含义是说,只要折现因子大于二分之一,企业还是有背离协议的动机的  1 1 1 12 1 2 2 1 2M M M M M M                  12  假设,市场 1每个时期接触一次,而市场 2每两个时期接触一次。 如果每个时期的折现因子为 ,则市场 2隐含的折现因子等于 ,假设。 在缺乏多市场接触的情况下,企业在市场 1可以维持合谋,而企业 2由于折现因子较小,那么在市场 2中,企业之间是不能维持合谋的。 2 2 12 如果企业在这两个市场上维持合谋,那么应该满足条件为: 化简上式得: 进一步得: 2 2 4112 ( 1 . . . ) ( 1 . . . )22M M M             24 2 0    当折现因子大于 ,企业合谋对企业更有利,如果折现因子小于 ,企业之间不合谋对企业来讲更好。 这一结果的直观解释是,在市场 1上中断合谋的损失可能是如此之大,即不仅阻止了在市场 1的背离,而且阻止了在市场 2上的背离。 所以说,多市场联系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合谋。 第六章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定义: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实物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时,我们可以说,生产者在实行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和价格差异的区分 价格歧视的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第一节 价格歧视的动机和条件 一、价格歧视的利润动机 企业进行价格歧视的动机可以从其边 际收益的范围内进行分析 d R d PM R P Yd y d y  边际收益是两种相反效果之和: 第一种效果为他在某个产量上以当时的价格销售掉一单位的产品,得到的收益增量为 ; 第二种效果为全部现有销量的收益减少; P 如果垄断企业只须对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销量降低价格,即垄断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的产品的销量不对原来销量的价格产生影响,上式中右边第二项 ,那么边际收益曲线就变成了: 只要最后一单位销量的价格超过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扩大生产 dRM R Pdy0dPY dy  结论: 所有价格歧视的方式均可视为企业尽量减少销售量扩大后第二种效果给边际收益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价格歧视的条件 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是有一定条件的: ( 1)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即企业必须面对一个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 ( 2)企业必须能够推断或知道消费者对某一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 ( 3)企业有能力阻止顾客之间的转卖行为或者套利; 两种套利行为: 第一类套利与商品的可转让性相联系,如果两个消费者之间转卖交易的成本很低,获得低价的消费者为了把商品转卖给高价格的消费者而进行购买 若 则只有一个消费者将支付固定费用 A ()T y A P y杜绝这种套利行为的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