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合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罗顿伯格和沙罗纳( 1986)建立了一个模型,认为在市场需求高涨的时候,更容易发生价格战。 假定: 市场中有 N个对称的寡头企业,在非合作情况下进行伯特兰价格竞争 ; 市场需求 D与随机冲击 有关,企业知道市场是繁荣的还是萧条的 ; 企业依旧采取冷酷战略,即开始都采取合谋价格 ,如果有企业违背协议进行降价,则惩罚方式永远恢复到伯特兰竞争 ; MP 企业从违背协议中得到的总利润为 总的违背利润为: 表示企业 i在合谋时的利润量,由于企业是对称的,所以总违背利润为 N倍的每家企业的合谋利润。 ()ddi()dMiN ()Mi 给定其他企业合谋,该企业合谋的总的预期折现利润为: 企业不发生背离的话,必然要求合谋得到的利润要大于背离所得到的,反之,企业会发生偏离,那么有: 即 化简得 () 1MMM ii Md ( ) ( )1MMMiii N 1 [ 1 ]( 1 ) ( )MiMiN 企业在 值较高,也就是在市场繁荣的时候,企业越可能背离合谋。 或者说,当市场需求高涨时,更容易发生价格战。 该模型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反周期的价格战行为,也即在繁荣时期反而降价的现象,这在某些实际中的行业是确实存在的。 在景气循环和价格战之间的关系上,罗顿伯格 沙罗纳模型和格林 鲍特模型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那么如何来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呢。 首先,两个模型中企业采取的战略不同,前者为冷酷战略,后者为修正的触发战略。 其次,这两个模型中企业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在罗顿伯格 沙罗纳模型中,企业可以观察到市场的景气程度,而在格林 鲍特模型中企业无法观察到市场的随机冲击因素的实现值。 第四节 促成合谋的因素 一、市场结构与合谋 第一、市场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谋 ; 第二、企业之间越对称越容易形成合谋 ; 第三、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同质也影响企业之间的合谋 ; 二、多重市场联合与合谋 假定一个生产同质产品且制定价格的双寡头垄断市场,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保持不变而且都相等 , 合谋价格为垄断价格 ,平分所获得的利润为。 合谋成立的条件为 简化为 MP12M112 1 2M M M 12 企业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市场上(市场情况如前一段所论述)竞争 ,新的合谋协议稳定的条件变为: 化简得: 含义是说,只要折现因子大于二分之一,企业还是有背离协议的动机的 1 1 1 12 1 2 2 1 2M M M M M M 12 假设,市场 1每个时期接触一次,而市场 2每两个时期接触一次。 如果每个时期的折现因子为 ,则市场 2隐含的折现因子等于 ,假设。 在缺乏多市场接触的情况下,企业在市场 1可以维持合谋,而企业 2由于折现因子较小,那么在市场 2中,企业之间是不能维持合谋的。 2 2 12 如果企业在这两个市场上维持合谋,那么应该满足条件为: 化简上式得: 进一步得: 2 2 4112 ( 1 . . . ) ( 1 . . . )22M M M 24 2 0 当折现因子大于 ,企业合谋对企业更有利,如果折现因子小于 ,企业之间不合谋对企业来讲更好。 这一结果的直观解释是,在市场 1上中断合谋的损失可能是如此之大,即不仅阻止了在市场 1的背离,而且阻止了在市场 2上的背离。 所以说,多市场联系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合谋。 第六章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定义: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实物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的售价不同时,我们可以说,生产者在实行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和价格差异的区分 价格歧视的类型: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第一节 价格歧视的动机和条件 一、价格歧视的利润动机 企业进行价格歧视的动机可以从其边 际收益的范围内进行分析 d R d PM R P Yd y d y 边际收益是两种相反效果之和: 第一种效果为他在某个产量上以当时的价格销售掉一单位的产品,得到的收益增量为 ; 第二种效果为全部现有销量的收益减少; P 如果垄断企业只须对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销量降低价格,即垄断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的产品的销量不对原来销量的价格产生影响,上式中右边第二项 ,那么边际收益曲线就变成了: 只要最后一单位销量的价格超过其边际成本,企业就会扩大生产 dRM R Pdy0dPY dy 结论: 所有价格歧视的方式均可视为企业尽量减少销售量扩大后第二种效果给边际收益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价格歧视的条件 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是有一定条件的: ( 1)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即企业必须面对一个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 ( 2)企业必须能够推断或知道消费者对某一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 ( 3)企业有能力阻止顾客之间的转卖行为或者套利; 两种套利行为: 第一类套利与商品的可转让性相联系,如果两个消费者之间转卖交易的成本很低,获得低价的消费者为了把商品转卖给高价格的消费者而进行购买 若 则只有一个消费者将支付固定费用 A ()T y A P y杜绝这种套利行为的几。产业组织理论合谋(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的市场垄断。 (3)限制价格共谋行为 , 鼓励竞争。 (4)禁止非法的价格歧视。 (5)禁止搭配销售和排他性交易。 (6)禁止欺诈行为。 如虚假广告 、 盗用商标名称等。 (7)扶持小企业的发展 , 并为小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内容 第十章 产业政策 52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例外原则”是产业组织政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由于国情的不同
考虑在产出市场上有两个企业的情形。 在创新之前 , 企业 1是在位垄断者 , 企业 2是潜在进入者。 ★ 假定 两个企业都没有取得对创新的垄断 , 第三个企业在产出市场上不能生产 ,因而想将专利卖给一家开价更高的企业。 ★ 假定: ■ 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之前并没有生产技术 , 一旦获得专利 , 其生产成本与在位垄断者相同。 ■ 垄断者能够获得垄断利润 , 如果获得专利 , 他将保持垄断地位 ,
着集中度的降低而降低。 ※ 假定总需求是固定的并与广告无关 , 企业广告的唯一作用就是改变竞争企业的需求。 可以预期 , 从高集中度开始 , 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降低 , 广告弹性增加。 ※ 决定广告强度的变化的 因素: ▲ 每家企业边际收益减少; ▲ 尽管广告会带来需求增加,但是每家企业因此而增加的市场的份额在下降; ▲ 每家企业从广告导致的需求转变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 实证规律
的短期所得(当期利润的增加)和长期价格战的损失作比较。 在价格战的威胁下,两个企业同时选择高于平均成本的价格也可能是个均衡。 古诺模型预测市场价格将处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企业会获得正的利润;而伯特兰模型却预测企业将和完全竞争条件下那样行动,市场价格等于企业的边际成本,企业获得零利润。 我们会问那个模型更实际些,或者说在考察一个具体行业内的企业行为时,我们是用古诺模型还是用伯特兰模型呢。 四
业政策体系 产业基础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 产业金融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一)收入分配理论 • • 威廉 配第 是将劳动和价值结合起来考察的第一人,被称为劳动价值论的先驱。 他认为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 • 1758年, 魁奈 发表 《 经济表 》。 提出了“ 纯产品 ” 学说。 他认为,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及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的生活资料外
主要负责项目的整体营销推广工作。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17 销售策略 ( 3) 针对写字楼 23层不能分割销售,客户目前购买能力有限的情况,我们建议可以考虑用以租代售来带动 23层 的销售,对于未来可能购买的客户(半层以上客户)先进行租赁,待租赁合同期满后客户如进行购买则可 以用交付的租金冲抵购房款。 ( 4)对已经购买的老客户进行深度发掘,制定鼓励措施,带动以老带新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