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产品差异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足够大 , 消费者会停留在原来的产品上 , 而难以在价格战中转移到另外商品上去。 所以其 均衡状态 是每个企业都按自己的垄断价格定价 , 只有当价格差别大于转换成本时才会出现转换。  结论: 转换成本越高 , 卖者的市场势力越大。 价格离散 问题 :现在能够比较方便和安全地通过电话购票,而且电话和邮寄机票的成本与售价相比微乎其微。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既定的一种机票(同一航班,用一航线,同样的限制),也存在明显的价格离散现象。 这种似乎主要出现在欧洲国家之间,但是在同一国家中也存在这种情况。 这会是一种均衡情况吗。 消费者为什么不更多的打听各家的价格呢。 同质产品 有不同的长期稳定价格。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价格歧视 ,例如 由关税和规制造成的,但也会有另外的原因。 旅行者 当地人模型: 对旅行者来说在观光地的搜寻成本很高 ,一方面不了解情况 , 另一方面存在不能重复购买而摊销搜寻成本的情况。 当地人虽然也有同样的 搜寻成本 , 但多次购买以后 , 搜寻成本被平均 , 变得很低。 前者可以称为 高搜寻成本 , 后者可以视其 为 搜 寻 成 本 为 零。 高搜寻成本者 遇到可以接受的商品会立即购买 , 因为他们不知道将为此付出多少搜寻成本 , 他们预期价格差别不足以弥补预期搜寻成本损失 , 这意味着存在高价格可以出售的均衡 , 高价格商店 能够存在; 低价格商店 不仅可以出售那些偶然光顾的高搜寻成本者 ,还可以出售给那些低搜寻成本者 , 在低价格上也能取得均衡。 即:高价格企业没有降价的动力 , 低价 格企业没有提价的动力 , 出现价格离散 的均衡状态。 于是陷入 旅行者陷阱 :同质消费存在着不同质的服务 , 如 机票打折。 ◆ 均衡状态 :一些企业制定高价,而另一些企业制定低价。 ◆ 均衡意味着 : ★ 制定高价的商店只能销售给存在实际搜寻成本的一部分消费者; ★ 制定低价的商店可以既可以把产品卖给碰巧发现他们的、存在实际搜寻成本的消费者,也可以把产品卖给搜寻成本为 0的消费者。 第五节 垄断竞争模型 ● 垄断竞争市场 是一个市场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组织 , 是处于完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市场类型 , 它既有垄断因素又有竞争因素。 ● 生产集团 :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企业的总和称为。 这些类似的产品称为 产品群。 ● 垄断竞争市场重要的一个特征是 产品差异 ,包括 客观的差异 和 心理的差异 等。 ● 垄断竞争市场的 基本特点。 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 假定: ★ 每家企业面临的是 等比例需求曲线。 ★ 所有企业的成本都相同。  两条需求曲线:如图 89。 ★ DD为 跟随需求曲线 ,表示竞争对手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的情况。 ★ dd曲线为 非跟随需求曲线 ,表示当某个企业改变价格时其它企业并不跟随时的需求曲线。 dd曲线比 DD曲线更平坦。  均衡点 为 DD曲线和 dd曲线的交点。 垄断竞争模型保持了完全竞争模型中除产品同质性假设以外的所有假设。 垄断竞争下的 均衡利润 为零 , 但企业并不在最低平均成本处生产。 垄断竞争分配无效率 , 但并不是整体无效率 , 必须要考虑 产品差异 带来的好处 ,即要权衡产品多样性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和成本下降带来的损失。 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 由于垄断厂商具有一定的 市场主导 力量 ,短期内和长期内可以决定自己的最优产量和最优价格。 垄断竞争厂商的 短期均衡 与垄断厂商的也十分接近 , 只不过其需求曲线更为平坦。 垄断竞争厂商在 短期 内 必 须 按 照MR=SMC的原则来确定自己的最优产量和最优价格 , 这也是垄断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的必要条件。 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 短期内盈利的垄断竞争厂商 短期内亏损的垄断竞争厂商 Q Q P P D D SAC SAC AVC SMC SMC MR Pe Qe Qe Pe 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 在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长期内由于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当短期内有利润存在时就会有新的厂商加入,当厂商有亏损时,就可能有厂商退出。 所以长期内,当垄断竞争市场达到均衡时,单个厂商的利润都将为 0。 长期均衡的条件为:MR=LMC=SMC(E点 ),且 P=LAC=SAC(切点 )。 Q P D LAC LMC MR Pe Qe SAC SMC E  短期均衡 中 , 如果 企业存在正的经济利润 , 新的企业在利润的诱使下进入该行业 , 由于行业中企业数目的增多 , 等比例需求曲线就会向原点移动 , 从而使得短期均衡的利润不断减小 ,直到 dd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 LAC曲线相切 , 此时每个企业的均衡利润为零 , 新的企业不再进入 , 在位的企业也不再退出 , 从而达到了一种长期均衡 状态。 如果 初始的短期均衡下企业经济利润为负 , 那么会有企业退出该行业去寻求利润更高的投资方向或破产等 , 那么每个企业的等比例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 , 直到 dd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 LAC曲线相切相切为止。 垄断竞争的非价格竞争  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家企业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 所以企业通过扩大 产品差别 ,可以从优质优价中获得利润,所以企业努力提高质量,积极改变产品品种,通过创立名牌商标提高产品吸引力,企业间的非价格竞争就较为激烈。  在垄断竞争产业,企业十分重视 广告竞争 和 销售竞争 的作用,通过广告宣传,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以吸引购买者购买本企业的产品。  垄断竞争产业的广告销售竞争不如 寡头产业 的广告销售竞争那么激烈。 垄断竞争的福利  垄断竞争模型中的市场价格仍然高于边际成本 ,虽然企业的利润都为零 , 但是整个社会的 总福利会减少。  产量不是最优的。 一般被认为是 产品多样化 所带来的代价。  会导致产品过多或过少的多样化。 ★ 若固定成本如此之高以至于企业亏本时 , 即使价格高于企业的可变成本 , 高度需求的产品也可能不被生产。 ★ 对其他企业的影响可能导致过多的多样化。 第九章 策略性行为 ● 第一节 进入遏制 ● 第二节 掠夺性定价 ● 第三节 广告 ● 第四节 兼并 ☻策略性行为 是一家企业为提高利润所采取的旨在影响市场环境的行为的总称。 ☻市场环境 指所有影响市场结果(价格、数量、利润和福利)的要素。 ☻策略性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 合作策略性行为 和 非合作策略性行为。 ☻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可以影响和操纵市场环境,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利润。 ☻策略性行为模型的均衡点关键取决于企业对其对手在某一特定情形下会如何判断,不同的判断将引出不同的市场结果。 第一节 进入遏制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假设市场中有一个在位垄断企业 1和潜在进入者企业 2。 ■ 第一阶段 :企业 1选择不可逆转的生产能力 y1, 且假定他在第二阶段的产量恰好是 y1。 ■ 第二阶段 :企业 2根据企业 1的生产能力决策选择自己的生产能力或产量 y2。 如果 , 则表示企业 2进入了市场 , 此时他需要支付固定进入成本 f。 如果企业 2进入市场 , 则和企业 1进行同质产品的古诺竞争。 2 0y  逆向归纳求解 : ■ 第二阶段: 由于企业 2决策时把企业 1在第一阶段制定的生产能力决策 y1视为既定 , 那么他就根据 y1求出自己的最优决策。 当进入利润小于零的时候 , 企业 2不进入就是最优的选择;当企业 2进入的利润大于零的时候才会进入。 ■ 第一阶段 :企业 1知道其每制定一个生产能力决策 , 企业 2就会根据其最优反应函数确定自己最优的产量。 ■ 进入遏制 如图 91,钟形曲线 表示企业 1在垄断条件下获得的利润与其产量之间的关系。 它是个凹函数。 钟形的利润曲线 表示在企业 2进入的条件下 , 企业 1的利润与其产量之间的关系。 曲线 表示企业 2在进入的条件下的利润 , 企业 2的利润函数是向下倾斜的。 企业 1的最优决策取决于企业 2的利润函数的形状。 1M1S2 ★ 遏制进入的最优的条件为: 当 时,企业 1遏制企业 2进入会得到比容纳进入更大的利润,所以企业 1会选择遏制战略,即把产量定在 水平。 1 1 1 1( ) ( )M D S Syy 1 1 1MDy y y1 1 1Dy y y■ 进入封锁 如图 92所示,。 此时企业 1即使选择垄断生产能力,也不担心企业 2的进入,因为此时企业 2的进入利润小于零,企业 2不会进入。 那么企业 1有足够的理由选择垄断生产能力,而不需要制定一个限制性的产量,其也获得了一个可能的最大利润。 11DMyy标题 ■ 进入容纳 如图 93所示 ,。 此时企业 1如果阻止企业 2进入,那么他的生产能力必须大于 y1D。 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 1虽然可以有效阻止企业 2进入,但是自己得到垄断条件下的利润却小于在容纳条件下的最高利润,即领导者利润,企业 1如果是理性的,其最优选择不是阻止企业 2的进入,而是设定一个领导者的生产能力 y1S,从而获得一个领导者利润。 11Dyy 企业 2的利润曲线不但取决于企业 1设定的生产能力 , 而且还取决于 进入成本 f: ■ 如果 f非常高 , 那么在位企业将制定垄断产量 ,不理会进入威胁。 ■ 如果 f很低 , 在位企业在选择生产能力时将考虑进入者的反应曲线 , 制定一个容纳进入的最优生产能力。 ■ 如果 f居中 , 那么在位企业会选择足够大的生产能力以赶走进入者。 数学推导 : ■ 假定市场具有线性需求函数: P=1Y,每个企业的生产成本为零。 ■ 两个企业在第二个阶段结束时的利润为 : 1 1 2 1 1 2( , ) ( 1 )y y y y y   2 1 22 1 2( 1 )( , )0y y y fyy   如果进入发生 其他 标题 ■ 逆向归纳法求解: 首先,企业 2的最优反应函数为: 由企业 2的利润曲线与横轴的交点 再考虑企业 1: (如果企业 2进入市场) (如果企业 2不进入市场) 解得: 1 12yf 其他 11 1 11( 1 )2S yyy   1 1 1(1 )M yy 1112SMyy111()8SSy 111()4MMy 1 0 .8 5 4y  1 12Dyf1*2 2 112()0yy y y 标题 ■ 结论: ★ 进入遏制 的条件为: f的范围是: ★ 进入封锁 的条件为: f的范围是: ★ 进入容纳 的条件为: f的范围是: 1 1 1MDy y y0 . 0 0 5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