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土建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弯道上行驶时,弯道内侧行车视线可能被树木、建筑物、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所遮挡,因此,在路线设计时必须检查平曲线上的视线是否能得到保证,如有遮挡时,则必须清除视距区段内侧适当横净距内的障碍 物。 当视野内有稀疏的成行树木,单棵树木或灌木,对视线的妨碍不大并可引导行车或能构成行车空间时,则可予以保留。 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纵坡 纵坡的大小与坡段的长度反映了公路的起伏程度 ,直接影响公路的服务水平,行车质量和运营成本,也关系到工程是否经济、适用,因此设计中必须对纵坡、坡长及其相互组合进行合理安排。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第 8 页 1)最大纵坡 汽车沿纵坡向上行驶时,升坡阻力及其它阻力增加 ,必然导致行车速度降低。 一般坡度越大,车速降低越大,这样在较长的陡坡上,将出现发动机水箱开锅 、气阻、熄火等现象,导致行车条件 恶化,汽车沿陡坡下行时,司机频繁刹车,制动次数增加,制动容易升温发热导致失效,驾驶员心里紧张、操作频繁,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尤其当遇到冰滑、泥泞道路条件时将更加严重。 因而,应对最大纵坡进行限制。 最大纵坡值应从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在纵坡段上行驶的安全、公路等级、自然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规范》对二级公路最大纵坡规定如下: 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 40km/h):最大纵坡为 7%。 本设计中设置最大纵坡为 7%。 2)最小纵坡 各级公路的路堑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畅路段,为保证排水顺利,防止水浸路基,规定采用不小于 %的纵坡。 当必须设计平坡 (%)或小于 %的坡度时,其边沟应做纵向排水设计。 3)最小坡长 如果坡长过短 ,变坡点增多,形成 ”锯齿形 ”的路段,容易造成行车起伏频繁,影响公路的服务水平,减小公路的使用寿命。 为提高公路的平顺性,应减少纵坡上的转折点;两凸形竖曲线变坡点间的间距应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同时也应保证在换档行驶时司机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换档时间,通常汽车以计算行车速度行驶 9s- 15s 的行程可满足行车舒适和插入竖曲线的要求。 《标准》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 Smin=120m. 4)最大坡长 汽车沿 长距离的陡坡上坡时,因需长时间低挡行驶,易引起发动机效率降低。 下坡时,由于频繁刹车将缩短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影响行车安全。 一般汽车的爬坡能力以末速度约降低至设计车速的一半考虑,对坡度的最大坡长应加以限制。 《标准》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 (40km/h)最大坡长如下表: 表 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纵坡长度限制 纵坡坡度 (%) 4 5 6 7 纵坡长度 (m) 1000 800 600 500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第 9 页 5)平均纵坡 平均纵坡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缓和坡段及坡长,应控制路线总 长度内的平均纵坡, 《规范》规定二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以接近 %(相对高差为 200500 米 )和5%(相对高差大于 500米 )为宜。 并注意连续 3000m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 %。 i 平均 =h/L ( 2- 2) 式中 i 平均 —— 平均纵坡 h—— 相对高差 L—— 路线长度 竖曲线 为保证行车舒适平顺、安全、视距良好及满足平、竖曲线组合的要求,在变坡点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1)竖曲线最小半径 (1)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对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 定主要考虑:限制离心力不过大、汽车在跨线桥下行车视距的保证和夜间行车视距的保证和夜间行车前灯照射范围内的视距保证等三个方面。 (2)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 确定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主要考虑保证汽车行驶视距和汽车能够安全行驶通过曲线段。 通常当汽车行驶在凸形竖曲线变坡点附近时,由于变坡角的影响在司机的视线范围内将产生盲区。 此时司机的视距与变坡角的大小及视线高度有密切关系。 当变坡角较小时,不设竖曲线也能保证视距,但变坡角较大时,必须设竖曲线以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 2)一般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 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应尽量满足 上述凹、凸竖曲线的视距要求,但上述的最小半径,在条件较差时,并不是设计竖曲线所必须的最小值要求。 《标准》规定在设计速度为 40km/h 时,凹形竖曲线半径的一般值为 700m;极限值为 450m; 凸形竖曲线半径的一般值为 700米,极限值为 450米 ,竖曲线最小长度为 35m。 当然通常采用大于或等于上述一般最小半径值,当受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上述极限最小半径值。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第 10 页 路基 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路基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和自然条件 (包括地质、水文和材料情况等 )并结合施工方法进行设计,既要有足够的 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地面水和地下水,必须采取将其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 设计排水设施时,应保证水流排泄畅通,并结合附近农田灌溉,综合考虑。 修筑路基取土坑和弃土堆时,应尽量将取土坑、弃土堆平整成可耕地和减少弃土侵占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淤塞河道,通过特殊地质、水文条件下的路基,应做好调查研究,并结合当地实际经验,进行个别设计。 路基宽度 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 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时,尚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标准》规定设计速度为 40km/h 时,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车道宽度为 米,硬路肩宽度取 米(一般值)或 米(最小值),土路肩宽度取 米(一般值)或 米(最小值)。 路基高度 路基高度应根据临界高度并结合公路沿线具体条件和排水及防护措施确定路堤的最小填土高度。 若路基高度低于按地下水位或地面积水位计算的临界高度,可视为矮路堤。 使用边坡高度值作为划分高矮深浅的依据。 填土高度小于 - ,属于矮路堤;填土高度大于 18m(土质)或 20m(石质)的路堤属于高路堤;填土高度在 - 范围内的为正常路 堤。 大于 20m的路堑为深路堑。 路基设计标高 ,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则为设置超高,加宽前的路基边缘标高;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可与新建公路相同,也可采用路中线标高。 设有中央分隔带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 路基压实 公路路基的压实度应符合表 : 表列数值系重型击实试验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 特殊干旱或特殊潮湿地区,表内压实数值可减少 2%- 3%。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第 11 页 表 路基压实表 填挖类别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m) 路基压实 度(%) 零填方及挖方 0- - 0- ≥ 95 填方路基 0- ≥ 95 - ≥ 94 ≥ 92 边坡坡度 1)路堑边坡坡度 路堑边坡坡度,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石种类及其结构、边坡高度和施工方法确定。 当地质条件良好且土质均匀时 ,可参照规范所列数值范围,结合已成公路的实践经验采用。 表 路堑边坡表 土和岩石种类 边坡最大高度( m) 路堑边坡坡度 一般土 20 1: ~ 1: 1 一般岩石 - 1: ~ 1: 2)路 堤边坡坡度 路堤边坡坡度,当路堤的基底情况良好时可参照规范规定出本设计的 路堤边坡坡度为 1: (小于 6m)。 路面要求 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各级公路的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硬路肩和紧急停车带均应铺筑路面。 公路路面应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和公路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当地材料及自然条件,结合路基进行综合设计。 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达到平整、密实和抗滑的要求。 各级公路路面可根据交通量发展需要一次建成或分期建成。 路面等级 路面等级一般按下表的规定选 用。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第 12 页 表 路面等级 公路等级 采用路面等级 汽车专用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高级 二级公路 高级或次高级 一般公路 二级公路 高级或次高级 三级公路 次高级或中级 四级公路 中级或低级 路拱坡度 路拱坡度应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按表 5- 6 规定的数值采用。 土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 1%- 2%。 表 各种路面的路拱坡度 路面类型 路拱坡度(%)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1~2 其它黑色路面、整齐石块 ~ 半整齐石块 、不整齐石块 2~3 碎、砾石等砾料路面 ~ 低级路面 3~4 路面排水 各级公路,应根据当地降水与路面的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及时将降水排出路面,保证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肩排水与中央分隔带排水组成;二级以下公路的路面排水,一般由路肩横坡和边沟排出。 按照合理布局,少占农田并与排水系统结合的原则,依据地形,地物与桥涵的情况,布设统一的排水系统,使路基保持干燥,稳定。 路基边沟用浆砌片石砌筑。 路面设置双向路拱横坡,利于迅速排除地面水。 地面水通过加边沟集中由涵洞排出路基外。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第 13 页 第 3 章 路线设计 道路做为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性构造物。 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但影响选线的因素有很多 , 这些因素有的互相矛盾 , 有的又相互制约 , 各因素在不同的场合重要程度也不相同 , 不可能一次就找出理想方案来 ,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反复比选来确定最佳路线。 本设计为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设计,山岭重丘区基本特征如下: 自然特征:地面起伏,山丘连绵,沟谷与水岭较深,地面自然坡度在 20o以上,地形多变,地物随地形变化而变化,土地种植种类较单一,居民点及建筑时有出现。 路线特征:路线以平曲线和竖曲线为主体构成空间线性;局部方案多,布线灵活,可能的路线走向多;路线平,纵,横三方面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约束较大;线性指标一般高,但指标变化幅度大。 下面把第 2 章所确定的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在设计中需要的一些技术指标汇总成表,见下表所示(表 3- 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第 14 页 表 公路主要技术指标汇总 公路分类 一般公路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地形 山岭重丘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 行车道宽度( m) 路基宽度( m) 极限最小半径( m) 60 一般最小半径( m) 10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35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m) 600 停车视距( m) 40 超车视距( m) 200 最大纵坡( %) 7 最大合成坡度( %) 10 最小坡长( m) 120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700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450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 700 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45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35 最大直线长度( m) 700 注:以上为本设计所能用到的技术指标,如不全面将在后面的设计中给出。 选线和定线 选线和定线,就是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在路线起,终点间,结合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中线位置,然后进行有关测量和设计工作。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 设计 第 15 页 本设计路段为玉舍至马场桥中的一段,地处贵州省境内,两点间多山岭,沿线无不良工程地质。 纸上定线 (1) 选定控制点 本段路为一条越岭线,主要控制点为山岭上最高处的选点。 该点的选取对整个工程影响起到 了关键作用。 靠山脚布线,路线沿高阶地布设,虽略有增长,纵面会有起伏,但可不占或少占农田,不受洪水威胁,路基强度高。 沿河岸布线,路线线形较好,坡度均匀、平缓。 直穿田间,线形标准高,但占用农田最多,考虑该路段为重要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