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朦胧 夜晚:静谧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游漓江 课时 1 课时 20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 特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课前准备 漓江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课时 课时 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略其独特与神奇。 能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会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漓江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 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 437 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蜿蜒曲折。 21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 83 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 乘船游览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美丽,同学们想去欣赏吗。 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达到识字和理解新词的目的。 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同学交流,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 全班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总写了漓江山峰的独特神奇,然后按乘船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象鼻山、斗鸡山、画山的独特景象。 三、品读课文,同游漓江 作者游漓江,介绍了哪些有关情况。 (生平第一回游漓江,天气情况,利用游船望两岸风景。 ) 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1)读第二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 (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 ( 2)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 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 (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 ( 3)作者这里写的山峰,具体指的哪座山峰。 叫什么名字。 读课文第一、二段,学后说一说。 (作者没有具体写哪座山峰,而是总写山峰特点。 ) 22 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 1)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 3~5 段。 ( 2)这三段,作者游历了哪几个具体的景点。 (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 ( 3)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你就进入课文的相关段落,跟作者一同去欣赏漓江山峰的独特美景。 ( 4)学生汇报自己欣赏的段落。 ①象鼻山景点。 A.汇报象鼻山景点的样子: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 B.能把这奇特的画面画下来吗。 (学生画简笔画,引导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文字内容。 ) ②斗鸡山景点。 读第四段,抓住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感受其神奇与独特。 ③学习第五段。 引导学生读这一段,理解画山得名的原因。 抓好以下语句的朗读与感悟:‚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 ‛(似画而非画。 )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默默地伫立,有的悠闲地嚼草,有的扬蹄 疾走,还有的昂首嘶鸣。 (画山的不同姿态,让人感受到天然山峦峭壁的神奇。 )你可以幻想那里有多种形态的马,也可以幻想其他形象,能让喜欢思索的游人,自己去领会和创造迷人的图画。 (体会想象的作用,领会画山的神奇是人们的想象而产生的。 ) ( 5)再读第 3– 5 段,整体感受不同景点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景点的不同形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 23 特神奇。 ) 读课文最末两段。 ( 1)学生朗读这两段,思考,作者在这两段中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交流各自的观点:阳朔的风景会比本文写的景区还要美,祖国的江山到处有美景。 ) ( 2)作者写这篇课文,把漓江美景展示给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漓江山峰的独特与神奇,赞扬祖国山河的无比秀美。 ) 四、回归整体,体会表达方法 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描写漓江山峰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边读课文,在头脑中边产生形象,体会形象描写给人形象感受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漓江本身就是一幅山水画,青山是它的骨架,秀水是它的血液。 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细细地游赏。 六、作业布置 摘写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词句。 想象自己头脑 中熟悉的一处景点的形象,思考它有怎样的特点,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 板书设计 漓江水 清澈、碧绿 漓江山 拔地而起、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 24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积累与应用一 课时 3 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通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形象地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能用这种方法描写自己熟悉、喜爱的景物。 引导学生读记‚语海拾贝‛中的诗句,积累写景佳句。 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自主阅读《拉萨的天空》,感悟文章抓住 拉萨天空湛蓝的特点写得优美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巧妙运用。 运用所学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以练为主,引导学生对优秀篇章加以借鉴。 教学难点 以练为主,引导学生对优秀篇章加以借鉴 课前准备 教具:有关放大插图 学具:词语卡片 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积累与应用一 课时 3 课时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 部分 来自农村, 且 基础较差,少数学生连最基础的拼音、大写字母都没掌握,认识的字很少,学习比较困难,理解能力差,所以学 习课文时,对文中重点词句不能正确理解,对课文内容理解更不到位; 有的 学生由于家长不在身边,学习没有自觉性,平时的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 有的 学生说话表达不清楚,没有条理性,很多学生词穷,作文能力很低。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温故知新 抽学生读课本上的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所展示的景物画面。 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分别用 25 了哪些修辞方法,用‚ — ‛画出拟人手法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比喻手法的语句。 说说这两个句子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从本单元或其他读物中,找出运用了比 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抄写两三个这样的句子在摘抄本上。 二、语海拾贝 读课本中的古诗名句,达到正确断句,有节奏地朗读的效果。 想一想这些名句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都是写景佳句。 ) 开展‚你对诗人知多少‛的资料交流活动。 (学生自主介绍有关诗人刘嗣绾、雷庵正、苏轼、宋新的相关资料,介绍课本上写景佳句的出处,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 背诵课本上的古诗句,头脑中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三、互动平台 学生自由浏览课本中师生的对话,熟悉相关内容。 分角色读师生对话。 讨论,本单 元课文写景,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在写。 举例: ①《三峡之秋》总写三峡秋天,从色彩、景物、香气中体现出什么特点。 (成熟的秋天特点。 ) ②《三峡之秋》写早晨,抓住了怎样的特点。 (明丽。 ) ③《游漓江》写斗鸡山的段落,作者抓住了怎样的特点。 (把对峙的两座山的山势形态,比作两只斗鸡,形象地展示了山势神奇的特点。 26 小结:写景的文章,必须在全面观察景物的基础上,抓住其主要特点,将主要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才能让读者对所写景物的特色有所感触,才能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 4.本单元所学课文,在写景时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引导 学生举例介绍出来。 并说说这些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5.引导学生感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恰当修辞手法来展现景物特点。 四、自主阅读园地 激情导入,阅读短文。 教师:同学们知道拉萨吗。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海拔 3000– 5000 米,有‚世界屋脊‛之称,站在那样的高原之上看天空,一定有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感受吧。 想知道高原上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别吗。 请仔细读《拉萨的天空》。 学生:初读短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把自己读后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相互启发。 ) 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 1)学生再读短文,看看围绕拉萨的天空,作者是怎样写出其特点的。 作者用了哪些好词佳句,或者修辞方法,在书上勾画圈点出来。 ( 2)学生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抓住短文内容、景物主要特点、优美词句、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汇报交流。 ) ( 3)再读短文,整体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摘抄短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27 我们不仅从古人的名句中、作家的文章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还懂得了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笔下的景 物更加的生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组织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以练为主, 抓住景物特点介绍风景名胜。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1. 以自愿原则分小组,并进行小组内分工。 2. 任务布置。 ( 1)搜集世界各地风景名胜的图片及资料。 ( 2)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处理,并组织解说词。 ( 3)选好解说员,进行解说训练。 (二)指导组织解说词 1. 解说时,要注意语言的亲切性、口语性。 2. 适当地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让解说更生动。 3. 组织景物资料,介绍要有一定的顺序。 (三)举办‚世界风光展‛ 1. 小组内交流。 2. 集体交流。 3. 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解说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世界各地有许多的风景名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又掌握了不少的新知识,希望大家在今后了解更 28 多的中外风景名胜。 (五 )布置作业 继续收集世界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和图片,和小组成员一起出一期‚世界风光展‛手抄报。 第三、四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写好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教学重点及难点 运用所学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以练为主,引导学生对优秀篇章加以借鉴。 教学过程 一、细读 课本要求,进入生活情景。 ( 1)学生读课本对这次习作的提示与要求,思考:这次习作主要写什么内容。 (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 ( 2)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要学习本单元描写景物的方法,这些方法具体有:抓住景物的特点作形象生动的描写;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注意运用一些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 ) ( 3)走出课文,走进生活中的自然美景。 课文描写的美景,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清晰的形象,那山,那水,那树……是那么生动,那么独特。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美景也一样的富有特色,一样的让人流连忘返。 请同学们回忆,你的家 乡的山、小河、村落,你家乡的广场、公园、草坪、树林……你旅游时见到的名山、古刹、湖泊……把这些自己游览过的或者自己家乡的美景,选一处你最喜欢的,向同学口头介绍 29 介绍。 讲述时注意抓住景物在形状、颜色方面的主要特点及自己的感受,有条理地讲。 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或经历过的美景。 教师同学倾听,并评价。 相互引导学生讲清特点,形象地描述。 二、引导学生自主习作,学会修改。 ( 1)通过自己的讲述和听同学的讲述评议,确定自己写作的内容。 ( 2)自拟题目,想好自己所写景物及其主要特点,想好写作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作时突出 景物的美。 ( 3)学生写作。 ( 4)仔细读自己的习作,看是否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展示了景物的美好形象。 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是否用得恰当。 是否有利于展示景物的特点。 边读边想边修改。 也可以请同学听自己的习作,相互评改。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所描绘的景物都很美,但对于不熟悉你们所描绘的景物的人来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