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骨鸡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建议书0212(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7 第 四 章 市场 预测 市场现状 四川山地乌骨鸡是我国独有的珍希物种,近年由四川生物学家历经多年选育而成,并以其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大、效益高而成为很受欢迎的特禽新品种。 四川山地乌骨鸡历来是我国出口创汇产品。 他的面市迎合了当今世界黑色食品潮流,已引起国内外市 场的高度关注,日本、香港、东南亚等地客商纷纷上门寻找货源。 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信息, 2020 年,仅广东、香港两地年需求就超过1亿只,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趋势 乌骨鸡既能食用,又能药用,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黑色素和黑色胶体成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尤其是黑色食品,已是世界营养食品和功能食品新的开发目标,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乌骨鸡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必将推动乌骨鸡从养殖到发展,应用研究日趋成熟。 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乌骨鸡在食用、滋补和药用 、观赏等方面需求量也会逐渐增加。 食用和滋补乌骨鸡鸡肉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且含量远高于其他品种鸡。 谷氨酸含量高达 14 , 75 % ,其他如天门冬氨酸 8 . 97 % ,赖氨酸 8 . 08 % ,亮氨酸 7 . 61 %。 粗蛋白 8 52 . 72 % ,粗脂肪 24 . 17 %。 乌骨鸡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乌骨鸡蛋营养丰富。 尤其是乌骨鸡含有丰富的黑色胶体物质和黑色素,迎合黑色食品潮流,受到市场的欢迎。 随着人 们对乌骨鸡研究、认识的深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乌骨鸡的滋补和食用作用。 并不 断地开发出各种乌骨鸡的食品和滋补保健食品,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乌骨鸡的药用首载于《本草纲目》,但用药历史已超过千年。 乌骨鸡入药能滋补强壮,养阴退热,益气补血,祛风,生津止渴。 近些年来,以乌骨鸡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不断出现,如乌鸡白凤丸等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随着对乌骨鸡研究的深人,配合相应的化学、药理和临床实验研究,必定会在原有传统应用的基础上,开发出更为方便有效的现代中药制剂,从而将乌骨鸡的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9 第五章 生产工艺及技术 四川乌骨鸡特点 “ 四川山地乌骨鸡 ” 经四川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室多年选育,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和生产性能。 四川省科委 94 年将其列为攻关项目,96 年列为 “九五 ”重点攻关项目; 96 年 1 月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并通告、颁证。 97 年 1 月课题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 97 年度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列为省重点推广项目。 性能特征: 1.生产性能:新品系 70 周龄产蛋 145—172 个,蛋重 55—58 克,产蛋期死淘率 10%以下,孵化率 84%,育雏率 90%以上;配套系商品代 100 日龄体重 公斤。 2.适应各种饲养管理方式:集约化大规模饲养不会影响黑色素的沉积,保持原有乌色程度,可使您的高投入得到高产出、获得高效益。 零星散养和围养使其回归自然,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美味食品。 3.品种特征:乌皮、乌肉、乌骨、乌内脏,含大量黑色素和紫胶素,对人体的强身健体、养颜驻容、抗衰老等滋补作用。 与中药配伍可治多种疾病。 鸡场的建设 场址选择 场地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0 ( 1)要交通方便 ; ( 2)场地宜高朗、避风向阳,以地势平坦的蔬林地、果园、草地为宜 ; ( 3)环境安静,尤其应避免强烈无规则的噪音,以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 ; ( 4)鸡舍离交通要 道、居民区、工厂、学校至少在 500 米开外。 鸡舍的修建 鸡舍的修建宜座北向南,牢固、干爽、通风。 农户饲养应尽可能利用现有房舍改造,即使新建鸡舍,也要尽可能遵循节简实用的原则。 鸡舍通常分育雏舍和成鸡舍两种。 成鸡舍通常用竹条或木条修建,屋顶结构为人字式或单斜式简易鸡舍较为经济,经济条件好的可建永久性鸡舍。 舍内用竹条或木条做成与鸡舍面积相宜的网架,网架距地面— 米高,竹木条板宽为 —5 厘米,间隙为 2— 厘米,条板下可用砖石架设承接,舍内配套饲料槽,饮水器,产蛋窝等设备,鸡舍按每平方米 12 只修建,可在房前屋后钉立木柱、围栏网形成活动区。 育雏舍要求保温性能好,同时要配备相应的育雏设备。 乌骨鸡山地放养技术 山地养鸡就是利用各种林带、果园、丘陵山窝放养鸡群 , 在饲养管理上抓好如下几点: 放牧场地要求宽阔、圈得住、无积水、有遮荫、有青草和砂粒。 11 林间简易鸡舍安全、牢固,能打开、能封闭,便于鸡只休息和管理。 控制放养密度。 放养鸡群大小主要根据放养环境承载能力、补饲强弱状况而定,条件许可情况下最好采用分带轮牧的方式放养,可保证环境和养鸡生产协调发展。 分群。 一般公鸡羽毛长 得较慢,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 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 实行公母鸡和强弱分群饲养,有利于区别喂养、减少应激、提高饲料报酬和鸡群的整齐度。 中鸡初期给予足够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由室内饲养转为林下放养和由小鸡饲料转为中鸡饲料必须有7 —10 天的过渡期,以免应激造成损失。 补饲由全价饲料逐渐过渡到以农家原粮为主,每天早晚一次并针对实际情况投喂青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后期补饲以晚间补饲为主。 定期驱虫,一般放牧 20—30 天 后,就要进行第 1 次驱虫,相隔 2030 天再进行第 2 次驱虫。 主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