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研究所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用药培训讲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浓度范围和药代动力学的参数。  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和特异性测定方法。 需 TDM药物 的基本条件 TDM指征(适应症)  毒: 安全范围窄且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 饱: 在治疗剂量下,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 难: 药物中毒反应与所治疗疾病症状相似  久: 长期服药又发生毒性反应的药物  联: 联合用药时发生相互作用  变: 药动学参数改变 肾、肝、心和胃肠道等脏器疾患 生物利用度差异大的药物,同剂量时血浓差异大  找: 常用剂量下无效需查找原因时 个别情况下确定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 提供医学法律依据。 需进行 TDM的药物  抗菌药物: 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卡 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 万古霉素等。  精神神经系药: 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扑米酮, 丙戊酸和乙琥胺等。  心血管系统药: 地高辛,洋地黄毒甙,普鲁卡因酰胺,奎尼 丁和利多卡因等。  呼吸系统药: 茶碱,氨茶碱等。  抗肿瘤药: 甲氨蝶呤等。 药物 治疗浓度范围 峰浓度 谷浓度 可能中毒范围 峰浓度 谷浓度 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西索霉素、奈替米星 5~8 0. 5~1. 5 10 2 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异帕米星 15~25 1~4 30 8 25~30* 5~8* 氯霉素 20 5 25 5 万古霉素 20~40 5~10 50 10 地高辛 0. 9~2. 2n g/m l 2. 4n g/m l 利多卡因 1. 5~5. 0 5 普鲁卡因酰胺 4~10 10 上药原形 + 代谢物 N A P A 10~30 30 奎尼丁 2~5 5 丙吡胺 3~5 7~9 普萘洛尔 50~100n g/m l 某些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和中毒浓度( μg/ml) 药物 治疗浓度范围 峰浓度 谷浓度 可能中毒范围 峰浓度 谷浓度 茶碱 10~20 20~35 5~10( 新生儿 ) 苯巴比妥 15~30 40 扑米酮 5~15 15 卡马西平 8~12 ( 单用 ) 12 4~8 ( 联合用药 ) 苯妥英钠 10~20 20 6~14( 新生儿 , 3 月婴儿 ) 丙戊酸 50~100 100 乙琥胺 40~100 100 注 : * 危及生命感染时治疗浓度范围 某些药物的治疗浓度范围和中毒浓度 ( μg/ml) 病人 医生 实验室 了解情况 提出请求 解释结果 实验室的工作关系图 1. 明确测定目的,掌握资料 2. 将实测值与预测值作比较 3. 求算病人药动学参数,并与群体比较 4. 综合判断,是否修改原给药方案 结 果 解 释 给药方案个体化的步骤 明 确 诊 断 选 择 药 物 及 给 药 途 径 确定 给 药 方 案 给 药 观 察 临 床 疗 效 测 定 血 药 浓 度 维持原 方 案治疗 好 处理数据,求出药动学参数,重新 不好 比较结果 应考虑的因素 实测值>或<预测值 病人是否按医嘱用药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偏高或偏低,ka比预想的慢或快,与采样时间也有关,蛋白结合率增加或下降 消除比预想的快或慢 Vd比预想的小或大 实测值与预测值不符合时应考虑的因素 比较结果 应考虑的因素 Cp在有效范围内,临床有效,参数与已知的一致 给药方案合适,不需修改 Cp<有效范围,临床有效,参数与已知的不一致 给药方案合适,待病情有变再测 Cp。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