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提取物市场分析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剂第一个定量指标是丹参酮,这主要由于丹参酮易提纯,首先制出了标准品。 实际上丹酮对于心血管病的作用是缓慢的,远不如原儿茶醛指标与疗效的关联大。 于是人们更愿用原儿茶醛说明功效。 但是,原儿茶醛的化学名是二羟基苯甲醛,其结构简单,可以合成,人工合成的原儿茶醛,发现其效果并不理想。 而 在生产实践上,凡丹参提取物原儿茶醛含量越高效果越好,这也是事实。 于是研究向前深入,进一步发现理化性质与原儿茶醛相近的丹参酚酸类是更重要的成分。 银杏早先一直以黄酮定量,但那三种黄酮甙元并不是银杏特有的,在其它植物中也存在。 尽管它们也确有心血管方面的功效,但不能说明银杏的特殊功效。 后发现银杏内酯是更本质的成分。 这些例子说明,定量化的有力性比其有效性 (是否是最针对药效的 )更为重要和实际。 第四节 植物提取物的产业化趋势 一、产业化背景 天然植物药的兴起: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传 统医学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大,易产生抗药性,而天然药物在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纯化合物新药开发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使植物提取物和复方药物的开发成为新的选择;“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使天然植物药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医疗保健的良好选择。 对植物药的认可,营造了巨大的天然植物产品市场。 在国际医药市场,天然药物已占 30%份额,市场销售额约 270 亿美元; 1994~ 1997 年美国植物药销售额从 50 亿美元增至 120 亿美元,年均增长 第一章 概述 6 率在 30%以上; 1994 年欧盟草药零售额为 60 亿美元, 并以年增长 10%的速度发展;日本汉方制剂1993 年销售额达 2500 亿日元,年增长达 15%以上。 包括中药提取物在内的植物提取物是植物药制剂的主要原料,并可应用于营养补充剂、化妆品等,是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核心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产业化的技术基础 工艺技术和装备:中药提取物对生产条件、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很多先进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干燥设备和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物的生产(见前述),这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和装备水平。 但这些技术并非普及至每个提取物生产企业,更多的小企业由于资金、 人才、信息的缺乏,技术和装备较为落后。 分析检测技术:中药提取物要求对有效成分和有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或与标准品进行对照、或采用指纹图谱进行鉴定,对原料、生产过程和成品均需进行严格检测,以美国天然阳光公司为例,从原料开始至成品出厂,共进行 150 项检测。 因此,在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控制中,现代的分析仪器是必不可少的,以 HPLC 应用最为广泛,同时 GC, HPCE, GC- MS, HPLC- MS, UV 和原子分光等方法和仪器也常常用到。 经统计,约有 75%以上的中药提取物检测采用了 HPLC,而中国药典收载的中成药只有 % 产品采用。 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往往不具备仪器分析能力,商业企业也很少具备这些条件。 以上技术基础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因为提取物企业多分散、小型,无力进行技术及设备更新,产业化可使此状况得到改观。 三、植物提取物的现代化发展 提取物是国际天然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一种新的产品形态,是现代植物药先进技术的载体,该类产品在符合 GAP、 GMP 要求下进行生产,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质量检测技术,如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在国内提取物生产企业中得到普及,但在中成药生产中应用甚少, HPLC, HPTLC, GC, GC- MS, HPLC- MS 等分析仪器和技术在中药提取物中得到应用,体现了中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的要求。 四、植物提取物的产业化趋势 植物提取物具有开发投入较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国际市场广泛等优势和特点,也是目前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理想方式;经数年的发展,我国植物提取物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出口比例已超过中成药,并呈现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提取物研制、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从宏观到微观尚缺乏必要的管理规范,产品品种多,规格杂,生产企业多而小,经营渠道杂,经营秩序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损害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 产品的形象,致使提取物平均出口价格大幅下降,1999 年中药提取物平均出口价格较上年度降低 %,恶性降价造成了企业效益下降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中药提取物需要产业化的调控和规范。 第一章 概述 7 五、产业化的意义 促进行业生产经营规范化: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是要求在符合 GAP、 GMP、 GSP 条件下进行(开发环节涉及 GLP、 GCP),在生产经营全过程须建立和执行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规范行业经营管理秩序,对于进一步扩大出口,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拓展中药出口途径,促进中药产品国际化:提取物是草药 应用的重要环节和方式,有较好的应用基础和广泛的市场,生产中药提取物是提高中药材及饮片附加值的一条高效途径,其出口市场是一个迅速增长的市场。 中药提取物进入国际市场除经济效益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诱导民众认识和接受中药,扩大和加深中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培育中药产品的消费市场,培养中药的国际意识,为中药的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培育中药原料提取物新兴产业:中药提取物是从中药产业中分化出来的新兴领域,目前虽然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主,但其本质是中药原料药。 中药提取物的产业化将促进中成药生产分化为原料生产和制剂生产两部分,进 而形成中药原料提取物产业,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有利于提高中药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水平。 强化传统中药产业的技术升级,推进中药技术现代化:中药提取物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目标市场,技术要求高,大量采用现代制药业及相关行业的新技术、新材(辅)料,其产业化所带来的技术现代化、工艺工程化、质量标准化,以及经营过程中借鉴国外天然药物发展模式、方法,可强化中药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为中药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第五节 我国急需现代植物药意识 目前,世界上植物药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天然药物的复兴方兴未艾, 它是全球“绿色”浪潮的组成部分。 其主旨是回归自然、保护生态、反对污染。 其范围远不止人类用药,还包括农业用药 (植物农药 ),甚至植物化妆品、植物洗涤剂、植物肥皂。 我国是药用植物物种资源大国,中华文明与植物药有特殊的关系,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体系。 但是,我们的资源优势和历史优势在现实中几乎没有显示出来,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国际植物药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中药及提取物占国际市场份额和效益却在下降。 2. 1999 年 1- 9月,包括植物提取物在内的我国中药的进出口发生“贸易逆差”。 2020 年我中药出口虽止跌回升, 但与我外贸出口增长的形势不相适应, 提取物只是附加值很低的一种中间体,很大程度上只是给国外不断增加向我国出口植物药制剂提供原料, 出口商品的结构仍不合理。 此种状况急需改变。 3. 中国化学药有 %是仿制产品,没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而入关在即,平稳地迎接 WTO的来临,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医药事业及中成药工业,结合现代植物药技术,研制开发中成药新品种,是当前医药工业发展的新脉点和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首要条件,也是我国医药工业与国外竞争的对手一争高低的优势条件和决胜“法宝”。 4. 我国的提取物企业低水 平重复建设,“多、小、散、乱”的现象相当严重。 有些企业为了一时的利益,竞相压价,扰乱了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市场。 5. 十多个国家的近四十个品种的植物药已在中国成功注册,中国每年进口的“洋中药”数量大幅度上升。 此现象表明,我国植物药市场正面临严重挑战。 6. 国外企业竞相低价收购我国植物药资源越演越烈,加上长期的破坏性开采,我国植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此外,民族意识及文化传统的差别、客观存在的技术差距、 国外高门槛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绿色贸易 第一章 概述 8 壁垒 等等,都需要我们提高现代植物药意识,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和研究 ,这是一个充满商机的领域。 第二章 热点品种 分析 9 第二章 热点品种分析 第一节 分析说明 目前市场上可见的植物提取物品种有近百种,但销售额较大,提取技术较为成熟,且应用较广的也只有几十种,因此本章选择了其中 18 个品种进行介绍分析。 这些提取物大多是来自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另外也有一些属国外开发较早、较热的品种,如红豆杉提取物、贯叶连翘提取物等。 在介绍分析中主要涉及到了提取物的资源分布、有效成分、功效、研究应用状况、生产企业和下游应用企业,部分品种还分析了其市场状况,如银杏提取物等。 目前植物提取物主要应用在医药、保健食品、 化妆品三大领域,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报告中将重点分析介绍其药用价值及在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也顾及到了其他两个应用领域。 第二节 银杏提取物 一、基本资料 【 植物名称 】 银杏 【 英文名 】 Ginkgo Biloba Extract( GBE) 【 来源 】 银杏叶 【资源分布】 我国银杏的主要分布地区 银杏在我国分布广泛,我国的银杏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70%。 详见下表: 表 221:银杏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省 市(县) 江 苏 泰兴、邳州、吴县、泰县、泰州 山 东 郯城、海阳、文登 广 西 灵 川、兴安、临贵、桂林 湖 北 随州、安陆、南潭、孝感、京山 河 南 新县、光山、信阳、峡县、嵩县 浙 江 长兴、诸暨、临安、富阳、安吉 贵 州 盘县、正安、务川、道真 安 徽 金寨、霍山、舒城、歙县、宁国、广德 湖 南 祁阳、宁远、道县、资兴、新化、洞口、桑植 四 川 安县、北川、彭州、都江堰 第二章 热点品种 分析 10 广 东 南雄 福 建 浦城、崇安、龙溪、建阳、上杭 江 西 婺源、德兴、上饶、分宜 河 北 遵化、易县 辽 宁 丹东 【 有效成分及功效 】 从银 杏叶中提取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类、银杏内酯、烷基酚和烷基酚酸类。 其作用各异,其中:银杏黄酮醇甙为血管动力学因子,增加脑血流量,扩张动脉血管,可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对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有特殊疗效,黄酮醇甙还是一种过氧化自由基的清除剂,能消除对心、脑血管内皮细胞有毒害作用的自由基,具有抗衰老,防癌等保健作用。 银杏萜内酯为血小板凝聚因子,可治疗气喘、肺过敏、心力衰竭等疾病。 白果内酯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药物,对老年痴呆症有显著的疗效;它还具有抗神经末梢衰老的功能,因而具有抗衰老作用。 【质量标准】 银杏提取物 (GBE)质量标准目前国际上认同德国提出的标准,即:黄酮醇甙含量≥ 24%,银杏内酯≥ 6%,白果酸 106。 国内药典尚无国家标准。 一些以银杏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药品多采用地方标准。 制定银杏提取物质量标准的难点在于银杏内酯的检测方面。 据悉,正式国家标准将在近期内推出。 GBE 在保健食品、饮料、化妆品等方面的标准为黄酮醇甙≥ 20%,原花色素≤10%,烷基酚≤ 105,银杏内酯因具体品种而定。 二、提取方法 银杏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大致可分为 4 种类型: 水蒸气蒸馏法,该方法设备简单,但收率较低,现已很少采用。 有机溶剂萃取法 ,这是最广泛的方法: 银杏叶 (干燥、粉碎 ) 40%80%乙醇 体积浓缩至半、冷却、过滤 滤液 不饱和型大孔树脂 树脂 60%以上的醇 醇液 浓缩至干 提取物 (黄酮甙 ≥ 20%)。 水洗(或10~40%乙醇) 解吸附 超临界液体提取法:该方法提取率高,无残留溶剂、活性成分和不稳定成分不易被破坏。 EGB761 的提取: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提取方法是 EGB761 的专利提取方法。 银杏叶 丙酮+水 总提取液 脱脂 水溶性成分 富集活性成分 活性成分和多聚酚化合物 除去 多聚酚 EGB761(含黄酮类化合物 24%,内酯 6%)。 三、研究应用状况 本世纪六十年代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开始对银杏的化学成份、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 从 70 年代起,国际上出现了以银杏为代表的天然热潮,以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种胶囊、片剂、针剂,已开始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1972 年西德学者获得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专利。 1984 年法国学者发现银杏内脂为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强效拮抗剂。 尽管我国将银杏作为药用距今已有 600 多年历史,但真正掀起开发热潮是在 90 年代 初期( 80 年代中期处于研究试制阶段)。 受国际热潮的影响,我国银杏叶的粗加工企业遍地开花,十分混乱。 在应用方面,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全天然银杏汁、银杏罐头、银杏叶桃果汁,以银杏为主要原料的系列食用保健品的制备方法和加工工艺已获得 10 多项国家专利,而且,对银杏其它保健食品的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