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写作能力现状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_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体味人生。 这说明学生正在走向成熟,开始关注社会和人生,并将丰富知识作为 自己的写作目标。 但在选择写作内容时,出现了偏差,有 10 %的农村同学和 12 %的城镇同学表示“同学写什么,我就写什么”;有 58 %的农村同学和 66 %的城镇同学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并不是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写。 ⑶ 情感: 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 在写作活动中表现为由写作的内容感染,使学生形成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18]就指的是情感作用。 它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写作动机,并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调查显示:兰州市中专生觉得 在写作时有创作冲动及为自己文中的主人公所感动者, A、 B 两项合计农村学生为 57%,城镇学生为 54%。 ⑷ 意志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配自身行为,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在写作活动中表现为自觉地运用各种写作手法组织写作,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坚持不懈地进行写作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写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调查显示,兰州市中专生在写作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只有 25%的城镇学生和 30%的农村学生能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后再去请教他人;有 28%的城镇学生和 17%的农村学生 则等待教师讲解,或干脆放弃不管。 意志薄弱使学生不能坚持课外写作,不能坚持独立思考,不能坚持写读书笔记、写日记,这种缺乏恒心的学习,其结果阻碍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⑸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兰州市中专生在语文课堂上只有 7%的城镇学生和 11%的农村学生注意力集中,容易分散的为 26%和 21%。 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一是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二是学生缺乏注意力。 ⑹ 习惯 :习惯是长期的经验或反复训练形成的一种固定的 行为倾向。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 [19]写作上的习惯,实际上就是形成一些“写作定势”,写作能力形成的标志是良好 的写作习惯的养成。 调查显示:兰州市中专生有 42%的城镇学生和 22%的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没有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当写作遇到困难时,有 30%的城镇学生和 24%的农村学生自己去揣摩而不去查找工具书。 学生没有养成最基本的写作习惯是写作能力低下的一个原因。 环境因素 影响写作的环境因素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⑴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社会背景,如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及职业、家庭学习环境等。 椐有关资料显示,中专生有 60— 75%来源于农村,经济因难直接制约着家庭学习条件的改善,而家庭学习条件又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调查显示:只有 19%的农村同学和28%的城镇同学认为“家里学习环境好”,而有 24%的农村学生和 10 %的城镇学生认为“家里学习环境不好,没有专门的学习场所,缺乏一些学习用具”。 关于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只有 7%的城镇同学和 2 %的农村同学回答是“大学”,而有 14 %的城镇同学和 53 %的农村学生 家长的文化程度是“中学以下”,其中“小学”占 5%、“不识字”占 2%,这些学生家庭写作指导极其薄弱。 家庭环境的第二个方面是家庭文化背景,包括家庭读书、写作气氛、藏书量以及父母对写作的态度等。 关于家庭藏书量,调查显示,收藏名著数量在 5 本以上的城镇家庭为 43 %,农村家庭为 10 %,有 22 %的城镇家庭和 37 %的农村家庭没有收藏名著。 家庭藏书情况如此,家庭读书气氛就可想而知了。 调查显示,只有 18 %的城镇学生家长和 6 %的农村学生家长指导学生写作。 ⑵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主要反 映在教师的教学、班级和全校学生的写作风气。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写作方法的确立有着更显著的影响。 学生认为他们喜欢的学校,其写作环境和风气是良好的,教师是公平的,教师的写作指导是足以信赖的,那么学生就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写作,知道自己该写什么和采用何种写作方法,同时也从写作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愉悦和享受,并在概念的抽象中进行思考,能系统地、有计划地依据“重要性”来分配时间,但目前由于教学方法陈旧,写作指导方法欠缺,致使学校教育并未能充分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致造成学生的写作一直处于无序与低效的低水平状态。 调查显示:关于 学校的写作风气,只有 3 %的城镇学生和 5 %的农村学生认为好,而有 72 %的城镇学生和 50 %的农村学生认为一般或较差。 ⑶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家庭周围的社会人群,电视广播,文化传统等。 汉语文对我们来说是母语,而母语的学习过程不是“觉得”而主要靠“习得”[20],并不是靠父母教育和指导的结果,主要靠在社会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的结果。 母语习得强调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社会生活中使用语文。 一个在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的大学校园里成长的儿童的语文能力要比一个在封闭落后的山沟里成长的 儿童的语文能力高得多,原因就是因为他在那个环境中自然地学习和使用语文的结果。 可见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感染和熏陶的重要作用。 六、培养兰州市中专生写作能力的写作教学对策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