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玉米自交系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与鉴定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氮浓度:凯氏定氮仪法;叶绿素:叶绿素测定仪;叶面积:长宽 ;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施氮水平对自交系的产量、生物量的影响 表 1 两种施氮条件下自交系产量和生物量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吐丝期 生物量 灌浆期 生物量 产量 区 组 2 氮处理 1 自交系 26 氮处理自交系 26 误 差 104 总变异 161 方差分析结果 (表 1)表明,不同自交系的生物量和产量区组间差异均不显著,高低氮处理间达显著差异水平,自交系、氮处理与自交系互作的生物量和 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因此,不同自交系在生物量和产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氮处理和自交系基因型差异造成的。 4 从表 2 可以看出,不同基因型自交系在不同氮水平下产量呈现出明显差异。 高氮水平下, 黄 C 产量最高,达到 8004kg/hm2,比平均产量高 %,其次是 K12,达到 7951 kg/hm2,比平均产量高 %,而 E28 产量最低。 M340 天四 、 PH6WC、 178 产量都明显高于平均产量。 低氮水平下, PH6WC 产量最高,达到 9989kg/hm2,其次是 郑 58,达到 9580kg/hm2,而 P138 产量最低。 黄 C、 四 38 昌 7 MO17 产量都明显高于平均产量。 其中, 黄 C 高低氮条件下产量都表现较高,且低氮高于高氮产量。 M340天四 、PH6WC 高低氮条件下产量都高于平均产量。 K1 178 高氮下产量高于低氮, 郑 5 四38 昌 72 低氮下产量高于高氮, E28 在高低氮水平下产量都很低。 5 表 2 两种施氮水平下玉米自交系的产量 kg/hm2 序号 自交系 高氮产量 比平均产量增减产 % 序号 低氮产量 比平均产量增减产 % 1 郑 58 4649 1 1548 2 PH4CV 1589 2 1554 3 M5168 4176 3 2783 4 黄 C 8004 4 8424 5 K12 7951 5 4425 6 吉 853 4505 6 3441 7 E28 552 7 1191 8 综 31 3704 8 4738 9 478 5183 9 4904 10 C8605 3417 10 4059 11 444 5378 11 9580 12 铁 7922 5801 12 4585 13 M3401 7370 13 6494 14 9058 4210 14 3859 15 B73 3809 15 4457 16 黄早四 1199 16 2638 17 合 344 3344 17 5455 18 四 387 5915 18 6370 19 中黄 204 3749 19 3161 20 中 17 3904 20 1885 21 齐 319 1869 21 2459 22 P138 2905 22 1410 23 天四 6191 23 5367 24 昌 72 2834 24 6004 25 PH6WC 7868 25 9989 26 MO17 5618 26 5559 27 178 6938 27 1786 6 不同氮水平下自交系生物次级性状与产量关系分析 表 3 自交系高 低 氮 水平下 穗部性状与产量 相关分析 氮水平 性状 产量 穗行数 行粒数 穗粒数 穗重 高氮 穗行数 行粒数 ** 穗粒数 ** * ** 穗重 ** * ** 百粒重 ** ** 低氮 穗行数 行粒数 ** 穗粒数 ** * *。不同玉米自交系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与鉴定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