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培训教程(202页)-税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预提费用,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 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 100 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 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本期调整 会计: 借:本期费用 100万 贷:预提费用 100万 税收: 不允许预提费用税前扣除,作 纳税调增 处理 未来调整 假设后来该预提费用已实际发生 会计: 负债已在前期进入费用 税收: 在本期费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属于 纳税调减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另外,还有: 预提产品保修费用、辞退福利、矿区弃置义务等; 某些预收账款,如预收利息、租金等; 提取资产减值准备; 亏损弥补;等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及相应的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存在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当存在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代表了未来期间税款流出的增加或减少 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200万元 计税基础为 150万元 未来纳税义务增加--负债 资产的账面价值<其计税基础 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150万元 计税基础为 200万元 未来纳税义务减少--资产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四)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企业利润表中的 所得税费用 (或收益),为 当期所得税费用 (即当期应交所得税)和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 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 税费用(-收益)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所得税费用计算举例 仍沿用上述举例,该企业 12月 31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账面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下: 企业 单位:万元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 交易性金融资产 1500 1000 500 2 预计负债 100 0 100 合计 500 100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假定除上述项目外,该企业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也不存在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该企业当期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为 600 万元;该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该企业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 500 33%= 16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 33%= 33(万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 165- 33= 132(万元) 当期所得税费用 = 600 万元 所得税费用= 600+ 132= 732(万元)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所得税费用计算举例 假定甲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 20 6年利润总额为 750万元。 该企业当年会计与税收之间差异包括以下事项: ( 1)国债利息收入 50万元 ( 2)税款滞纳金 60万元 ( 3)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 60万元 ( 4)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200万元 ( 5)因售后服务预计费用 100万元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计算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利润总额 750万元 国债利息收入 50万元 +税款滞纳金 6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 60万元+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200万元 +因售后服务预计费用 100万元 =1000万元 应交所得税 =1000万 33%= 330万元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甲企业 20 6年 12月 31日资产负债表中部分项目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情况如下: 项目 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差异 应纳税 可抵扣 交易性金融资产 2600000 2020000 600000 存货 20200000 22020000 2020000 预计负债 1000000 0 1000000 总计 600000 3000000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 300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 300万 33%= 99万元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 60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 60万 33%= 所得税费用= 330+ - 99=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借:所得税 2508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99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0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198000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四、新准则与新税法的差异与协调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企业会计准则第 1号 —— 存货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 准则变化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关于存货的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 第十条 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第 17号 —— 借款费用 》 的规定处理。 (第四条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 存货、投资性房产 等。 )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税收处理 存货成本的结转方法 存货借款费用的税收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企业会计准则第 2号 —— 长期股权投资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准则变化 母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 第五条第(一)款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计量的变化 第九条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举例说明:企业将一批闲置不用的材料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占被投资企业 20%的股权。 材料公允价值为 l20万元,账面价值 100万元。 则初始投资成本 =120+120*17%=(万元 ),被投资企业账面净资产公允价值 500万。 按权益法核算。 按新准则会计处理为:(不确认商誉,确认负商誉) 借:长期股权投资 —— 投资成本 贷:原材料 100万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营业外收入 20万 按制度会计处理为:(确认股权投资差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 投资成本 100万 长期股权投资 —— 股权投资差额 贷:原材料 100万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举例说明:企业将一批闲置不用的材料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占被投资企业 20%的股权。 材料公允价值为 l20万元,账面价值 100万元。 则初始投资成本 =120+120*17%=(万元 ),被投资企业账面净资产公允价值 800万。 按权益法核算。 按新准则会计处理为:(确认投资收益和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 投资成本 160万 贷:原材料 100万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营业外收入 20万 投资收益 按制度会计处理为:(确认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 —— 投资成本 160万 贷:原材料 100万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资本公积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税收处理 新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 取得投资时确定的计税成本在持有期间保持不变,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时,确认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调整投资成本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被投资单位会计账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企业应确认投资收益的实现, 视同分配和投资两个过程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不允许长期投资过程中形成的商誉进行摊销(原税法不允许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同时不确认长期投资过程中形成的负商誉(投资收益),作纳税调减处理。 税收上不确认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所确认的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分别作纳税调减和纳税调增处理。 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 不允许商誉进行摊销,是因为: 既然在资产评估时都不能准确确定并分摊到可识别资产上(如果能够确定就应该反映到评估价格上),将其作为资产并摊销本身就是值得讨论的。 即使在会计制度方面,世界各国对商誉的确认也是有争议的。 美国甚至会计制度中也不允许商誉的摊销。 商誉的价值很不确定,不能单独存在和变现,形成商誉的因素,企业难以控制。 商誉的价值并没有损耗,即。20xx年新会计准则与新所得税法差异与协调培训教程(202页)-税收(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