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课程讲义(70页)-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确定工艺用水的种类和用量。 若产品的加工过程需要工艺用水时 ,须配备工艺用水的制备设备 , 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 , 用量较大时 , 通过管道输送到洁净区的用水点。 工艺用水应当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 常用的工艺用水有饮用水 、 纯化水 、 注射用水。 工艺用水的管理 工艺用水管理规定 工艺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材料 •用不锈钢或其他无毒材料制成 储罐和输送管道清洗 、 消毒 •定期清洗 、 消毒并做好记录 文件和记录 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且予以实施和保持; 质量手册的要求、质量方针的要求、质量目标的要求。 发布前评审和批准; 文件的状态; 外来文件。 动物源性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 ISO/DIS 224421: 《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 第 1部分:风险分析与管理 》 某些医疗器械可能含有来源于动物的材料。 医疗器械中源于动物的材料范围和种类很广。 这些材料可能是器械的主要部分 、 产品涂层或填充层或是制造中的加工助剂。 通用标准 ISO14971 ( YY/T0316 ) 为制造商规定了一个利用已有信息 , 通过识别危害和估计器械的风险来研究一个医疗器械安全性的程序。 ISO 22442本部分为用非活性或使其成为非活性的动物组织或其衍生物制造的医疗器械的评价给出了附加要求和指南。 ISO 22442的本部分只能与 ISO14971一起使用 ,不是一个 “ 独立的 ” 标准 来源于动物的原、辅材料的管理 应按规定对病毒进行控制 对动物组织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涉及标准 ISO/DIS 224421: 《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 第 1部分:风险分析与管理 》 ( 注:在第三十七条已涉及 ) ISO/DIS 224422: 《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 第 2部分:索源 、收集和处置 》 ISO/DIS 224423: 《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 第 3部分: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与灭活 》 ISO/DIS 224422: 《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 第 2部分:索源、收集和处置 》 医疗器械中所用的组织一般是由生产厂取自于各种动物的来源。 有些工厂还专门将源于动物的材料处理成最终产品 , 用于作为最终医疗器械生产厂的原材料。 索源: 应有在屠宰场符合兽医检验指标的论证记录 、 详情及来源的证书。 收集 :生产厂和源于动物材料的供应方之间应有一个技术协议 ,规定责任范围 、 材料的描述 、 附带文件 、 检验指标 、 程序和审核。 生产厂应对收集以后的任何中间过程的安排形成文件 , 使其有序化 , 以避免交叉污染。 处置: 如果任何源于动物材料需要进一步解剖或整理 , 应尽可能运送到另一个离开屠宰或收集的区域进行。 这一区域应有适当装备并保持相应的洁净水平和环境保护。 进行解剖和整理时应保持清洁以使交叉污染的风险为最小。 ISO/DIS 224423: 《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 第 3部分:病毒和传染原的去除与灭活 》 使产品得到确认并经过精确灭活方法的控制并非是显示产品安全性要考虑的唯一因素。 生产厂宜考虑实际中的各生产环节引入的污染以及病毒和传染原的去除和 /或灭活。 去除: 降低病毒和传染原数量的过程。 去除的目的是防止由病毒或传染原引起的传染或病原反应。 灭活: 降低病毒和 /或传染原引起传染或病原反应的能力的过程。 灭活的目的是防止病毒和 /或传染原的传染或复制。 对初包装材料的要求 初包装材料的选择和 /或确认。 •按 YY/T 1963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 标准进行选择和 /或确认。 初包装形式 •保证在包装 、 运输 、 贮存和使用时不会对无菌医疗器械造成污染。 GB/T 19633 《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 规定了用于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一次性材料和可再次使用的容器的要求(第 6章)。 概述了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制造者对包装过程开发和确认的主要要求(第 7章)。 成型和密封被认为是最关键的过程,但其他过程操作也对最终包装有影响。 规定了评价无菌医疗器械包装性能的基本要求(第 7章) 其目的是为医疗器械设计者和制造者对包装在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对器械部件保护的全性能的鉴定提供出试验和评价框架。 洁净区内设备的要求 结构型式与材料不应对洁净环境产生污染 , 有防止尘埃产生和扩散的措施。 设备 、 工装与管道表面是光洁 、 平整 、无颗粒物质脱落 , 并易于清洗和消毒或灭菌。 操作台光滑 、 平整 、 无缝隙 、 不脱落尘粒和纤维 , 不易积尘 , 并便于清洗 、消毒。 洁净区内产品直接接触设备表面 设备 、 工装及管道表面 无毒 、 耐腐蚀 , 不与物料或产品发生化学反应和粘连。 无死角并易于清洗 、 消毒或灭菌。 设备辅助用剂的要求 洁净室 ( 区 ) 内设备所用的润滑剂 、 冷却剂 、 清洗剂不会对产品造成污染。 若适用时 , 不清洗零配件所用的脱模剂应无毒 、 无腐蚀 , 不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对工位器具及其管理的要求 制定管理文件 、 登记和记录。 数量足够。 能够避免产品受损和有效防止产品污染。 物品的清洁处理 零配件 、 物料或产品进入洁净室 ( 区 )的清洁处理 针对生产中的主要污染 , 采取适当的措施。 有净化程序和设施。 净化程序和设施能有效去除其上的污染物。 末道清洁处理在相应级别洁净室 ( 区 ) 内进行。 所用的处理介质能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清 场 管理规定和记录。 若有影响时 , 生产前应确认无上次生产遗留物。 评价防止产品交叉污染的有效性。 批号管理 建立批号管理文件 , 规定批号编制方法 、 生产批和灭菌批组批方法 ,明确生产批号和灭菌批号的关系; 规定每批应形成的记录 , 根据批记录能实现可追溯性要求 , 能满足原料采购数量 、 生产数量和批准销售数量的追溯。 灭菌方法的选择 所用的灭菌方法 ( 环氧乙烷 、 湿热 、 辐照等 ) 或无菌加工技术的适宜性。 灭菌能力的适应性。 • 灭菌容器与生产相适应。 • 有自动监测及记录装置。 若采用无菌加工技术 , 在生产过程中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 如 YY/T 0567《 医疗产品的无菌加工 》。 无菌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确认 灭菌过程确认的程序文件。 首次确认。 再确认。 • 如灭菌条件 , 包括产品 , 灭菌器 、 工艺参数等发生了变化时。 灭菌过程确认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 灭菌过程确认参见 GB18278~ GB18280 记录或报告需经过评审和批准。 无菌加工要进行过程模拟试验。 • 无菌加工的过程模拟试验参见 YY/T0567 灭菌过程确认 无菌产品是指无存活微生物的产品。 当医疗器械必须以无菌的状态供应时 , 要使用一切可行的手段 , 在灭菌前将医疗器械上的各种外来的微生物污染降至最低限度。 产品即使是在符合医疗器械质量体系标准 ( 见 ISO13485) 要求的标准条件下生产 , 灭菌前可能仍会带有微生物 , 虽然数量较少。 此类产品属非无菌产品。 灭菌的目的是灭活污染的微生物 , 从而使非无菌产品转变成无菌产品。 灭菌过程确认 采用物理和 /或化学手段灭活微生物使医疗器械无菌 , 通常遵循一个近似的指数规律;这必然意味着微生物从所施加的一定程度的灭菌中存活下来存在着一个有限概率。 对于一个给定的灭菌过程 , 存活概率取决于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 还取决于灭菌过程中微生物所处的环境。 因此 , 经受灭菌处理过程的产品总体中任何单个产品是不能保证绝对无菌的 , 产品总体的无菌水平只能以器械上有存活微生物的概率来表示。 无菌医疗器械要达到 10— 6 的无菌保证水平。 灭菌过程确认 ISO13485标准把某些不能由随后的产品检验和试验来充分证实其结果的生产过程称之为 “ 特殊过程 ”。 灭菌就是这样一个特殊过程 , 因为其过程的功效不能通过产品的检验和试验来证实。 因此 , 灭菌过程需在用前确认 ,过程的性能必须进行常规监视 , 设备需进行维护。 灭菌过程确认 使产品经过正确确认和精确受控的灭菌过程 , 不是提供产品无菌和在这方面适合于预期用途的可靠保证唯一考虑的因素。 还必须注意其它一系列的因素 , 包括所用原材料和 /或组成的微生物状态 ( 生物负载 ) 、随后的贮存 , 以及产品生产 、 装配和包装环境的控制。 医疗器械灭菌确认与常规控制标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