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紫荆置业公司紫荆住宅小区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35页)-地产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东 侧 2 条,西侧 1 条共 3 条支流在长沙市与湘江汇合。 浏阳河发源于湖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由大溪河、小溪河等支流在浏阳合流而成。 全长 222 公里,流量 3400 立方米 /分( 1969 年实绩),流域面积 4665 平方公里。 捞刀河发源于长沙市与岳阳市交界处,全长 141 公里,流域面积 2543 平方公里。 位于西侧的另一条支流靳江河,与其他支流相比,流程短,流量少。 高岭组团内地表水系发达,山塘水库密布,沟渠溪流纵横,沟渠溪流顺应地势自北向南汇入捞刀河,捞刀河受湘江顶托,高洪水位时间较长。 气象条件 高岭组团地处长沙市都市 区北部,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其基本特征是:四季分明,水量充足,冬冷期短,夏热期长,春 温多变,寒潮频繁,回暖较早,秋温呈阶段性急降。 年平均气温: 16。 ℃ ,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 ,夏季高温 , 湿度大 ,35℃ 以上天数超过 33 天 ,另一方面 ,冬季寒冷 , 最低气温在 0度以下 .年降水量约13961824 毫米 ,一般 3 月开始进入雨季 ,到 7 月为止。 特别是雨季末期的 6 月,暴雨集中,常有洪水发生。 自然灾害 长沙市的自然灾害以长时间降雨引起的洪灾为主,每年一次。 其次是干旱,由于冰雹、大雪、 浓雾引起的灾害也偶有发生。 几乎没有地震现象,但由于暴雨引起的滑坡、土石流等时有发生。 长期暴雨引起的水灾主要集中在雨季后期的 6 月份,受灾面积广,涉及长沙全域。 1542年 6 月和 1639年 4月在市西北地区发生两次地震, 1970年至 1997年先后发生了 31 次地震,强度都极小。 地震烈度为六度。 三、 建设条件 建筑材料 沿线建筑材料较为丰富,石料、砂砾料和土来源广泛,且质地优良,就地取材取材可满足供应,开采及运输也较方便。 石料 本项目处于长沙市区边缘,长沙县丁字镇、唐田、广福盛产各种规格片石、块石、石质多为花岗 岩,石质坚硬、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前需提前向料厂签定供货合同,石料平均运距小于 20 公里。 砂砾石 本工程距浏阳河不远,河岸沿线均有优质河砂,属中粗砂,良好的建筑材料,含泥量少,级配良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工程需要,且交通运输相当方便,运距近。 石灰 长沙县、望城县均有石灰生产厂家,储量丰富,质地优良,灰膏率高,灰质纯白、凝取力强、运距较近,可满足工程需要。 三大建材 钢材来源于铁路运输和水运,木材可在当地采购,水泥可从湘乡、望城等地采购、运输方便。 土 本项目基本上能满足土方的平衡,不需要从外部取土。 水 项目所在地水系丰富,溪流、池塘、水井均能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运输条件 本项目所在地区路网发达,大部分材料可从中青路,北二环线、北三环线等通过,乡村道路运输直达现场,极其方便。 第四章 项目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原则 规划依据 《高岭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次调整》; 建设方提供的设计要求; 用地现状地形图;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防火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及标准》; 规划思想 大胆创新,引进全新的设计概念,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居住、商业综合体;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布局合理,交通流畅便捷、环境优美的新型小区; 平面设计合理适用;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符合居民的生活规律,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绿化分布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将公共绿地、宅边绿地、道路绿化等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土地、丰富建筑空间,做到经济实用美观; 消防与环境保护必须做到三同时。 规划原则 满足功能要求,符合城市规划、消防、日照及通风等规划。 在交通组织方面,保证各种不同性质的人流、车流各行其道,尽量互不干扰。 突 出鲜明的个性,在建筑造型、外部环境上都映射出都市特性。 建筑与环境的互相渗透和和谐统一,为居民及广大市民创造一个精神愉悦的建筑外部空间,给都市街道增添新的景观。 二、总平面布置 功能分区 本项目净用地 78 亩 ,总规划人口 2587 人 ,共 742 户。 住宅群布局以行列式布局为主,结合点式布置,形成各个组团。 本项目共由四个组团组成,组团布局以方便居民生活为原则,做到分区合理,并采用长短结合、并联、错落等方法在组团内部形成不同形式的院落和空间环境。 高低错落的建筑立面对比,整齐灵活的主体造型,构成具有浓郁居住氛围的幽雅 居住小区。 公共建筑沿湘坪北路设置,做商贸、办公之用。 根据《高岭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次调整》的要求,本地块容积率控制在 之间,因此,本次规划住宅均为 6 层,商业办公建筑为 6 层,局部 7 层。 道路交通 小区道路分为小区级主干道、次干道、组团级道路三个等级。 小区主干道宽 7 米,次干道宽 5 米,组团级道路宽 米。 各居住组团的交通严格实行人车分流原则,以确保各居住组团内的活动安全及安宁。 小区共设人行出入口 3 个,机动车出入口 2 个,在兴联路和北辅路上各设有一个机动车出入口和一个人行出入口,以满足小 区居民出行的需要。 在湘坪路上设有一个机动车出入口,作为公共建筑的车辆及人流出入需要。 除住宅底层为停车库之外,在组团之间还设有停车场,包括公共建筑的停车位在内,小区共设停车位 350 个。 环境绿化 小区绿化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由公共绿地、宅前绿地布置成开敞式、点状式、线状式,结合雕塑、亭、廊、花架、铺地等建筑小品,规划为居民交往、观赏、游憩的主要活动场地。 在建筑物之间设置小型绿化广场、以铺砌砖地为主,内设花池及小品,利用花池池壁供居民休息,构成趣味性强的共赏空间。 利用地块内空地及屋顶种植草坪 及观赏性强的灌木,利用东侧挡土墙进行垂直绿化来美化环境,道路之间根据地形设置绿化斜坡,种植花草、低矮灌木拼成多种图案构成建筑物的配景绿化,并在小区中心设置具有代表性的小品,以特色鲜明、轻松宜人的环境给城市增添一道风景。 小区的街道绿地以行道树、乔灌木相结合的方式,小区主干道规划成林荫道。 小区绿化覆盖率达 43%。 三、建筑方案 根据长沙气候特点,小区内建筑以条形建筑为主,有利于通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