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策划了康师傅(doc6)-营销策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頂益 ” 在大陸遭遇兩次失敗。 應該用一個通俗易記的與老百姓接近,比較大衆化的名稱。 後來他們用了 “ 康師傅 ” 做産品名,其理由是:“ 師傅 ” ,大陸北方老百姓喜歡把一些比自己水平高的人都叫師傅;在南方,一般稱年紀大的人叫師傅,是 一種 “ 尊稱 ”。 “師傅” 既通俗又專業還受人尊敬。 每個師傅都有姓,姓什麽呢。 最後他們用了健康的“康”字,因爲“頂新”的速食麵不含防腐劑和人工色素,以此塑造“講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專家”形象。 廣告詞也呼之欲出:“香噴噴,好吃看得見。 ” 投標開始,我的策劃方案和其他十幾份策劃方案一起湧到董事長魏應洲的辦公室。 經過績效比較,魏氏兄弟覺得我的思路確實棋高一著,最終選擇了我的策劃方案。 一炮打響 1991 年,天津科技開發區招商,魏氏兄弟帶著我的策劃方案來到大陸,將北京的頂好清油公司轉移到天津開發區,註冊了 頂益食品公司,開始生産 “ 康師傅速食麵 ”。 這次,魏氏兄弟幾乎把所有的家當都押進去生産適合大陸消費者口味的 “ 康師傅紅燒牛肉面 ”。 不過從此,大陸的速食麵也提升了一個檔次。 “康師傅”上市後,緊隨其後的是大規模的廣告轟炸。 廣告畫面一改過去用真人做廣告的老套套,別出心裁地採用了一個較易記憶的廚師模樣的動畫人物做廣告。 那時中央電視臺廣告費便宜,黃金時段插播,更多更好的资料尽在 一次只需 500 元人民幣。 “ 康師傅 ” 在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播出,就吸引了觀衆的眼球,很快掀起一股搶購狂潮。 這股狂潮又傳染了批發商,一度出現頂益門前排長隊,批發商提 著一袋袋現金來訂貨的場面。 頂益就利用批發商的預付款,很快購進一批國外先進設備擴大生産,以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與此同時,招聘員工快速培訓,一年之內就在天津上了三條生產線,迅速佔領了北方市場。 就在康師傅投放大陸市場的第 15 天,統一也緊隨康師傅來到大陸投放統一速食麵。 在臺灣財大氣粗又處於霸主地位的 “ 統一 ” 抛出了價格武器 “ 降價 ” 來阻擊康師傅,將與康師傅同樣包裝、同樣內容、同樣價格( 3 元一包)的統一速食麵,降爲 元一包,在同一個市場,與康師傅面對面 “ 肉搏 ”。 統一降了價,康師傅降不降。 魏應洲又找我商量。 我的回答是:“不能降價。 ”魏應洲問我:“爲什麽不能。 ”我說:“康師傅是第一品牌,如果學統一降價,你的消費者就會找你退錢,因爲他吃了很多 3 元一包的康師傅,現在降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