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实践的一个重要阶段-建筑施工图(66页)-工程标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企业房地产频道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 ,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定。 企业房地产频道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 100,且每级离扶手 步宽度超过 ,可不受此限。  除本规范第 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宜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屋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并应有明显标志。 企业房地产频道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 消防电梯  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 一类公共建筑。  塔式住宅。 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或通廊式住宅。  高度超过 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  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 1500m2时,应设 1台。  当大于 1500m2但不大于 4500m2时,应设 2台。  当大于 4500m2时,应设 3台。 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 企业房地产频道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 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 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10m2。  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 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 800kg。 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企业房地产频道 关于住宅节能设计 什么是建筑节能  建筑节能是指节约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质量的能源消耗,还包括利用太阳能、地热 (水 )能源的综合技术工程。  建筑节能是全社会节约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5%,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的提高,这个比例还会不断增长。 企业房地产频道 关于住宅节能设计 什么是建筑的三步节能  1987年 9月 25日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建材局以 (87)城设字第 514号文,下达了“关于实施 《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 的通知”,正式提出了要在 1995年以前达到,采暖居住建筑在 1980一 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节能 30%,这就是“八五”期间已经全面实现的建筑节能第一步的工作目标。  1997年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以建科[1997]37号文,下达了“关于实施 《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 的通知”,正式提出要在“九五” (1996— 2020年 )期间实现建筑节能 50%的第二步工作目标。  1999年 11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节能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十五期间将实现第三步,再节能 30%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建筑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技术政策。 企业房地产频道 关于住宅节能设计  推行三步节能 可大幅降低能耗节约煤电气等费用。 住宅节能效率的提高,不但改善居民的居住舒适性,同时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因建筑系统造成的能源浪费,节约电、煤气、暖气等生活能源成本。  所谓三步节能,就是在二步节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住宅的保温效果。 对于居住者而言,居室保温效果的增强就意味着暖气、空调等能源消耗将大大降低 建筑节能的主要目标一方面在于其减少能源损耗的比例,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其采用建材的保温性能。 不采取保温措施的高能耗住宅,室内温度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必须通过空调、暖气等室内调节手段进行补给。 在节能住宅建筑中强制采用加厚外墙外保温、中空双玻璃外窗、屋面保温等方式后,将实现建筑节能提高到 65%,大幅度地避免住宅的外墙热损失、门窗热损失、屋顶热损失等。 企业房地产频道 关于住宅节能设计  在即将出台的三步节能标准中,将要求住宅的墙体材料和窗结构采用更高效能的材料和工艺。 例如,墙体保温方面,若继续使用聚苯板,则必须增加厚度,或者采用新型的挤塑聚苯板,以达到墙体散热时间延长一倍的要求;窗户则不论任何朝向,一律采用中空双玻,并且玻璃厚度须达到 5毫米等。 此外,对于住宅的屋顶、入户门等材料,新标准中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 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是建筑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最敏感的部位,是墙体失热损失的 5— 6倍。 门窗和幕墙的节能约占建筑节能的 40%左右,具有权其重要的地位。 世纪之交,节能门窗将成为建筑门窗市场新的增长点。  新标准中住宅南向窗户的窗墙设计比例最高为 50%,如果建筑物的窗墙比超过这个设计要求,比如设计成落地窗或外飘窗,开发商就必须有能力采用其他方式来弥补由此带来的能耗损失,而且有关弥补方式的设计须事先经过有关机构的审批。 据了解,现阶段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楼盘在北向的窗户设计已经基本实现了中空玻璃,三步节能的推广将使中空玻璃的使用扩展到各个方向的外窗。 企业房地产频道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  第一章总则 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的监督管理,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79号 《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 和建设部 《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 》 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审查单位,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结构安全和强制性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等进行的独立审查。 企业房地产频道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  第三条 施工图审查工作是政府对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基本建设必不可少的程序。 建设单位应在完成施工图、取得 《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后,市建设委员会颁发开工证前办理施工图报审手续。  第四条 本市施工图审查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下称市规划委),负责全市施工图审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对审查单位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北京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总站负责日常工作。 企业房地产频道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  第二章审查内容和程序 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与审查单位签订审查合同,明确审查的内容、双方责任和义务、审查期限和费用等。 审查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 第六条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内容  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规范;  是否按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标准要求;  工程勘察是符合国家及本市的有关技术标准及规定;  结构设计是否安全;  是否损害公众利益。 企业房地产频道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  第七条建设单位办理报审手续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资料的复印件:  规划管理部门核发的 《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 ;  批准立项文件、主要的初步设计文件及批准文件;  有关部门对消防、抗震、人防、节能等专项审批意见书。  工程勘察成果报告(详勘);  施工图设计全套图纸文件(结构专业计算书,注明计算软件名称及版本);  审查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 第八条建设单位报审需填写 《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审表 》 ,将施工图设计文件交审查单位进行审查。 企业房地产频道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  第九条审查单位应在送审资料报价之日起 2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的审查工作;特级和一级项目应当在 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其中重大及技术复杂项目的审查时间可适当延长。 各专业审查人员应按审查程序和审查要点分别填写审查记录单。 根据各专业审查意见讨论汇总后,填写 《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 》。  第十条审查合格的项目,审查单位负责人及审查人员应在审查报告上签字、盖章,并向建设单位发出 《 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 》。  第十一条对于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审查单位应将有审查单位负责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