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国军力报告(doc18)-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互作用很难作出预测,它们对中国战略行动和未来战略方向的影响也同样难以预测。 我们并不想对中国将来可能选择的道路作出评价,也不想断言哪种路线可能会比其它路线更有可能出现。 更加自信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再加上国内国家主义情绪及民族自信心增强,中国可能会把经济发展目标转变成建设越来越强大的军队上去。 中国可能会利用自己的经济地位,再加上 军事力量作后盾,在与其贸易伙伴和邻国交往过程中,在国际安全和经济交往等方面自作主张。 经济停滞。 如果出现经济停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面临的国内政治问题可能会恶化,北京可能会缩减军事开支,或将军事方面的开支转移一部分到其它方面,通过在海外宣传国家主义保证国内主要事务顺利解决。 经济低迷。 将来某个时候,中国可能会出现经济低迷,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如下:金融机构软弱无力,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工作不彻底,人口统计情况发生变化,给社会福利系统带来更大压力,环境恶化造成地区经济灾难。 大的经济低迷可能会对地区经济 带来广泛的负面影响,导致内乱发生,产生难民潮,从面对中央政府的统治带来挑战。 内乱。 (有删节 )。 领土争端。 最近几年来,中国在解决与俄罗斯、越南、印度和中亚国家的领土争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与日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等国存在相互重叠的领土主张。 过去,中国和上述一些国家之间发生过小规模的战争和冲突。 未来,如果领土争端升级,中国与部分国家之间还有可能突然爆发冲突,尤其是在勘探和开采资源方面的紧张关系升级时会发生冲突。 能直接得到有关中国战略材料的机会很少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直接弄到有关中国国家战略的材料很困难。 要想对中国的战略意图进行评估,对中国官方的战略性文件及各种白皮书进行分析,就必须对中国最近几年内所完成的战略任务和未来准备实现的战略目标进行深入考查。 中国的军事战略家这样定义国家战略的意义: “ 是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的总体战略,它动用所有的国家力量 ” ,实现政治目标,尤其是实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有关的政治目标。 正如他们定义的那样,中国的国家战略,是要维护整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利益,保持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确保国家在拥有竞争优势方面的平衡。 “ 综合国力 ”(C NP)和 “ 战略结构 ” 是理解中国如何实现上述平衡的两个中心概念。 综合国力是中国战略决策者评价中国与其他国家实力大小的最重要概念。 它包括质量上的和数量上的评估方法,内容涵盖领土、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外交影响力、政府内部效率、军事力量和文化影响力等。 “ 战略结构 ” 大致相当于 “ 实力排列 ” 的意思,西方的语言里找不到一个可以直接解释其意义的词汇来。 中国语言学家认为, “ 是 ” 指的就是 “ 事物的发展趋势 ” ,或 “ 可能出现的未来发展趋向 ” ,只有技巧娴熟的战略家才能领悟到它的真谛。 相反地,也只有相对来说比较老道的对手才能领悟到 “ 是 ” 所 代表的真正含义。 资源需求是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对市场和自然资源 (如铁和地下燃料等 )的强烈需求将影响它的战略行为。 然而整个 2020年内,市场和自然资源方面的进口,还不到中国全部进口额的 60%。 目前,中国能源的三分之二是煤。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对煤的需求 (大部分来自国内 )将不断增加。 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很快。 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 眼前,中国国内所用石油的 40%以上,要靠从国外进口。 到 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 80%(平 均每天消耗 950万到 1500万桶 )。 核能和天然气目前所占比重较小,但这一比例还会上升。 到 2020年,中国政府计划将天然气的使用比例由目前占所有能耗比例的 3%增加到 8%。 类似地,中国还计划在 2020年前,建造大约 30座 1000兆瓦的核电反应堆。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表示, “ 石油和天然气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 ,他呼吁中国政府 “ 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方面,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战略 ”。 2020年,中国政府开始建造战略石油储备 (SPR)。 到 2020年,北京计划按照联合国国际能源署 的标准,建立起可满足整个国家 90天需要的战略石油储备。 但由于后勤及交通网络的制约,这一计划也许是不现实的。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将对海外战略资源,如石油等,形成依赖。 这就是说,中国相信只有海路畅通才能满足自己的能源需求。 对海外资源和能源供应链的依赖,尤其是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将对中国制定国家战略及外交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北京在和安哥拉、中亚各国、印尼、中东 (包括伊朗 )、俄罗斯、苏丹和委内瑞拉等国交往中,力图与他们在能源供应方面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中国在与掌握海上交通要塞的一些国家打交道时,也 希望能够与这些国家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以保证本国船只顺利通过。 北京政府认为,确保与上述国家的特殊关系,就能确保自己的能源渠道畅通,从而积极影响自己的防务战略。 中国在建立蓝水舰队方面不断增加投入,甚至可能在海外增加更多军事存在,就是中国能源战略外交的体现。 上世纪 80年代初以来,由于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不断推进中国的 “ 改革开放 ” ,中国其他领导人将他们的国家发展战略描述为增加中国的综合国力。 中国领导人要从事国家发展,他们就必须不断完善方法,保证整个中国拥有更为宽泛的安全环境,以应对可能的挑战和威胁,把握机遇, 这就可能推动中国政府对国家战略进行调整。 24字战略 上世纪 90年代初,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对中国外交及安全政策部门负责人讲话时,总结了著名的 “24 字 ” 战略: “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 后来,又增加了 “ 有所作为 ”4 个字。 这一战略经常为负责国家安全问题的中国高级官员所引用,尤其是在涉及中国外交政策的时候是这样。 尽管该战略的部分地方近几年在中国安全机构内引起争议,但整体来看,该战略既提出了近期内不要心 存国际野心,又提出了远期内建立中国强大国力的目标。 东莞台商信息网,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中国未来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前景,象包括美国直接参与的台海战争等,将推动中国领导人把重建 “ 战略力量结构 ” 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前面。 邓小平和江泽民都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参战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在有利的条件下尽快结束冲突,然后重新把国家资源用于发展综合国力上面来。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在这方面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在和平时期,我们可以预期,中国将会把经济进步作为其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以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已经确立了如下经济发展目标: 2020年前 使国民经济在 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到 2。20xx年中国军力报告(doc18)-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