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一季度港口行业分析报告(doc38)-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尽管迪拜海港国际表示放弃行使优先收购亚洲货柜码头 %股权的权利, 12 理由是这不符合公司的投资标准。 但市场人士则解读为,迪拜海港国际不愿以高价买下这些股权,也暗示了代价过高。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代价多少,近年 积极扩大世界版图的新港务集团,这次能排除最后的障碍,成功登陆香港,已经算是打了漂亮的一仗。 新港务集团表示,投资香港码头,将有助于该集团通过香港这个门户进入中国市场。 有了这一目标,从新港务集团的角度看,它以 60 亿港元换取香港两个码头是值得的。 尽管迪拜海港国际不行使香港亚洲货柜码头持有 8 号码头股权的权利,它仍然是亚洲货柜的控股股东,投票权高达 %。 迪拜海港国际也同时持有 3 号码头的 %股权。 新港务集团与新创建集团的交易在 4 月份完成后,它将持有 8 号码头 54%股权,以及 3 号码头的 33%股权。 这也意味 着,新加坡港务集团到时将同它的竞争对手,例如和记黄埔港口集团等,抢占中国的部分市场。 三、香港元月柜量 万箱居首增 % 香港港口零五年元月柜量为一百八十五万七千标箱,稳步上升百分之七点八。 中流作业及内河码头货量持续半年下跌,一月同比减百分之四点七。 初步计算,香港首月柜量领先新加坡八万七千标箱。 葵涌港区柜量一月继续保持双位增长,与 2020 年同期比较上升百分之十六点七,报一百一十七万标箱。 与 2020 年十二月比较,稍为增多一万八千标箱。 葵涌港区以外(包括内河码头、中流作业、公众货物起卸区等)的柜量 连续第六个月下跌,同比减少百分之四点七,报六十八万七千标箱。 但比起 2020 年十二月跌百分之二十点六的同比跌幅,跌势已回稳。 与 2020 年十二月货量比较,多四万六千标箱。 13 四、杜拜港务局投资印度 Vallarpadam 码头 即将进驻香港葵涌货柜码头的杜拜港务局 (DPI)进一步拓展港口网络,二月十七日宣布在印度科钦建造 Vallarpadam 国际货柜转运码头 (ICTT),并取得发展和经营权,预计整项工程需时四年完成。 DPI 成为在印度最大的单一码头经营商。 Vallarpadam 将成为首个在印度经济特区经营的码头,码头 落成后,现时在科钦港的 Rajiv Ghandi 货柜码头业务会全部转移至新码头营运,两码头合并后,科钦有机会成为印度最大货柜码头之一。 DPI 已取得该码头三十八年专营权,印度政府将获得该码头营运收入总数的三分之一。 据介绍,新码头第一期的货柜吞吐能力将为一百万标箱,造价约一亿三千五百万美元,岸线长六百米,平均水深十六米,将配备六台后巴拿马型岸吊、四台胶轮式龙门吊机和两台流动码头吊机。 另外,工程还包括兴建一座具四条行车线的大桥和高速公路道路网。 第二期工程耗资三亿六千万美元,加建一千三百米长岸线的码头,配十座岸吊, 使整个码头最终的货柜吞吐能力达到每年三百万标箱。 五、港口装卸不畅将成为制约世界贸易增长的瓶颈 2020 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 亿标箱,到 2020 年将达到 亿标箱。 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及国际化分工致使生产场所转移至低工资国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集装箱运输的增长,使近年集装箱运输增长率一直保持两位数。 目前全球集装箱运输业务繁忙,各船厂今后几年新集装箱船的订单已饱和,但集装箱到港后装卸不畅严重制约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集装箱到港后的装卸问题将成为制约世界 贸易增长的瓶颈。 目前工业国家的海港已经出现问题,南加利福尼亚、鹿特丹、安特卫普、南安普顿、新加坡等港口的集装箱卸船设施已经满负荷运转,加上陆地基础设施不配套(如卡车、铁路车辆短缺等),使问题更加严重。 此问题在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因为今后三年半将有 140 艘超过 7500 标箱的集装箱船投入运营。 由于码头的货场位置紧张,集装箱船在港时间延长,如加利福尼亚的长滩港 2020 年的卸箱时间从两天增至 10 天,假如每天的租船费为 14 万美元, 8 天滞港时间将增加 36 万美元的附加费用,船公司只好将费用转嫁给货运中间人。 Drewry 公司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有三种:当主港业务繁忙时用专线将集装箱转运至地方港;大型集装箱船增加停靠小型港口;开通新的停靠小型港口的班轮。 15 III 港口 行业投融资分析 一、中远集团拟分拆集装箱运输业务赴港上市 中远集团拟贷款 亿美元购入中远太平洋 %的股权,为中远集运上市铺路。 中远集团正在重组部分资产,计划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新公司将持有中远集运的资产以及中远太平洋的股权。 中远集团承认中远的确有意将集装箱业务重组上市,表示上市是中远集运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远 集运何时上市将按资本市场的运作程序,但还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 中远集运是中远集团旗下专门从事海上集装箱运输的核心企业,目前是世界上前十大集装箱班轮公司之一,总箱位超过 25 万个标准箱,占全球箱运份额约4%。 而中远太平洋则是中远集团在香港的上市子公司,主营业务为码头和集装箱租赁。 对于此次中远集团计划收购中远太平洋的股份,业界认为此举意在把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收归母公司,以增强母公司实力,同时用这些优质资产组成一个新的公司实现上市。 虽然从目前来看,航运市场还十分景气,但是航运业是有周期性的。 相比之下,码头的盈 利能力则相对比较稳定。 中远集团将这两块业务捆绑在一起,可以降低波动风险。 此外,中远集运对于香港投资界来说还比较陌生,而中远太平洋在香港股市早已晋升为蓝筹股,如果新的上市公司持有其股份,势必能够提高估值和市场认可度。 二、南京港成为鸡年询价上市的第一股 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将采用询价制形式,首次公开发行3850 万 A 股股票,拟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 这是我国证券市场实行询价制发行的第三只股票,也是鸡年采用新股询价制发行股票的第一家公司。 16 南京港股份有限公司于 2020 年 9 月 5 日由南京港务管理局作 为主发起人,联合南京长江油运公司、中国外运江苏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油化工厂、中国石化集团九江石油化工总厂和中国南京外轮代理公司 5 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 三、上海国际港务公司计划在港上市筹资 8 亿美元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司 (ShanghaiInternationalPort)正准备 2020 年在香港上市,可能筹资约 8 亿美元,为其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提供资金,并利用中国在全球贸易航线中的关键地位。 上海港是全球第三大业务最繁忙的港口枢纽。 据悉,这家国家控股集团已邀请多家投资银行参与竞标,竞争上市顾问资格。 这些 银行包括花旗集团 (Citigroup)、德意志银行 (DeutscheBank)、摩根士丹利(ManStanley)、美林 (MerrillLynch)和瑞士银行 (UBS)。 该集团的上市是 2020年中国最为人瞩目的上市之一。 上海国际港务的首次公开发行将帮助该公司为建设一处 100 亿美元的新港提供资金,并向国际投资人提供了参股中国运输集团的难得机会,而该行业增长速度快。 该公司的上市决定也可能给新加坡港务集团 (PSA)造成压力,迫使它加快首次公开发行计划。 新加坡港务集团是全球第二大港口集团,预计也将在 2020 年进行首发。 过去几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贸易大国,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已急剧上升。 2020 年,上海港处理了创记录的 1455 万标准箱,增幅达近 30%。 内情人士表示,上海国际港务想通过在香港发售约 25%的股权(可能是新股),筹集约 8 亿美元资金。 公司 2020 年的净利润为 11 亿元人民币 (合 亿美元 )。 如果进行这一规模的首次公开上市,整个公司的价值将达 32 亿美元,高出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ChinaMerchantsHoldings)收购上海国际港务股权时给公司的估价。 2020 年 12 月,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支付 亿元人民币 (合 亿 17 美元 ),收购了上海国际港务 30%的股权。 作为当地政府控股的港口运营商,上海国际港务可能面临压力,要求它在上海证券市场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 首发上市的时机、地点和规模将取决于市场状况。 首发筹集的资金一部分可能会用于新深水港的兴建计划,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可能会使上海在 2020 年到来前,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 18 IV 港口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 一、一月份进出口总值 950 亿美元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2020 年 1 月 份,我国对外贸易在 2020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开门红,进出口总值为 亿美元,比 2020 年同期增长 %,其中出口 亿美元,增长 %;进口 亿美元,增长24%,实现贸易顺差 亿美元。 据海关统计, 1 月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势明显放缓。 一般贸易进出口 亿美元,增长 %。 其中出口 亿美元,增长 %,占当月出口总值的 %。 所占比重均比 2020年同期提高 ;进口 亿美元,增长 %,占当月进口总值的 44%, 与 2020 年同期基本持平,一般贸易项下实现顺差 亿美元。 1 月份我国加工贸易进出两旺,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加工贸易进出口 亿美元,增长 %。 1 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 亿美元,增长 %。 国有企业进出口 亿美元,增长 %,占 %。 集体、私营及其他企业进出口 亿美元,增长 %。 1 月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实现全面快速增长。 中国欧盟双边贸易总额为 亿美元,增长 %。 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为 亿美元,增长 %。 二、上海市 2020 年出口目标超 800 亿美元 2020 年上海开放性经济发展步子将迈得更大。 2020 年上海外贸出口可望超过 800 亿美元,实到外资将在 2020 年 亿美元的基础上适度增长,海外投资有望达到 亿美元。 2020 年,上海外贸出口比前年猛增 %,达到创纪录的 亿美元。 2020 年,受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美元不断贬值等因素影响,外贸出口增速有可能放慢节奏。 据市外经贸委有关人士透露, 2020 年本市将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 19 式,推动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对策是坚持“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着力提高一般 贸易的质量和档次,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特别是提升纺织品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充分发掘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等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提升区内产业技术能级和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贸易的口岸功能。 2020 年上海企业“走出去”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领域,积极推动把上海成熟的先进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与当地经济发展更好结合起来;二是上海经济和城市建设需要的资源,鼓励企业赴海外投资开发利用境外原 材料、能源等资源,积极探寻境外资源开发的新模式,努力将境外资源开发与援外、工程承包更好地结合起来。 2020 年上海还将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强强联合,到境外承包基础设施、成套设备等工程项目;鼓励申城企业兼并、收购境外研发中心,以获得研究开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上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收购海外销售网络,以带动更多国内商品走向世界。 三、经济全球化与港口第三方物流发展战略 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后,港口物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港口将从传统的运输中心转变为物流中心。 本文从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出发,认为在传统业务 利润空间不断减小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是港口发展的新方向,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经济全球化推动港口第三方物流发展 经济全球化要求港口扩大物流服务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数量显著增长,港口物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现代港口作为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点和重要信息的交汇点,集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于一体,正在由“运输中心”向“物流中心”发展。 港口将发展成为集运输、转运、储存、配送、装拆箱、加工、货物装卸、仓储管理、多式联运及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 20 第三方 物流提供者。 当前,为争夺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世界各主要港口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各个港口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 例如,鹿特丹港和铁行渣华公司合作积极开展物流服务,不仅为客户提供了装卸、仓储、配送、货物代理、货物中转等服务,而且具有产品修理、简易加工等功能,这是生产工厂在运输过程中的延伸。 可以预计,伴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港口将会对进出港货物提供更多的增值物流服务。 供需双方的压力促使港口发展第三方物流 从需求方面看,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生产 企业和销售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外包倾向不断加大,它们选择物流供应商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能提供“多批次、少批量、多品种、少库存”的服务;二是要能够提供“门到门”的物流服务。 港口物流的发展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 从港口方面看,传统服务功能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促使港口开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第三方物流业务。 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枢纽,具有开展现代物流业务的先天优势;计算机软、硬件和通讯的快速发展,为港口开展第三方物流提供了技术条件。 港口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战略措施 改革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