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环境下的企业对策ppt51-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系要求。 c 用途 —— 用于建立 、 实施 、 保持 QMS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 证实组织具有稳定提供满足要求产品的能力; —— 用于审核认证。 3) ISO9004: 2020 a 提供了超出 01标准要求的指南和建议 , 帮助组织用高效 的方式改进总体业绩。 b 给出了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过程的示例 , 帮助组织寻找 改进机会。 4) 01标准与 04标准的关系 a 二者是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 , 总的目标是规范和改进组 织的质量管理。 b 二者用途不同 —— 01 作为组织建立 QMS和审核认证依据 , 有时用 于合同目的; —— 04 用于改进组织的总体业绩。 c 同时使用效果最佳。 5) ISO19011: 2020 内容与用途:对质量和环境两个管理体系审核的基础原 则、方案管理、实施、审核员资格要求提 供指南。 ISO9000族标准和获得认证对企业的意义 1)实施过程控制 , 有效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 为组织奠定 生存发展的基础。 2)实现规范化管理 , 提高组织运作能力 , 增强自身优势。 3)贯彻 “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的原则 , 最大限度赢得顾客。 4) 建立组织的自我完善体制 ,确保有效地实施持续改进。 5)有利于打破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 , 获得通向国际市场的 通行证。 1) 出版社贯标认证问题的提出 a) ISO现象的发生 ——贯标认证之风席卷全球 ——贯标认证的举动风靡神州 ——贯标认证不是 “ 一阵风 ” b) 贯标认证已发展到包括服务行业的所有领域 c) 出版社贯标认证已进入日程 出版社有必要贯标认证吗。 2 )出版社的生存发展定位 2 )出版社的生存发展定位 a) 大图书市场出现给出版业的启示 b) “事业单位 ” 的光环已不复存在 c) 新闻出版单位是道地的产业 ——“ 媒体产业 ” d) 出版社应打破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投身于市场 3 )贯标将建立图书出版单位的 QMS, 提高图书 与发行质量 a) 图书出版是个系统工程 b) 有效保障图书质量必须建立并实施 QMS c) 国内出版社的 QMS多不够完善 ——《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 不能作为出版社建立体系的标准 c) 国内出版社的 QMS多不够完善 ——《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 不能作为出版社建立体系的标准 ——出版社现有的质量控制多有缺口 尚缺乏系统化和完整性; 文件化不充分; 管理理念陈旧,不甚适应现今大环境; 管理层次还多停留在质量保证阶段。 d) ISO9001是出版社建立 QMS的根本标准 4 )贯标将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出版社的整体运作能力 a) 出版社也存在 “ 人治 ” 与 “ 法治 ” 的问题。 b) 消除 “ 人治 ” 必须实行规范化管理。 c) 依法管理的特征: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d) 建立并实施 QMS即实现规范化管理。 e) 出版社的整体运作能力(运作质量与效率)将得到提升。 5 )贯标要确立 “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的原则,帮助出版社赢得市场 a)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的原则是质量管理第一原则。 b) 顾客也应该是出版社关注的焦点 ——任何组织均有产品与顾客; ——出版社的顾客最终是读者; ——“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的原则也体现了立党执政的 最高方针; ——不要把 “ 始终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 ” 与之对立起来。 c) 《 标准 》 要求出版社唯读者马首是瞻 ——建立体系最终目的和关注的核心是 “ 增强顾客满 意 ”。 ——仅仅满足质量保证的要求已不够了。 ——标准明确规定: 要了解 、 确定 、 评审 、 满足顾客要求 还要不断增强其满意程度 与顾客保持密切沟通 采集 、 分析顾客满意的信息并加以利用。 d) 关注顾客的结果是赢得读者和图书市场 6 )贯标要建立自我完善机制,实现持续改进 a)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又一原则。 b) 不断增强组织满足要求的综合能力 , 将自己做大 、 做强 、 做好是永久的追求。 c) 《 标准 》 为持续改进提供了成熟的模式 , 即 a) 一门进 ——多途径寻找改进机会 ( 问题 ) ; b) 一门出 ——针对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d) 建立机制并有效运行即进入体系、过程、产品的 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8 )贯标认证能帮助出版社树立形象和打造品牌 a) 企业形象和品牌对出版社同样重要; b) 华艺出版社的辉煌带给出版业者的启示; c) 贯标认证是出版社塑造形象 、 光大品牌的根本性举措; d) 贯标认证是组织的三座丰碑 ——质量管理进步的里程碑 ——管理者的纪念碑 ——广大读者的口碑 7 )贯标突出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