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经济(doc88)-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区域。 这样 W 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十大股东之一。 备选方案:在盘整期间,股价逐步构筑符合经典理论的做多 K 线形态的模式 ——上升三角形或矩形整理形态,形成股价有进一步上升势头的印象,同时配合大盘,通过持续温和放量和拉升越过前期高点,将 Xx公司帐户部分筹码倒入 W 公司帐户,成 为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之一。 第三步:再度拉升 题材配合:第二步的并购重组,主要是股权转让和资产置换。 第一、收购公司 M 和 N,分别收购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 20%和 1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和第二大股东,总计金额为 1 亿元;第二、上市公司分别收购 M 和 N 的下属两子公司的 51%、 4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和第二大股东,总计金额为 1 亿元;第三、上市公司并购整合,更名为**软件公司。 制造换庄:在股价经过三四个月的调整之后,股价再度缓慢走强,将股价推高至上次高位区域 27~ 28 元,然后进行很不标准平台盘整,直到 披露并购重组信息前天。 公告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 ”当天复牌后,股价越过 27~ 28元上次高过,飙升至 32~ 34元,同时减持推高时增仓的筹码。 随着,等待某日大盘深跌之时,股价也突然向下无量破位,并形成 “三只乌鸦 ”的 K 线组合,市场感觉股价有进一步下跌的势头。 之后以一巨量长阳重新回升到前期高位 32~ 34 元区域,自然形成向上 K 线组合的模式,市场自然感觉股价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 第二天披露 “上市公司收购股权 ”信息,同时减持推高时增仓的筹码,股价逐步回落。 接着,在披露年 (中 )报 “10股送 8 转增 2”的分配方案之前,股价再度攀升, 量能持续温和放大,逐步构筑经典理论的做多量价图形,自然市场感觉股价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向,突破上次高位 34 元区域, 站稳在元 36~ 37元高位。 公布年 (中 )报高送配方案的当天复牌后,股价大幅高开,放出巨量,同时减持推升时增仓的筹码。 (评述:看到这里,技术派人士又该大跌眼镜了吧。 ) 备选方案:预计近期市场公布利好信息之前,股价进行整理。 在市场公布利好信息第二天,公布上市公司更名为**软件公司,然后缓慢推升股价,量温和放大,同时减持推升时增仓的筹码;不仅如此,还等待某短时间大盘走强之日,披露大宗交易信息,“将 W 公 司的持股转让给 WW 公司 ”的第二天之后,通过媒体对 Ww 公司的追踪报道,揭露该公司是一家在英属群岛注册的私募基金,在舆论的配合下,激起市场对其产生巨大的想象力,然后持续放出巨量和拉出长阳,同时分批减持推高时增仓的筹码。 (评述:这个方案,足以把最理智的散户或大户搞晕。 ) 第四步:出货 题材配合:第三步的并购重组,主要是出让上市公司和置换股票。 第一、与**国际传媒公司洽谈出让上市公司事宜;第二、与几家国际软件公司洽谈出让上市公司事项;第三、公布“**国际软件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意向信息;第四、公布“**国 际软件公司与上市公司换股方案”的信息。 制造换庄:股价经过除权之后,在 18~ 20 元除权区域振荡整理。 在中 (年 )报又推出第二次分配方案 ——10股送 8 的公告之前的二三个月,股价逐渐走出强势双底整理形态,直到公布中 (年 )报。 在公告分配方案当天复牌,股价推升至涨停板,放出巨量,然后逐步构筑经典理论的做多量价图形,站稳在 44~ 46 元 (第一次的除权区域为 22~ 23 元 )区域,同时减持推高时增仓的筹码。 造势出货:一方面,通过香港媒体记者对 Zzz 公司的采访报道,向市场透露 A、 B 和 C 国际软件公司拟收购上市公司的股 权消息;另一方面,利用有影响力的证券研究机构,在各大媒体发表 “外资并购和上市公司外资并购 ”系列研究文章;同时,利用有影响力的证券咨询机构,在各大媒体发表上市公司 ——**软件公司的外资并购的投资价值文章 …… 在这些信息的共同刺激和推动下,以及舆论集中的强大攻势下,推动外资并购板块炒作到高潮阶段,从而激起投资者尝吃禁果的欲望。 同时股价逐步构筑符合进一步飙升的技术图形,自然市场感觉股价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向,就此出货开始展开。 (评述:就此,投资者很容易掉入了主力设下的技术和信息陷阱 ) 随着未来大盘一段时间走强的配 合,再度传出“**国际软件公司拟收购上市公司”的信息,上市公司辟谣,大意为“上市公司和**国际软件公司有过接触,但双方并没有股权转让的意向,公司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当天股价复牌高开,拉至涨停,分批出货。 接着,预见某段时间公布一系列正面金融政策信息,同时披露“**国际软件公司拟收购上市公司”的意向信息,当天复牌股价高开,然后逐波压低股价分批出货。 再相隔一二个月,又披露“上市公司换股方案”的信息,当天复牌平开,压低股价出货。 操盘手在出货进度和股价方面的操控:初期和中期出货均价为 38~ 40元区域 (第一次的除权区域为 19~ 20元 ),出货率最低为 60%,最高为 80%,总的出货周期为 4~ 6 个月。 为了顺利出货,操盘手除了既利用有影响力的证券研究机构和证券咨询机构发表看好上市公司的舆论和报告外,还会利用有影响力的评级机构调升上市公司的股票的评级 (未来出现的新手法 )和股票第二次的除权效应,乘机分批出货。 尾声 证券市场是有风险的,因此操盘手针对每个运作步骤都会制定周密的风险控制计划: 吸筹风险控制:在预定区域吸筹较容易,预示大盘较弱,抛盘较多,应控制吸筹率和吸筹成本;若吸筹较少,预示大 盘较强,抛盘较少,应耐心等待吸纳时机;若吸筹不多,大盘已经向下反转发展,应果断先逐步减仓,然后耐心等待时机。 拉升风险控制:股价推高至预定区域较容易,预示大盘较强,跟风盘追涨意愿较强,推高幅度可以比预先高;若推高较难较低,预示大盘较弱,跟风盘追涨意愿较弱,推高幅度可以比预先低,可分多次推高,同时必须控制拉升成本;若计划失败,预示大盘太弱,跟风盘不多,必须控制好持仓量,应耐心等待下回契机。 出货风险控制:在预定区域出货较容易,预示大盘很强,接盘踊跃,可以比预定更高位出货;若出货较难,预示大盘较弱, 接盘意愿不踊跃,可以比预定稍低位出货,应把握出货契机,控制好出货量;若出货失败,预示大盘太弱,接盘很少,应耐心等待新一轮行情产生的时机,同时必须控制出货进度。 后记:看完本文以后,你是否可以利用主力的操盘思路、策略和手法,也把主力玩一把。 为避免有人“对号入座”,本文已做技术处理。 作者 : cenlng Email: 日期 : 12/21 15:06 内容 : 十年一剑 曾经有一位财经官员询问经济专家,说如何看待期货。 专家沉思良久,说:“在香港,有一句俗话,你爱一个 人,就让他做期货;你恨一个人,就让他做期货。 ”相信这一定使得官员内心深深烙下了对期货风险莫测,谈虎色变的感受。 中国期货业从 10年前开始起步,马上就迎来了 1995 年前后的狂热时期,结果外有英国巴林银行百年基业毁于一个名叫里森的年轻人手中的惨痛案例,内有南京金中富以期货为名坑蒙拐骗的泥沙俱下,再加上国债期货风波的纷纷扰扰,以及国内金融机构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操作外盘时的严重亏损,使得期货业问世不久,即陷入整顿之中。 但近年来中国期货业已渐有起色。 十年一剑重头来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发生在大 连商品交易所 S205 大豆合约交易,从大豆合约的持仓、交易和交割情况来看,这期大豆期货交易都创下了天量。 8 年来,大豆期货交易总量大约是 156 万吨,每月交割量不过 2 万吨左右,而该期大豆期货仓单大约有 90万吨,实际交割大约在 80万吨。 这背后则是十几个亿的资金和多空双方一年多来对大豆交割预期的分歧和激烈争夺。 “天量 S205”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是以往天量总是伴随着激烈的市场投机气氛和一些交易商的破产出局。 例如当初的 “海南咖啡 ”事件和 “苏州红小豆 ”事件,而这次大豆天量交割不仅进行得风平浪静,并且在过去一年间, 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也仅在 20%左右,并没有明显的人为操纵痕迹。 “天量 S205”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其凸显了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中国期货市场的交割率较之美国等发达市场要高 4- 5 倍,不少交易者其实是将期货市场作为准现货市场在运作。 多空之所以对大豆价格走势产生如此大的分歧,就在于期货市场提前消化了政府对转基因大豆的政策效应。 在 2020 年中国大豆的产量大约在 1540 万吨,而总需求量则达 2800 万吨,中国大豆需求的一半依赖进口,而进口大豆多为转基因产品。 2020 年 6 月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的出台 ,使得人们有理由相信转基因大豆的进口难度可能增大,多方坚持这样的看法,而其后大豆期货市场价格的走势也的确从 2020 年 11 月 1900 元 /吨的低位逐步上升到目前的 2100 元 /吨,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天量 S205”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如何理解最终大豆交割成本比大豆现货价格高出 100元 /吨的差异及其后果。 有不少经济学人认为最终交割成本竟然较之现货为高是不可思议的,这恐怕缺乏对中国期货业特性的理解。 一是大豆商品期货存在较高的仓储、检验和出入库成本,但同时商品品质可能也较之一般现货要好 ;二是临近交割日时,多空双方的保证金都在逐步增加中,任何一方平仓都是非理性的。 所以多方最终接下 80 万吨的交割明显是理性的。 对这批大豆涌入现货市场或重新注册仓单再回到期货市场,可能给大豆价格造成冲击的恐惧也恐怕缺乏足够理由,这不过是相当于 20 天的进口量或者两三家油厂一年的加工需求量而已。 “天量 S205”也许意味着中国期货行业已呈现 “恢复性增长 ”,一是十年来的整顿已经使得期货行业相对规范;二是期货市场,尤其是石油、有色金属和谷物类的商品期货市场,是中外市场紧密联动的,远远不像沪深 A 股市场那样能如此 封闭地运行;三是中国期货业已经具备充分整合的可能性,目前各交易所之间的交易平台使其合并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四是如果说商品期货还有一定的操纵可能性的话,则金融期货因合约几乎无限且交割成本极低而更难操纵;五是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期货市场,例如原油、粮食和有色金属等均需要我们充分重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来规避风险保证供给。 目前上证 180 指数已经推出,如果它和市场走势吻合度好,易于维护和难以人为操纵的话,则股指期货的推出已可期待。 六是对中国期货业本身也存在进一步整合的需求,事实上目前不少企业从事外盘交易投入的资金 ,已经非常可观。 中国期货业已到了重新扬帆启航的时刻。 作者 : cenlng Email: 日期 : 12/21 15:06 内容 : 我入期市这几年,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惊涛骇浪,历经行情无数 ,下单多如牛毛。 正所谓:期货本是强手做,天自从容定主张。 谨慎稳守无懊恼,酸甜苦辣自承当 机缘巧合入期市 想起当年进入期市也是一种机缘巧合。 当初我到人才交流市场去无意看到一家经纪公司正在招聘投资顾问。 一看这名字就让我联想到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巨子们掌握 全球的经济命脉。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第二天我就到这家经纪公司去应聘了。 经过三个月的强化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我终于成为一名专职的经纪人了。 听老师讲干我们这一行要想赚钱,主要靠佣金。 只要找到一个大客户,就好比挖到金矿,钱自然会滚滚而来。 说得我们每位经纪人都精神振奋,恨不得能马上找到大客户。 不久公司的经理让我们去开发客户。 回想起前几年期市正在走下坡路,所以当你向客户推荐期货时,他们一听都谈虎色变,毫无兴趣。 从而我发现即使经常涉足股票和债券的人,也对这一行业有很深的误解,异常夸大风险。 这也许是期货以前不太规范 的情况下留下的阴影。 现在随着我国对期货交易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于散户来说就有了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舞台。 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我感到期货风险应该分两方面看,风险与收益是共存的。 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在理论上是:“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风险越小收益也越小。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要学会控制风险,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收益无限放大,损失严格控制。 曾经有位排弹专家说过:“排弹并不太难,只要事先知道炸弹的品种,拆起来小心一点就行了。 ”“要是碰到从未见过的炸弹呢。 ”“那就要靠勇气、经验和机 智了。 ”其实期货也是如此,风险控制一定要严格。 不管你了解多少情况,心中多么肯定,总还是有失误的时候,所以要随时准备化解风险。 散户实战心得 经过几个月的开发客户也没什么成绩,我决心要提高自己的实际操盘水平,用实际证明期市并不象传说中的那样可怕。 不久我开了一个期市帐户,从此开始了扣人心弦的期海生涯。 刚开始时我精神特别紧张,每当有行情时都会使我心跳加速。 晚上睡觉也满脑子的期货行情,真让人哭笑不得。 由于特别小心,故而大钱赚不到小钱不停赚。 头几个月下来,竟有几千元赢利。 但后来几个月放松了警惕,又把赢 余还给了市场。 接下来几周,我请教了本公司几位资深投资顾问和业务经理,认真分析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发现散户做期货有几点规律: 扬长避短是正途 在期市这条滚滚洪流中。 作为散户虽然有资金不足的缺点,但也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点。 作为散户必须充分发挥其优点。 在期货投资的时候时刻不忘顺势而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