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的基本概念(47页)-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定给予它一种意义之前不具有那种意义。 规定定义是用被定义项意指定义项所意味的东西的一个建议或方案,或者被视作那样做的一个请求或指令。 规定定义是指令性的,而非信息性的。 好的规定定义不应太模糊或复杂,避免毫无结果的言语冲突。 定义的类型和论争的解决 2. 词典定义: 如果下定义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歧义或增加个人的词汇,而被定义项并不是新词而是已具有固定的用法,那么这种定义就是词典定义。 词典定义不能给予其被定义项一个迄今还没有的意义,而是报告其已经具有的意义。 词典定义可以真可以假。 词典定义中的真实定义与所指称的事物不一定有关 通常用法 VS 异常用法 → 词汇的用法是一种统计问题,一定不要忽视某种语言大量使用者对词项的使用方法,否则,词典定义对实际用法就不真或不完全正确。 定义的类型和论争的解决 3. 精确定义:用于消除模糊性。 模糊性:词汇存在临界状态,而不能确定词汇是否适合该状况。 歧义:有多种意义,而不知哪个适用,则在该语境中有歧义,所有词项都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但是过于模糊会造成困难。 在消除模糊性时,我们不能诉诸日常用法,日常用法没有足够的准确性。 精确定义的制定者不能自由地选择意义而指派给被定义项。 他必须尽可能保持固定用法。 填充它们与固定用法之间的差距是规定定义的问题。 当制定政策时,为了避免不可接受的模糊性, 立法机关非常普遍有“定义”的前言部分。 要考虑一般公众会怎样理解。 理解时,既要理解它包含的意义,又要了解它排除的意义。 定义的类型和论争的解决 4. 理论定义:试图给词项所适用的对象一种理论上充分或科学上有用的精确描述的定义。 理论定义是可以合理争论的,可以为另一种理论定义所取代。 争论一般不在词义上,而在于目的。 5. 说服定义:精确构造出来并用来说服他人,即通过影响读者或听者的态度或者激发他们的情感以解决问题。 影响情感而间接地改变行为。 常见于政治辩论,感情色彩被悄悄地注入一个定义中。 要警惕被说服定义愚弄。 外延和内涵 普遍词项:可以适用于多于一个对象的类的词项 一个普遍词项可以正确适用的对象的汇集构成那个词项的外延。 普遍词项指谓的所有对象并且仅仅那些对象共同拥有的属性集,称作那个词项的内涵。 每个普通词项都有一个内涵意义又有一个外延意义。 当一个词项的内涵固定下来时,它的外延也就固定下来了。 注意:词项的外延由它的内涵决定,反过来却不对。 词项可以具有不同的内涵而外延相同,而不同的外延的词项却不可能有同样的内涵。 内涵增加,外延处于非递增的次序 , 有些词的外延是空的。 外延定义 最方便的方法是列举所指谓的那些对象来指明外延 的,部分列举 →严重的困难 引进反面事例,也不完善,无法克服局限性 列举法的一种特殊类型:实指定义或示范定义,用姿势来指示而不是用名称来命名。 局限性: 域 →加短语:准实指我们学习使用语言的根本途径是经过观察和模仿而不是定义外延为空,并不是没有意义。 内涵定义 所指谓的所有对象共有且仅为这些对象特有的属性构成 分类: :因人、因时而异 :所有对象的属性全集,因无法穷尽,无法全知 :通过非正式的承诺 识别规约内涵的方法: ,而且它与被定义的词有相同的意义。 同义定义。 容易、方便而实用,但不存在严格的同义词 :词项被正确地运用到某个给定场合,当且仅当那个场合中,特有的操作行为会产生特有的结果。 属:被分子类的类、种、子类 类:具有某些共有特征事务的一个汇集。 种差:区别该子类与该属其他种的元素的属性 局限性: 属加种差定义的规则 选择适当的属,识别出最有用的种差。 (被定义项的规约内涵) 词项的规约内涵不必是它所指谓事物的内部特征,它很可能与这些事物的起源有关,或者与它们跟其他事物的关系有关,或者与它们的用法有关 :被定义项(包括其同义词)不能出现在定义项中,也禁止使用反义词。 ,又不能过窄 定义项指谓的事物既不应比被定义项指谓的事物多,又不能少。 ,晦涩的或比喻的语言来表述 晦涩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如:儿童 VS成人,业余 VS专业) 比喻和隐喻可以用于表达情感,但不能用于定义。 否定的:不能指谓的东西不能穷尽覆盖 有些词项本身意义就是否定的,此时就要求否定定义。 就大多数目的来说,内涵意义很大程度上优于外延定义。 内涵定义中属加种差最有效。 第四章谬误 不能确定结论的真的两种情况: 谬误就是推理错误。 看似正确但经过检验可证其为错误的论证。 特定的论证是否事实上真是谬误,可能取决于其作者对词项的解释。 脱离语境,就无法确定作者使用的词项意味着什么。 例:断章取义,尤其作者在开玩笑时。 谬误有时类型难辨,或有多重谬误。 相干谬误 当一个论证所依据的前提与其结论不相干,因而不能确定其结论之真。 这种论证的前提常常在心理上与结论是相干的,使它们似乎正确和有说服力。 ( The argument from ignorence) 辨称一个命题为真的,其依据的仅仅是该命题并没有被证明为假,或辨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