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红山湖旅游开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0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一 、 旅游资源优势显著 红山湖旅游开发区位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是赤峰市翁牛特旗、松山区、敖汉旗三地交界的“金三角”地区。 红山湖旅游开发区,是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水库 —— 红山水库为主体,综合库区周围各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及自然风光而形成的极具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新型旅游开发区,主体旅游形象定位 ——“大漠水乡”。 红山湖旅游开发区所在地翁牛特旗 历史文化悠久 ,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 红山文化的发现,证明了老哈河所在的西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中国古代北方少 数民族曾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红山湖旅游开发区所在的红山水库 风光景色旖旎。 水库水面面积 14万亩,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 湖面视野开阔,水库坝下的老哈河水道平稳开阔,库区东北紧邻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科尔沁沙地。 红山水库自然资源丰富。 从发展趋势看,经济 社会 发展对 旅游 业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项目区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为项目 的 建设和 发展提供 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政策环境良好 2020年 12月,国务院发布了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国发 [2020]41号)。 《意见》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定位,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并就新时期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意见》 提出了 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 , 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到旅游业发展建设中。 因此,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 、 项目区 周边旅游 环境 较好 红山湖旅游区周边主要旅游目的地有世界地质公 园――阿斯哈图石林、“华夏第一村” —— 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玉龙沙湖旅游区、其甘旅游区、坝上草原、灯笼河草原等。 阿斯哈图石林、贡格尔草原等旅游区的地质类旅游资源、沙漠草原旅游资源与水体旅游资源系互补关系,邻近地区两种资源的联合开发使翁旗的旅游业具有返璞归真的特点,更能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因此,项目区周边地区良好的旅游资源对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红山湖旅游区可借助地理位置优势与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周边旅游区协作,开展翁牛特旗沙漠草原塞北水乡一线游,提高其知名度。 四 、 项目得到 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 支持 该项目 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 根据翁牛特旗旗委、旗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项目在乌敦套海镇小城镇建设及红山湖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协调下,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有关部门在土地收储、交通通讯、给排水、供电、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了支持。 第三章 项目 区旅游资源 分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现状 一、水体旅游资源 红山水库 经过近 50年的建设,红山水库已成为参观、游览、消夏避暑的旅游胜地。 2020 年红山水库被水利部授予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其自然环境 秀美, 完全具备了当今湖滨旅游 的六大要素:碧水、沙滩、阳光、空气、绿色、美味。 老哈河 老哈河是西辽河的干流,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西北部七老图山。 老哈河全长 426 公里,支流密布,流域较宽。 其中红山水库坝址以上长 275 公里。 老哈河久为塞北名川,在千余年前就载入了史册。 红山水库大坝到小山水电站,这一段的老哈河沿岸稻田水乡风光迷人,是开展水上荡舟、滨河活动的理想场所。 此外此段流域湿地资源良好,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 二、沙漠旅游资源 红山水库东北部的沙漠地区,沙质白亮细腻,沙丘相连,有许多沙漠动植物生长。 沙漠中有多个水泡子,沙漠与草场的交界之处,在雨季还会有积水形成小的水面。 不远处还能看到牧民的帐篷和羊群。 沙丘、绿洲、水面、蓝天、牧场,构成一组新奇的草原 — 绿洲 — 沙漠景观,同时这里还可开展各种沙地旅游活动项目,极具旅游吸引力。 三、稻田风光资源 红山水库大坝下游,由于老哈河河水灌溉充分,形成了大面积的水稻田,河道从稻田穿过,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仿佛 置身于江南水乡。 另外,此段老哈河湿地生态环境良好,各种湿地动植物繁多。 荡舟河上,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流动,蓝天白云在头顶徜徉,满眼是迷人的河道风光,可开发水上观光、摄影以及湿地生态旅游项目。 四、 草场旅游资源 这里的草场因近邻沙漠地区,沙化比较严重,牧草高而稀疏,虽没有大草原的开阔壮美,但有沙草地的独特风光。 本区内种植有大片的向日葵,在八九月份,能看到大面积的金黄色花冠和碧绿的叶杆,是难得的一组风景。 五、蒙古族民俗风情 规划区内有部分畜牧区存在,此处居住的蒙古族人,其风俗和传统保持比较完整。 独具特色的民居、服饰、饮食、交通、礼仪、婚丧、节庆、歌舞等民族文化,展示了蒙古族游牧生活和马背上的雄姿以及豪放的性格,对外地旅游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六、水利水电资源 红山水库水电枢纽工程装机容量 8720 千瓦 ,年均发电 1000万度,可利用土地 5000余亩,水土资源丰富,用水、用电、地价都较为低廉。 基础设施和库区环境经过 40来年的建设有了明显改善,有很大的旅游观光与科普价值。 另外,水库下游还有小山水电站、东他拉扬水站,以及水库大坝泄洪工程等,可作为水利观光与科普旅游产品中的组成部分。 七、人文事件资源 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喜顺,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乃林皋嘎查, 2020 年以 米的身高,获得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 本区“玉田皋稻米” 品牌的形成,基地的建立,与老知青 柴春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八、遗址遗迹资源 本区存在多处红山文化遗址与历史遗迹。 红山水库东侧岗地上存在红山文化遗迹地一处祭台,为史前红山先民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九、动植物资源 旅游区内的鸟类主要有天鹅、鸬鹚等;软体动物主要有河蚌、田螺;甲壳动物主要有虾(秀丽白虾、青虾等);鱼类主要有鲤鱼、鲢鱼、鳙鱼、草鱼、鲫鱼、大银鱼等。 银鱼素有“水中软黄金”之称,中国内陆只有少数湖(库)的水体能进行银鱼养殖。 银鱼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 13种氨基酸,具有调肝补肾、益气补血、助长发育等功效。 植物资源主要有老哈河下游的湿 地植物芦苇、荷花、水草及科尔沁沙地的沙生植物等。 十、现已开发的旅游景点 红山水库现已开发的景点 红山水库现已开发有:“天台鸟瞰”、“红亭望碧”、“白玉引水”、 “泄洪观瀑”、“明代石刻”、“北滩公园”、“绿春湾垂钓”、“塞北江南风光”、“南苑景区”、“北滩浴场”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0余处。 周边现已开发的景点 ( 1) 梵宗寺 梵宗寺俗称北大庙,位于翁牛特旗乌丹镇北 4 公里,是赤峰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寺院周围树木茂密,环境优美。 1985 年,梵宗寺正式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 年依法正式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 梵宗寺是内蒙古的一所著名寺院,尤其是内蒙古东部主要佛教朝拜圣地之一,现已成为内蒙古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 2) 玉龙沙湖度假区 玉龙沙湖旅游度假区位于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北,距乌丹镇仅14 公里,有新修的柏油路直通度假区,是赤峰市北部旗县交通最便捷的旅游景点。 度假区以沙湖自然景观和蒙古族风情为主要特色,蜚声海内外,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就出土于此。 ( 3) 其甘旅游度假区 其甘旅游区距乌但镇 35公里,是一个集草原、沙漠、湖泊、名山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 其甘旅游区 建于 1987年,是赤峰市建设最早的旅游区。 (4)灯笼河草原旅游度假村 灯笼河草原旅游度假村距赤峰市区 100 公里,方圆 143 平方公里,是一个集河流、草原、森林、山岭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夏季清爽的气温使此处蚊虫不生,是一处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第二节 旅游资源类型、分布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类型 参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 2020),初步统计红山湖地区主要旅游资源类型有 8 个主类、 20个亚类和多个基本类型。 表 2 红山湖旅游资源一览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主要资源 地文 景观 综 合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 山丘型旅游地、沙砾石地型旅游地、滩地型旅游地、沙丘地、岸滩 沙漠风光,岸滩 水域 景观 河段、河口 观光游憩河段、暗河河段、观光游憩湖区、潭池、悬瀑、跌水、冷泉、地热与温泉、观光游憩海域、涌潮现象、击浪现象 红山水库 —— 内蒙古族自治区最大的一座人工湖,老哈河 生物 景观 树木、草原与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 林地、丛树、独树、草场花卉地、林间花卉地、水生动物栖息地、陆地动物栖息地、鸟类栖息地、蝶类栖息地 木本植物 180 种,古树名木30余株 天象 气候 景观 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 日月星辰观察地、避暑胜地 红山湖观日出、日落,红山水库避暑胜地 遗址 遗迹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人类活动遗址、废弃寺庙、废弃生产地 红山文化遗迹、辽代治所遗迹等 建筑 设施 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馆、交通建筑、水工建筑。 园林游憩区域、港口渡口与码头、水井、堤坝段落、灌区、提水设施 小山水电站、扬水站、发电站、红山湖大坝、红山湖水库管理局、公园等 旅游 商品 地方旅游商品 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红山湖银鱼、沙果、有机稻米、蒙古 族特色小吃、各种 品、日用工业品、其他物品 奶制品等 人文 活动 人事记录、民间习俗、现代节庆 人物、事件、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民间节庆、民间演艺 世界自然生长第一高人喜顺,蒙古族民居、服饰、饮食、交通、礼仪、婚丧、节庆、歌舞等民族文化 8主类 20亚类 基本类型 —— 二、旅游资源分布 水体资源:主要分布于红山水库及其下游的老哈河部分河段。 稻田资源:主要分布于红山水库大坝下游的老哈河两岸地带。 沙漠资源:主要分布于红山水库东北方向的沙丘地带。 蒙古族民俗风情:主要分布于水库东北边的几个村庄。 水利水电设施:主要指水库大坝、红 山水电站和小山水电站。 人文资源:主要分布于红山水库东南面的红山文化遗址,以及红山水库西南岸农田中的辽代治所遗址。 三、旅游资源评价 水体旅游资源 主要指红山水库和老哈河,即水库水体和河流水体资源。 ( 1) 资源评价 红山水库规划区范围内水域面积广阔,水质较好,兼有水库大坝和水利工程。 库区周边地势较为平缓,非常适宜开展各种滨水活动。 老哈河下游穿越稻田区,形成了沙地渔米香的秀丽景观。 红山水库的优势还在于这里是待开发的一片净土,水库水体属二级水质,无污染,可视度达 2 米。 库内放养的名贵品种大银鱼、小银鱼、武昌 鱼及“四大家鱼”,靠库内天然饵料哺育成长, 还有库区优质大米,绿色蔬菜、山野菜等,都是餐桌上纯正的绿色产品,使游人在一饱眼福的同时可一饱口福。 ( 2) 开发方向 充分利用红山水库水体的水面优势,在夏季开发水上娱乐和水上运动项目,沿岸开发湖滨休闲、观光、度假项目。 本区受蒙古高压大陆气团控制,冬季较长,每年适合开展水体娱乐活动的时间有限。 考虑到游客规模小,冬季项目成本高,近期暂不开发。 充分利用老哈河沿岸的水乡湿地和稻田风光,开发河上荡舟、稻田观光及农田生态旅游项目。 沙漠旅游资源 ( 1) 资源评价 沙漠区位于距 库区 17公里的乃林皋的东部和南部,属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处。 区内沙漠与绿洲相伴,沙生植物丰富,沙丘造型美观,沙质细腻,风光旖旎,可开发多种沙漠旅游项目。 翁牛特旗境内的科尔沁沙漠是全国最大的治沙工作区,是“人进沙退”的治沙成功典型。 科尔沁沙地原是科尔沁草原,由于人为过度放牧加上气候变化原因,使原本秀美的草原退化成为沙地。 为抵制沙地侵袭, 1997 年实施的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示范工程――翁牛特旗响水工程,是我国最早的防治荒漠化示范工程。 在科尔沁沙地西部玉田皋-那什罕地区,由中科院主持 建设,面积为 10万亩的国家级大型沙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对科尔沁沙 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国沙漠化防治工作树立了典型。 ( 2) 开发方向 本区沙漠是全国沙漠化防治示范基地,可广泛吸引与邀请沙漠化防治的专业人士、专业爱好者、志愿者前来进行考察;开展以科普教育为主题的沙漠旅游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旅游活动让游客尤其是青少年了解沙漠的成因,沙漠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沙漠化防治的最新技术手段,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另外,各种沙漠探险、观光、休闲和沙疗保健正逐渐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项目,沙漠环境内可以开展多 种沙漠旅游项目。 并且沙漠地区至库区游线可形成水乡、稻田、果园、草原、沙漠几个阶梯过渡的自然。赤峰红山湖旅游开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0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