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doc45)-工程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 与接地网和接零线相连之接地线必须完好无损。 2 接地回路中不允许装有保险或开关,严禁串联接地。 3 严禁装设不合要求的接地线。 喷、微 灌 设 备 喷灌机运行前应对其组成部分进行检 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喷头联接牢固,流道通畅,转动灵活,换向可靠,弹簧松紧适度,零件齐全;管件完好齐全,控制闸阀及安全保护设备启闭自如,动作灵活,止水橡胶质地柔软,具有弹性。 量测仪表盘面清晰,指针灵敏。 平移式喷灌机导向触杆及其微功开关的动作必须灵敏可靠。 利用钢索导向时,导向钢索应绷紧牢固,停车桩应完好无损,联接件牢固,电缆线无破损,传感部件动作灵活。 喷灌设备喷洒开始时,应缓慢开启放水阀逐个启动喷头,并逐步调整压力至喷头压力额定值,严禁同时启动所有喷头。 停止喷洒时,应逐个缓慢关闭放水 阎,不得同时关闭所有喷 喷头运转时应做好巡回监视工作,并应防止喷头堵塞、换向失灵、负压切换失效等故障产生。 喷头运转一定时期后应对其转动部位加注润滑油。 气温低于 4℃时不应进行喷灌作业。 喷灌作业完毕应对喷灌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的存放应排列整齐,安置平稳。 轮胎或机架应离地,传动皮带应卸下,弹簧应放松。 选样通风、干燥、远离热源和避免阳光曝晒的场地存放。 微灌系统建成使用前,应对全系统进行水冲洗,在水压试验和试运行中经测试符合标谁时才能使用。 微灌过滤器应定期清洗。 运行时、当过滤器上、下游压力表的差值超过一定限度 (3m)时,需清洗过滤。 自动冲洗时,应打开冲洗排污阀门,冲洗 20~ 30s 后关闭;手上清洗时,必须刷除滤芯筛网上的污物。 滤网过滤器的滤网必须经常检查,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灌溉结束后,应取出滤网过滤器滤芯,刷洗晾干后备用。 灌溉结束后沙石过滤器应彻底反冲洗。 并用氯处理消毒,并排干水箱中的水。 应定期检查铁制化肥罐 (桶 )的内壁,如果防腐蚀涂层局部脱落,应及时进行处理。 微灌系 统运行期间应预防灌水器堵塞,经常检查灌水器的工作状况并测定流量,检测水质,定期进行水质化验分析。 3 用氯处理法预防和处理灌水器堵塞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防止细菌和藻类生长,用含氯浓度为 l~ 2ppm 的水连续进行处理。 2 处理已生长的细菌和藻类,用浓度为 10~ 20ppm 的水冲洗管道,并使水留在系统中 30~ 60min。 3 控制微生物粘液生长,用浓度 10~ 20ppm 的水进行间隙处理。 4 处理灌水器堵塞,用 5ooppm 的水冲洗,并关闭整个系统、使水流在系统中停留 24h。 防止水中可溶件物质在灌水器中沉淀及系统中微生物生长,可采用酸处理法。 宜选用磷酸、盐酸或硫酸对水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水中, PH 值应为 3~ 5。 对微灌系统进行化学处理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安全,防止污染水源或对人畜造成危害,严禁将水直接倒入酸中。 喷、微灌设备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 SL236— 1999《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 闸门、启闭机及拦污栅 钢结构闸门及钢木结构闸门必须定期检查,油漆保护。 涂层应均匀,防止腐蚀。 木质闸门 应加强防腐、防蛀和防虫管理,定期上油、除尘。 寒冷地区应做好闸门防冻工作。 闸门的滚轮、吊耳、铰支座等应定期检查清洗。 损坏部分应及时更换和修复。 止水橡胶应结构完整,密封性能应符合要求。 橡胶止水与闸槽配合的压缩量应保持 2~ 4cm。 闸门门叶应无变形,杆件无弯折,铆钉、螺栓牢固,表面无严重剥落、腐蚀。 闸门操作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工作闸门和阀门在动水状态启闭;船闸人字门、卧倒门或横拉门等工作闸门在静止情况下启闭。 2 事故闸门在动水情况下关闭,在静水情况下开启,平板阀门在动 水情况下开启,静水情况下关闭。 3 检修闸门、尾水闸门在静水情况下启闭。 工作闸门运行应遵守下列规定 : 1 闸门泄流时,必须和下游水位相适应,使水跃发生在消力池内。 2 双孔闸门不允许先启闭一孔。 多孔闸门如不能全部同时启闭,应由中间孔依次向两边对称开启,由两端向中间对称关闭。 3 控制压力输水洞的闸门充水、放水时,不应使流量增减太急。 停水过程应适当延长,通气孔应畅通,应避免洞内产生超压、负压、气蚀和水锤等现象。 快速、事故、检修闸门以及蝴蝶门、充水平板阀门等不得用以控 制流量。 上作闸门在泄水期间,事故闸门应停团在孔口以上 ~ 处。 船闸的上、下游输水闸门,应在闸首工作闸门关闭后方可启动。 上、下游输水闸门不得同时开启。 3, 闸门启闭机械必须保持完整无损、操作灵活。 各种表计、保护装置应准确可靠。 闸门开关的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应有明显标志,操作设备应清洁整齐。 启闭机械的运行应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的规定,定期检查维护,及时修复。 使用卷扬式启闭机关闭闸门时,不得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单独松开制动器降落闸门。 在闸门下降过程中,棘轮、棘爪制动器不得 突然刹停。 进水拦污栅必须完整牢固。 水泵、水闸运行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栅前污物。 其 他 机 械 设 备 用于灌排工程养护、维修、枪险和施工的各种机械设备,其操作人员必须经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机操作。 操作员在工作期间应集中精力,精心操作,随时监视机械各部件运行情况及仪表指示信号。 不准擅自离岗或交给无证人员操作。 运行前应先发信号,按指令运行、动力车辆各部位的防护罩装复后方可起动开车。 凡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或工作现场有安全隐患时 ,操作员 应停止作业,待安全隐患排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夜间工作时必须保证有良好的照明条件。 新购或大修后的各种机械设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试车,待完成磨合后方准正式投产运行。 机械设备应按机械说明书要求及时进行维护、保养, 4 用 水 与 排 水 管 理 计 划 用 水 灌区应实行计划用水。 各种用水户应编制用水计划,向灌区管理单位提出用水申请,经灌区管理单位综合平衡后,报主管部门批准,然后按核定后的计划向用户供水。 灌溉用水计划的编制必须根据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对 水分的要求,充分考虑当地水源条件、工程状况以及气象、土壤和农业生产情况等因素,力求计划切合实际,保证供水质量。 灌区用水汁划可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编制。 管理单位应根据历年作物种植面积、主要作物灌溉制度、水源条件、渠道输水情况、气象预报等资料。 拟定灌区用水计划。 灌区轮廓用水计划可按年度编制;渠系用水计划可按委度 (或作物生长期 )编制;基层用水计划除按季度 (或作物生长期 )编制外还应于每轮灌水前,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编制轮次用水计划。 各顶用水计划应经过相应的各级管理委员会民主 讨论。 灌溉用水量和渠道引水流量应根据作物种植面积、灌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天数经计算确定。 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净灌溉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Wj= AMj () 式中 Wj—— 某时段净灌溉用水量, m3; A—— 某时段需灌溉的作物面积,亩; Mj—— 净综合灌水定额, m3/亩。 净综合灌水定额可通过以下方式求得:本灌区多年积累的各种作物灌水定额加权平均求得;由多年灌溉试验求得;缺水地区按限额灌溉水量确定。 2 毛灌溉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W= Wj/η () 式中 W—— 某时段毛灌溉用水量, m3; η —— 灌溉水利用系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3 渠道引水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Q= W/86400T () 式中 Q—— 某时段渠道引水流量, m3/s; T—— 某时段灌溉天数, d;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按不同水源 (河流、水库、地下水等 )、取水方式 (自流、提水 )确定的水源供水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河流水源供水的,根据气象水文预报推算确定。 2 水库供水量应在分析入库径流量、损失水量 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演算确定。 3 小型塘坝供水量,应按塘坝数量、蓄水能力以及集雨面积和设计水文年的降雨量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 4 以地下水为水源时,开采利用的地下水量应以近期可补偿资源为限。 5 对渠井结合的灌区,可分别确定利用井灌或渠灌的次数及相应的灌溉用水量。 配水计划应将渠首引入流量正确而合理地分配给各级渠道,其内容应包括配水方式、配水顺序、配水量、配水流量和配水时间的确定。 在轮灌配水条件下,应合理划分轮灌组,确定各组的轮灌顺序、轮灌周期和轮灌时间。 在执行用水计划中,实际用水量应占计划用水量的 90%以上 (因大雨须调整计划者不在此限 ),实灌面积应占计划面积的 90%以上。 在水源不稳定或不能充分满足灌溉需要 (即缺水 )条件下,宜实行动态用水计划。 可根据水源、气象、土壤墒情的变化和预报以及不向产量下的灌溉制度,进行系统分析,以获得全灌区最优的综合效益。 为保证动态用水计划的顺利进行,管理单位应积极采用计算机及电子、优化、信息及预测等现代科学技术。 水 量 调 配 水量调配应由管理单位统一安排,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 仅调配水量。 水量调配应遵守下列规定: 1 灌区水权集中在灌区管理局 (处 )、由局 (处 )配水站或专职配水人员按照渠系用水计划,从灌溉水源引水、配水给干支架。 2 干、支渠管理站 (段 )长或技术员负责在本站 (段 )内的水量调配,按照配水计划向支、斗渠配水。 3 斗长负责斗渠内农、毛渠配水,并组织实施田间灌溉。 配水人员在放水期间必须轮流值班,仔细填写配水日记。 定期结算水帐,发布灌区配水、用水及各项计划用水指标完成情况。 当实际引人流员大于或小于计划流量时,各级渠道应按 预先制定的应变配水方式和比例配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个别渠道由于输水能力、输沙能力的限制,或其他原因造成引水量短缺时,可由储备水量或调动其他渠道机动水量补给。 2 多数渠道用永不平衡时,应在一个轮期中间或末期调整配水比例,在本轮结束前达到平衡。 特殊情况下调配水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遇 6 级以下大风,应加强护渠,正常输水; 6~ 8 级大风,可适当减水;8 级以上大风,应立即停水。 冬灌时宜按土壤墒情、低温持续时间和渠系防冻能力等因素考虑停水与否。 2 遇河流来水量发生急剧变化,应迅 速调整用水计划。 3 干支渠道输配水可采用续灌方式,但当河源或干渠流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不利于续灌时。 在干渠或支渠之间应进行轮灌或分组轮灌。 轮、续灌的确定和 分组 ,可根据灌湾区实际情况而定。 4 输水期间遇突降暴雨,可视暴雨延续时间和强度,按照灌风运用方案调度,严禁随意关闸退水。 河流流量变化大的自流引水灌区,灌溉季节引入流量经常不足时 ,可利用非灌溉季节河流水量较丰时机,进行储水灌溉。 渠井结合的灌区可引水回灌。 补充地下水水源。 严重缺水地区应积极利用当地雨水径流,采用院场、地块、屋项等有利条件拦蓄雨水径流于涝池、旱井中亦。 亦可利用平板坝、橡胶坝等拦截河沟流水增加抗旱水源。 各种水源的灌区应充分发挥大气水、地面水、上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联调的作用。 自流引水为主的灌区,库、塘、井水应按其使用权的规,在受益范围内统一调配。 渠水不足时,以库、塘、井水补渠水,提高灌溉保证率;渠水有余时。 以渠水蓄补库、塘、井水。 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的灌区,调配水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蓄水时,先蓄远塘 (库 ),后蓄近塘 (库 );先蓄高塘 (库 ),后蓄低塘 (库 );先蓄集雨面积小的塘 (库 ),后蓄集雨面积大的塘 (库 )。 2 在当地地面径流不能使塘水蓄满时,可利用非灌溉季节引水或提水灌塘。 3 用水时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用塘水,后用库水;先用低处水,后用高处水。 在水量调配中,先灌远田,后灌近田;先灌高田,后灌低田;先灌水田,后灌旱地。 灌溉季节结束后,各级管理单位应及时做出水量调配总结。 测 水、量 水 原灌区工程设计未设置测水、量水站网时,管理单位应增设测水、量水站网,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源测站设在引水上游,观测水源水位、流量和含沙量变化情况。 2 渠首测站设在干渠 (或总干渠 )进水口或下游渠道,观测从水源引入的流最及水量。 3 配水点测站设在配水渠 (支、斗渠 )进水口或下游渠段,观测从上一级渠道配得的流量及水量。 4 分水点测站设在分水渠 (斗、农渠 )进水口或下游渠段,观测从配水果配得的流量及水量。 5 退排水测站设在灌区退水渠、排水沟末端及排水枢纽上,观 测灌区的退泄和排出水量。 6 为观测、收集渠道输水损失、糙率、流速、流量与冲淤关系等而设的专用测站,其位置视实际需要选定。 测水、量水设施应根据渠道级别和水质等情况选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大型输水渠道上应设置固定测水断面,利用水尺观测水位,利用流速议和浮标测流。 2 配水渠上应优先考虑利用水工建筑物测水、量水。 在没有水工建筑物或现有水工建筑物不能用以量水或量水精度达不到要求时,可特设量水设备量水。 渠底比降较小的浑水渠道上,可选用巴歇尔量水槽或无喉段量水槽;渠底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