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106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图纸比例绘制、 装订 ,图纸数量超过 15 张的,按 A3 规格单独装订成册。 26 附件 二 沿海航道 建设项目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 27 Ⅰ 封面格式 航道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年 月 28 Ⅱ 扉页格式(第一页) 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29 Ⅲ 扉页格式(第二页) 航道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 单位: 编制单位: (盖章) 主管行政负责人: (职 称) (签章 ) 主管总工程师: (职称) (签章 ) 主办部门负责人: (职称) 主办部门技术负责人: (职称) 项目负责人: (职称) 主要专业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专业 专业负责人 参加人员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30 Ⅳ 目录 目 录 第 1 章 概述 第 2 章 建设必要性 第 3 章 建设 条件 第 4 章 总平面布置 第 5 章 疏浚、吹填及炸礁工程 第 6 章 水工建筑物 第 7 章 助导航工程及船舶交管系统 第 8 章 配套工程 第 9 章 项目用地及海域使用 第 10 章 节能 第 11 章 安全 第 12 章 环境保护 第 13 章 项目实施 第 14 章 工程 管理 第 15 章 投资估算 及资金筹措 第 16 章 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 第 17 章 项目风险 分析 第 18 章 研究结论 与 建议 附件 附图 31 Ⅴ 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 1章 概 述 项目单位概况 简述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包括单位性质、职能及隶属关系、投资建设情况等,由企业投资建设或者部分出资的,应简述相关企业性质、经营范围、主要投资项目、经营状况等。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 提出的理由、 预可行性研究 报告 编制或者项目建议书审批情况,属于 改扩建 工程的项目应对前期工程做简要介绍。 研究依据和过程 ( 1) 简述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 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关政策文件与规划、有关规范与技术标准、基础资料等。 重要文件或协议书应作为本报告的附件列出。 ( 2) 简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有关单位进行的专题科学试验研究。 附件中列出为配合本项目所 做的勘察、科学试验报告名称、承担单位及完成时间。 ( 3)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多家单位共同编制的,应说明各单位分工情况、 研究 范围。 主要研究结论 ( 1) 简要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及建设时机。 ( 2) 简述自然条件和外部条件,评价工程 建设 可行性。 ( 3) 简述工程建设方案,包括总平面布置、疏浚工程、吹填工 32 程、水工建筑物、配套工程等内容,提出推荐的建设方案及理由。 列出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4) 简述项目建设用地、海域使用方案。 ( 5) 简述项目实施方案。 ( 6) 简述项目总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 7) 简述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 结论、 项目 风险及对 策。 问题与建议 简述项目在工程、技术及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建议。 第 2章 建设必要性 港口及航道发展状况 港口设施状况 概述相关港口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外交通状况,现有水陆域的基本情况,码头泊位数量、吨级及通过能力等,在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情况。 重点论述使用拟建航道的港口设施状况。 港口航道状况 概述港口现有和在建航道情况,列出航道的主尺度及 通航标准。 航道货运量状况 概述使用拟建航道的港口吞吐量状况,分析近年来 相关港口或港区港口吞吐量及 通过拟建航道的 客 货运量、流量流向、主要货类构成及变 化 情况。 航道通航船舶状况 33 调查统计近年来进出 相关港口或港区及 拟建航道船舶资料,包括总艘次及分船种、分 吨 级船舶艘次、平均吨位及载货量、最大吨位及载货量、船舶营运吃水、船舶航班及航线情况等,重点论述大型船舶通航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拟建航道已经 浚 深的,应对比工程实施前后通航船舶的变化,重点分析工程实施取得的实际效果。 现状评价 对港口现有航道的使用和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影响程度。 航道运量预测 项目目标 及 定位 从腹地经济社会、行业及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等角度,阐明拟建项目 建设的预期目标及功能定位等。 腹地经济社会 及交通 发展 ( 1) 腹地经济社会发展。 分析腹地资源、经济贸易、产业结构及布局,阐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及特点;结合全国及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趋势和相关规划,阐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主要行业、主要地区发展趋势。 ( 2) 腹地 综合 交通运输发展。 概述港口腹地各种运输方式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其对港口 发展的影响。 航道运量预测 ( 1) 简述预测依据和采用的预测方法。 34 ( 2) 航道运量预测。 根据对 腹地 经济社会 及交通运输 发展要求分析 ,在相关 港口 或港区 吞吐 量发展 水平 预测 基础上 ,结合航道功能定位,预测航道客货运量及其流量流向。 列出拟建航道工程的分货类运量和流量流向预测表。 重大 航道工程应 对 航道 运量发展水平 预测 进行专题研究。 航道通航船 型预测 国内外运输船舶发展状况及趋势 分析国内、国际航运市场及运输船舶发展状况和趋势。 重点分析与航道通航船舶相关的船舶发展状况和趋势。 航道通航船型预测 根据近年来航道通航船舶变化情况以及对航道运量、流量流向的预测、港口建设的分析,结合国内、国际航运市场及运输船舶发展趋势,论证确定主要货类、主要航线的航道通航船型。 列出通航代表船型主尺度 表。 航道船舶通过量预测 根据航道运量、流量流向以及航道通航船型预测, 分析 计算典型年份分船种、分 吨 级航道船舶通过量 及 通航密度。 石油、天然气及化工品等危险货物运量较大的航道,还应重点 论述 危险品 船舶通过量 及通航密度。 航道 设计控制 船型 根据航道 功能定位及 通航船型预测 、 船舶 通航密度 分析 , 确定 航道 设计 控制船型 及 船型 主尺度,必要时应对 船型 主尺度进行分析论 35 证。 对兼顾船型应说明理由并进行分析论证。 列出 航道设计 控制船型与兼顾船型主尺度表。 重大航道工程应对航道通航船型进行专题论证。 建设规模及建设时机 根据 航道运 量预测、通航船舶预测 以及航道建设方案 等 ,确定拟建航道的建设规模,包括航道、防波堤等主要设施的数量、 通航标准等。 需要分期建设的,应说明各阶段的航道建设规模。 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及各年份航道运量发展水平,研究确定工程合理的建设时机。 建设的必要性 从促进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适应 航道运 量增长、推进港口结构调整以及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等方面,综合论述航道建设的必要性。 第 3章 建设条件 工程地理位置 简述工程建设地理位置,相关 港口或 港区码头、航道、城镇情况。 自然条件 新 建航道 或者自然环境较复杂的 建设地点 ,对 自然条件 分析 应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 气象 简述资料来源、使用资料的年限及其代表性。 气温 年平均气温、历年极端最高(低)气温等。 36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大(小)降水量、降水强度及其季节分布。 风况 ( 1) 风向、风速、出现频率及其季节分布 ,附风玫瑰图。 ( 2) 台风(热带风暴)和寒潮。 台风(热带风暴)和寒潮的出现频率、月份,持续时间、最大风力、出现较多的风向、带来的降水量及危害性,分析对工程施工 和航道 通航 的影响。 雾 特征值及雾日的季节分布。 相对湿度 特征值及季节分布。 雷暴 特征值及季节分布。 水文 在以下各水文项中,应分别 简 述各种水文测站及临时测站的位置与 高程 、 观测时间、 观测方法 、 测波浮鼓位置 等情况 ,使用资料年限及其代表性。 潮汐及 潮 位 ( 1) 潮 位基准面及与其 他 基面的关系 ,附基面关系示意图。 ( 2) 潮汐性质及 潮型、潮位 特征值。 ( 3) 设计水位。 包括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极端高水位、极端低水位。 37 ( 4) 乘潮水位。 ( 5) 气象增、减水。 气象增、减水的发生频率、季节分布、特征值 及对 航道通航 的影响。 波浪 ( 1) 工程水域波浪概况及对工程的影响 ,附 波玫瑰图。 ( 2) 波要素的特征值及季节变化。 ( 3) 各种设计波要素。 确定设计波要素的推算方法、外海或观测点的设计波浪要素以及建筑 物处设计波浪要素。 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计算分析确定。 潮 流 ( 1) 工程水域潮流的性质、运动形式。 ( 2) 各 潮流 测点的流矢图、特征值和季节(或潮期)变化。 冰况 给出冰期、冰型、冰量、冰厚、流冰速度和方向、冰的分布范围等,分析对工程施工 和航道通航 的影响。 地形、地貌及 工程 泥沙 ( 1)简述 工程区域水陆域地形 、 地貌 特征 ,入海河流的径流及泥沙等。 ( 2)分析 泥沙来源与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方式和途径。 ( 3)分析底质泥沙和含沙量分布特征。 ( 4) 工程所在海 (河)床演变及 稳定性分析。 ( 5) 泥沙冲淤 变化 及治理措施。 38 从地貌特征和水动力 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地形演变规律与冲淤变化,结合已建工程状况及有关模型试验, 研究航道建设对 地形、地貌环境 的 影响,提出工程治理措施。 工程地质 ( 1) 工程区域地质 构造 概况。 ( 2) 岩 土层分布及工程地质。 简述地质勘察工作情况, 描述 航道区各岩土层的高程、厚度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 列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附 地质剖面图。 航道区基岩埋藏较浅且起伏变化较大的, 应 绘制岩 面 等高线图。 ( 3)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航道区的土层分布、土质特性,评价航道 工程实施的 可开挖性。 地震 简述工程区域的地震史 、地震地质;确定地震基本烈度,有地震基本烈度或者进行了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其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 航道通航天数 说明航道通航所允许的风、降水、雾、波浪、冰况等要素的标准,综合分析各自然要素对航道 通航 的影响, 并参考现有航道使用情况,确定拟建航道的通航天数。 外部配套条件 阐述项目建设所需的外部配套条件,分析当地现有条件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说明不良条件对项目的影响。 外部配套条件应尽可能 39 依托社会或由市场解决,依托社会配套或由市场解决的,应说明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协商结果或达成协议情况, 并附有关使用条件、价格等书面协议;若需自行建设,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说明建设的理由、建设方案和投资等。 用地及 水 域使用 条件 航道工程需占用土地进行疏浚土处理的,应调查工程地点土地使用现状,说明项目使用土地的性质以及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规定 等。 研究用地条件对航道工程的影响。 调查工程所在 水 域开发利用现状。 说明项目使用海域是否符合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划及与相邻功能区协调情况 等,河口航道还 应 说明项目使用 水 域 是否符合 有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等情况。 研究 水 域开发利用状况对航道工程的影响。 环 境条件 调查工程区域环境保护现状、环境容量状况以及环保政策、法规情况,工程环境保护设施,接纳本项目的能力。 研究环境状况对航道工程的影响。 建设条件评价 对工程地点的建设条件给出简要的综合评价结论。 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自然条件、外部条件、用地及 水 域使用、环境影响等重大 问题 作出说明。 第 4章 总平面布置 40 总平面布置原则 确定总平面布置方案考虑的基本原则。 本工程与 相关 规划、相邻工程关系 简述工程所在水域平面布置规划、航道规划 , 说明本工程与规划的符合情况;简述与相邻已建、在建工程及有关 跨。航道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106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