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厂安全评价报告(doc26)-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发火灾事故。 淹溺 该砖瓦 厂有人工水塘,由于水面较深,工作人员和外来人员有不慎淹溺的潜在危险。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2 页 共 26 页 第五章 系统危险性分析 根据对渐江县增华窑厂生产过程的分析及危险有害因素辩识,本章运用 系统危险性 分析方法坍塌、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伤害、高温伤害、中毒伤害、火灾伤害等 进行重点 分析。 一、系统危险性分析步骤 1)对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 2)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过程的事故案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3)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 等级;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5)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二、危险性等级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 4个危险等级,如表 51所示。 表 51 危险性等级划分 级别 危险程度 可能导致的后果 Ⅰ 安全的 可以忽略 Ⅱ 临界的 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立 即采取措施控制 Ⅲ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失,要立即采取措施 Ⅳ 破坏性的 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三、系统危险性 分析实施 对本项目进行预先危险性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见 52。 表 52 系统危险性分析 潜在事故 坍塌和高处坠落 危险危害因素 料堆松动、雨水冲刷、人为掏挖及烟囱维护 触发事件 堆底部不实,料场地基不牢固,坡面斜度大于 75176。 ; 料堆松动,上顶面有裂缝;滑坡; 雨水、积雪融化冲刷料堆造成塌方; 打堆时未按规定程序,取土作业时人为掏挖等; 对烟囱进行维护时,操作不慎,防护不当; 窑炉年久失修、过火等造成坍塌; 窑炉顶部防护设施不全或失效。 发生条件 在料堆附近作业,在窑炉顶部作业、烟囱维护 形成事故原因 料堆坡度较陡,坡面斜度大于 75176。 ; 料堆底部地基不牢; 作业时未注意观察土堆顶面有无裂缝;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情绪大起大落,工作时精力不集中或有禁忌症; 窑炉防护栏不全或失效; 没带安全绳(带)或安全绳(带)失效; 窑炉、烟囱维护不当或使用不当。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财物受损 危险等级 Ⅲ 防范措施 在确认料堆底部牢固后,再继续向上堆土; 作业前应注意观察土堆顶面有无裂缝、塌陷等异常现象; 雨、雪天后应对料堆地基进行加固、地基松 动较大时,应停止工作,在确保料堆无塌陷、松动、裂缝后再继续工作;暴雨时,禁止打堆和取土作业; 加强对运输机械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工作;打堆时遵循自下而上逐层堆积原则,取土时遵循由上而下逐层开挖的原则,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3 页 共 26 页 杜绝人为掏挖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 禁止在边坡爬上爬下,防止把边坡蹬塌; 工间休息应到地面上,防止边坡倒塌被砸或被埋; 严禁在料堆下方逗留; 加强巡回检查,发现边坡大量掉土,立即通知料堆顶部及周围人员迅速撤退 ; 对窑炉和烟囱进行经常性维护、检修,使之符合相关标准, 保证本质安全度; 1安全绳(带)使用前认真检查; 1保证各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表 52 系统危险性分析(续表 1) 潜在事故 车辆伤害 危险危害因素 无证驾驶、违章行车、机车故障 触发事件 司机未经培训,无驾驶证或有禁忌症; 司机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或违章行驶; 机车出现故障或车况不佳; 厂区路况不佳、指示不清或有路障; 厂内人员违章跨越道路; 自然条件如下雨、下雪、结冰等影响行车安全。 发生条件 厂内来往机动车辆事故 形成事故原因 司机技术不熟练或身体缺陷; 司机无证驾驶、 违章驾驶; 厂区路况较差,安全标志不全,自然界条件等。 事故后果 交通事故,人员伤亡,财物受损 危险等级 Ⅱ 防范措施 加强车辆维护保养,杜绝违章驾驶和“三超”现象; 加强驾驶人员培训教育,遵章守纪; 严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或违章行驶; 加强厂内道路养护,按规定竖立警示标志牌,规定行车路线。 表 52 系统危险性分析(续表 2) 潜在事故 机械伤害 危险危害因素 制坯单元机械卷、夹、碾、碰、戳、压伤、轧伤 触发事件 在生产、检查、检修设备时不注意,被碰、割、戳; 衣服等被绞入转动设备; 旋转、往复、滑动时撞击人物; 突出的机械部分或工具设备边缘锋利处碰伤; 机械转动部件缺少防护罩或防护罩有缺陷。 发生条件 人体直接碰到转动、移动等运动物体 形成事故原因 事故 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劳动防护用品未正确穿戴或缺少; 违章作业;防护设施缺损。 事故后果 人员伤害 危险等级 Ⅱ 措施 工作场所集中注意力,要注意观察; 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遵守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危险运动部件的周围 应设置防护栅栏; 机械设备要定期检查、检修,保证其完好状态; 作业地面要清洁防滑; 当运动部件不能使用防护装置时,应设置传动联锁保护装置。 表 52 系统危险性分析(续表 3) 潜在事故 触 电 危险危害因素 漏电、绝缘损坏、安全距离不够、雷击 触发事件 设备漏电; 安全距离不够(如架空线路、室内线路、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及检修的安全距离); 绝缘损坏、老化; 保护接地、接零不当; 手持电动工具类别选择不当,疏于管理; 建筑结构未做到“五防一通”(即防火、防水、防漏、防雨雪、防小动 物和通风良好)。 发生条件 人体接触带电体; 安全距离不够;空气击穿; 流过人体的电流超过30mAs 形成事故原因 手及人体其他部位、手持金属物体触及带电体,或因安全距离不够,造成空气击穿; 使用的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老化等; 电工违章作业、非电工违章进行电气作业; 制坯车间或配电房线路混乱; 使用移动设备时临时搭接线路; 雷电(直击雷)等。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 危险等级 Ⅲ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4 页 共 26 页 防范措施 建立和健全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 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按规定对设备、线路采用与电压相符与作业环境和运行条件相适应的绝缘等级,并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使用有足够机械强度和耐火性能的材料、采用遮栏、护罩等防护装置以及确保安全间距、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防止人体接近或触及带电体; 室内电线、配电设备、用电设备、检修作业,应按规定有一定安全距离; 按要求对用电设备做好保护接地或接零; 对职工进行电气安全教育,掌握触电急救方法;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杜绝“三违”现象; 对静电接地保持完好状态,使之有可靠的保护作用; 做好配电 设施、电气线路、临时用电的安全作业和维护保养; 严禁非电工进行电气作业。 1保持配电间干燥、无杂物,以防鼠、猫等小动物进入。 表 52 系统危险性分析(续表 4) 潜在事故 高温危害 危险危害因素 高温场所操作、检修及热辐射 触发事件 烧结单元轮窑顶部加煤作业及窑室摆料和出料 发生条件 窑炉顶通风、散热条件差,窑室密闭不严及冷却、通风效果差 形成事故原因 温度过高,窑炉顶无通风、散热设施; 在高温场所未配备有效的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用具失效; 因故未戴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选型不当或使 用不当; 在高温场所作业时无人监护,安全防护措施不落实。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财物受损 危险等级 Ⅱ 防范措施 窑炉顶部设置通风、散热设施; 作业时严禁单人独上,现场应有人监护;作业人员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建立、健全高温作业人员个人健康档案、严禁高温禁忌症者上岗;注意补充营养及合理休息,供应高温饮料; 教育、培训职工掌握高温场所作业的特性和急救方法 进行时间防护。 表 52 系统危险性分析(续表 5) 潜在事故 中毒窒息 危险危害因素 CO、 CO硫(磷)化物及氮化 物等 触发事件 空气中 CO、 CO硫(磷)化物及氮化物含量超标 发生条件 有毒物料超过容许浓度;吸人;通风不良,缺氧 形成事故原因 毒物浓度超标; 因故未佩戴个体防护口罩; 通风不良; 救护不当; 事故后果 人员受伤。 危险等级 Ⅱ 防范措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加强个体防护,佩戴防护口罩; 设置通风排毒装置,使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限制在规定的最高容许值以下; 加强防毒教育、定期检测、定期体检; 制定急性中毒及缺氧窒息抢救措施; 设置警示标志,严 禁无关人员进入; 表 52 系统 危险性分析 (续表 6) 潜在事故 火灾 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自燃 触发事件 煤 碳遇高温、明火; 自燃; 柴油 遇热、火花、明火; 草帘等物, 遇火花、明火; 人为破坏造成火灾。 发生条件 遇高温、明火、 火花引燃 可燃物 形成事故原因 明火:点火吸烟;外来人员带来火种; 火花:击打物件、设备产生撞击火花;电器线路陈旧老化或受损产生短路火花 ; 高温:连续太阳暴晒、夏季持续高温。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5 页 共 26 页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财物严重受损 危险等级 Ⅲ 防范措施 控制与 消除火源:严禁吸烟、携带火种进入 工作场地 ; 电器线路 定期检修、更换,避免 产生短路 ; 加强安全检查,防止人为破坏; 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 ; 加强员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和工作业绩考核。 表 52系统危险性分析(续表 7) 潜在事故 粉尘危害 危险因素 砖、煤粉尘粉 触发事件 作业人员在粉尘浓度大的场所作业; 出窑过程中产生粉尘。 发生条件 操作人员吸入粉尘 形成事故原因 工作现场未设置防尘设施或防尘设施无效; 未戴防尘口罩或面具:嫌麻烦、无个体防尘口罩或面具、因故未戴; 防尘面具或口罩无效:失效、选型不当、使用不当。 事故后果 尘肺病 危险等级 Ⅲ 防范措施 采取防护、除尘、净化等防尘措施; 设计时尽可能选用自动加料、自动卸料装置; 作业现场,加强通风; 加强个体防护,佩戴适宜的防尘器具; 实行时间防护,尽量减少接尘时间,并定期对接尘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结论:我们从以上表格来看:中毒窒息、机械伤害、高温伤害、车辆伤害的危险等级是 Ⅱ 级,临界的,处于事故边缘状态, 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坍塌和 高处坠落、触电危险、粉尘危害、火灾等级是 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