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治安拘留所至福利院路工程项目可研究报告(22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三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建设地址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口市海甸岛西南部,南起福利院路(坐标为 X=, Y=),北至治安拘留所门口(坐标为 X=, Y=),全长 615m。 第二节 建设条件 一 . 工程地质、地貌及水文、地震 场地地面高程高差约 3m,地形相对平坦。 场地原始地貌属海漫滩,经海砂吹填形成的陆地。 距拟建工程最近的南渡江存在断裂,但超出安全避让距离。 另外沿线地段也不存在滑坡、泥 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较稳定;但是路基附近其他已工程勘察表明存在可液化土层和可震陷土层,且主要持力层的容许承载力较低,因此路基土需经处理后方可作道路持力层。 二 . 道路现状条件 拟建道路路段现状路为砂土路面,路宽 20m~30m。 场地地形相对平坦,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 沿线无排水和照明设施。 第四章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一 . 项目建设规模 海口市治安拘留所至福利院路为城市支路,全长 615m, A段路长 216m,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 20 米,拟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即 (人行道) +(绿化带) +12m(机动车道)+(绿化带) +(人行道); B 段路长 399m,红线宽 30m,断面形式为: 5m(人行道) +2m(绿化带) +16m(机动车道)+2m(绿化带) +5m(人行道)。 二 .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道路排水工程、道路照明工程等,详如下: 路基工程: 615m; 路面工程: 615m; 雨水工程: 615m; 污水工程: 615m; 照明工程: 615m; 交通工程: 615m; 绿化工程: 2250m2。 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 第一节 道路工程 一 . 道路现状 拟建道路路段现状路为砂土路面,路宽 20m~30m。 场地地形相对平坦,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 沿线无排水和照明设施。 二 . 设计技术标准 1. 道路等级:城市支路Ⅱ级。 2. 设计行车速度: 30 公里 /小时 3. 荷载等级: BZZ100。 4. 地震基本烈度: 8 度。 三 . 道路平面设计 海口市治安拘留所至福利院路平面线型简单,起点为福利院路口与该路正交,坐标为 X=、 Y=( 海口市独立坐标系,下同),终点为海口市治安拘留所门口,坐标为 X=、 Y=。 道路平面设计的控制点坐标和平面线形依据海口市规划局提供的路网规划坐标并结合有关 规范确定,除 A、 B 段路有一处斜交外,全线不设平曲线。 在交叉口处,根据规划局市政科提供的视距三角形的办法控制交叉口的红线范围。 四 . 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以保持现状路为标准,在《海口市北片区竖向及排水规划》的基础上,考虑已建设 施室外地坪标高为控制 标高,满足行车、排水要求,做到线形平顺,并结合最高潮水位情况、地形、地貌,尽可能减少填挖 方量。 全路段设计最大纵坡 %,设计最小纵坡 %。 五 . 道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规划, A段道路设计路幅宽度为 20m,采用一块板形式。 根据 规划局市政提供的道路标准横断面,拟建道路 标准横断面形式为 (人行道) +(绿化带) +12m(机动车道) +(绿化带) +(人行道); B 段道路宽 30m,横断面为: 5m(人行道) +2 m(绿化带)+16m(机动车道) +2 m(绿化带) +5 m(人行道)。 六 . 道路路基工程 海甸岛原始地貌为海漫滩,经海砂吹填形成的陆地,特别是沿海区域回填造地更为突出。 目前,在尚未进行地质勘探的情况下,拟对道路地基处理分别采用采用换填法和粉喷桩处理方法。 换填法是将回填层进行清除,然后回填砂砾土并分层碾压至设计标高;采用粉喷桩处理,桩径、桩距、桩长根 据地质情况确定,桩长必须打穿低液限粘土层,进入第四层。 七 . 道路路面设计 根据海口市治安拘留所至福利院路的情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 5cmAC。海口市治安拘留所至福利院路工程项目可研究报告(22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