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地震后集中安置点公用配套基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9页)-地产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道路抗震设防等级: 8 度; 二、排水管网建设方案 ***市 **镇集中 安置点建设按照发展区规划,排水体制应采取雨污分流制,项目区的排水工程包括雨水干管工程,污水干管工程,沿各地块周边道路工程布置,不包括集中安置点地块内的排水管网系统。 雨水管网工程 雨水管道:雨水管道均沿道路按单侧布置。 根据排水规划。 公用配套基础建设项目的雨水干管管径为 d400~ d600,雨水进水支管管径为 d300。 规划考虑到雨水管网应发尽量收集周边地块的全部雨水,并为其他管线埋设留足适当空间,雨水以就近排放为原则,充分利用现状河流沟渠,经整治后作为集中安置点雨水排放的主要通道。 污水管网工程 污水管道均沿道路按单侧布置。 依据服务面积的不同,最小管径 d400~ d700。 按照规划,今后区内的污水组织成重力流汇集排入 **镇的污水处理厂。 检查井工程 本项目排水检查井主管检查井采用φ d1000钢筋砼检查井、支管井采用φ 700钢筋砼检查井。 雨水进水井 雨水井采用砖砌单箅雨水进水井。 三、给水工程建设方案 本项目拟规划建设三个自来水厂(查关安置点水厂、南岳四组安置点水厂、南岳二组安置点水厂),为三个安置点进行供水配套服务。 查关安置点水厂的建设规模为日供水量 1000 立方米,南岳四组、南岳二组安 置点水厂的建设规模为日供水量 500立方米。 四、天燃气管线工程 本镇的天然气管线工程为 **集镇的天然气项目。 预计安装天然气管道 15公里。 五、电力工程 本项目的电力工程主要包括 35千伏、 6000千伏安变电站的建设和 12公里 35千伏线路和 10公里10千伏线路的迁改。 六、景观绿化工程 本项目包括集镇的绿化工程和南岳 1组安置区景观工程。 集镇的绿化主要为种植银杏、杜鹃等植物。 南岳 1组安置区景观工程主要包括安置区广场、节点景观打造、河道整治等。 七、 公 共 设 施 工 程 本项目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云华、查关、场镇社区服务中心的 建设。 云华、查关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 300平方米,场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筑面积为 500平方米。 社区服务中心主体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房屋。 室外配套包含道路、停车场、排水、给水、围墙、大门等配套设施。 八、主要工程量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工程内容 一 道路工程 1 集镇 2号线延伸段 7 米宽支路 平方米 4312 道路路基、路面 2 集镇 4 号线道路建设 2 号线宽 7 米,4 号线宽 5 米 平方米 9000 只包含道路沥青砼道面以及边坡保坎维修加固 3 东岳村道路改建工程 米宽支路 平方米 28000 道路路基、路面、 边坡保坎修建 4 南岳七组至老山门道路(新建) 米宽支路 平方米 25384 震后改道新建道路约 4 公里。 含保坎和边坡。 二 排水工程 1 查关安置点污水处理站 D400d600 污水管道 米 1000 1 公里污水管道铺设、化粪池和二级生化处理设备( 400 立方米179。 /天) 化粪池 座 2 二级生化处理设备( 400 立方米 179。 /天) 吨 400 2 南岳 2组、南岳 4 组污水管网工程 D400d600 污水管道 米 800 南岳 2 组、南岳 4 组接入污水干管的管网建设 3 集镇 2 号线延伸段雨水管网 D400d600 雨水管道 米 616 4 集镇 2 号线延伸段污水管网 D400d600 污水管道 米 616 三 公共设施 建筑面积 1 云华、查关、场镇社区 活动中心 云华社区活动中心 平方米 300 活动中心主体房屋(含建筑、安装和装饰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 云华社区活动中心室外配套工程 平方米 300 查关社区活动中心 平方米 300 茶关社区活动中心室外配套工程 平方米 300 场镇社区活动中心 平方米 500 场镇 社区活动中心室外配套工程 平方米 500 四 给水工程 1 查关安置点水厂 座 1 日供水规模 1000 立方米 2 南岳四组安置点水厂 座 1 3 南岳 2组安置点水厂 座 1 五 燃气工程 1 **集镇天然气项目 天然气管道敷设 m 15000 15 公里天然气管道铺设 六 电力工程 1 集镇 35 千伏变电站 35 千伏、 6000千伏安变电站、12公里 35千伏线路和 10 公里10 千伏线路迁改 座 1 建 35 千伏、 6000 千伏安变电站、 12 公里 35 千伏线路和 10公里 10 千伏线路迁改 七 景观绿化工程 1 集镇绿化工程 绿化工程 平方米 400 种植银杏、杜鹃等植物 行道树 株 100 2 南岳 1 组安置点景观工程 景观打造工程 平方米 400 南岳 12 组安置区广场、节点景观打造、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工程 米 200 3 场镇路灯工程 盏 50 第三节 设计方案 一、道路工程设计 (一)设计依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2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J 0149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J F4020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G 034202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 JTG D40202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20)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 JTJ0248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TJ502020) (二)道路工程设计方案 路线 根据路线走向,结合本地区路网规划,调查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其特征,在规划图上进行路线方案平、纵平面设计。 路基 根 据提供的勘测资料 ,结合沿线地形 ,填、挖边坡按以下处理: 基底处理 路堤修筑时,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小于 90%。 零填挖路基,应清除表层耕植土 30cm,并采用翻挖压实或换填等技术措施处理,其压实度不小于 95%。 路堤基底范围内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等措施将水引离填方区,并可适当在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风化的砂砾石料或块片石。 当路基经过水田或塘时,应根据现场实际 情况采用开沟放水晒干,清除淤泥和表层腐植土,对湿软土层应采取开挖换填素土或砂砾石以及抛石挤淤等措施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软弱地基处理地段对其处理措施、开挖深度和换填深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本次道路设计用于换填的素土和砂砾石或抛石挤淤的块片石工程量计入《挖淤泥排水工程数量表》中,其工程量为估算值。 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工程量按实际发生方计量。 填料要求 路基填料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 10cm以上块应打碎。 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 类土、砂类土,且宜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 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 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 2/3,当石料强度小于 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 项目分类 路床表面以下深度( c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 填料最大粒径( cm) 填方 路基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0~30 30~80 80~150 150 以下 8 5 4 3 10 10 15 15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8 10 路床土质应均匀、密 实、强度高。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 80cm 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 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 填筑 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 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 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 8cm。 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 路基填筑前土基应夯压,使填土前土基压实度达到 90%。 涵洞、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 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或石灰土。 若机动车车行道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 部 位 填料 最低压实度( %)重型击实标准 胸腔 填料距路床顶 80cm 砂、砂砾 95 80cm 素土 93 管顶以上至路床顶 管顶距路床顶 80cm 管顶上 50cm 以内 砂、砂砾 88 管顶上 50cm 以上 砂、砂砾 95 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 路床顶以下 0~ 80cm 砂 95 80cm 以下 砂 93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 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 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9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2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J03395)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 路基压实标准及质量要求 : 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压实度要求如下: 填挖类型 深度范围( cm) 压实度(%) 填方 0~80 ≥ 95 80~150 ≥ 93 150 ≥ 90 零填及路堑路床 0~30 ≥ 95 : 路床平整度:≤ 15mm 中线高程: +10mm, 15mm 横坡度:177。 % 宽度:不小于设计值 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 E0及弯沉值 L0如下表: 类别 要求 回弹模量 弯沉值 非石质路基 ≥ 30MPa ≤ 310() 石质路基 ≥ 50MPa ≤ 230() 根据实际情况,本次道路设计挖方边坡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种形式:第一种为自然放坡路段,高度小于 8 米的挖方,边坡为 1: 1; 高度大于 8 米的挖方一级边坡为 1: 1,高度为 8米;二级边坡为 1: ,坡高为 10 米,两级边坡间设置 米宽的碎落平台,平台设置 1: 25 的内倾横坡,便于排水;第二种为深挖方路段,一阶设置护面墙,墙高 3 米,二级边坡坡率为 1: 1,坡高 8 米,三 级边坡坡率为 1: ,坡高 10 米,两级边坡间设置 米宽的碎落平台,平台设置 1: 25 的内倾横坡,便于排水。 挖方边坡上侧山坡汇水面积大时,应于坡口 5 米以外适当位置设置截水沟,截水沟挖出的土可在截水沟之下侧做成土台,台顶应筑成 2%倾向截水沟的横坡。 横断面设计图中因截水 沟标高难以控制未标出,施工时根据实地情况具体设置截水沟位置。 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 当边坡为石方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 宜采用综合开挖法施工。 在接近设计坡面 1m 范围以内应采用人工开挖,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 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碎石或砂卵石。 为便于路基临时排水 ,在填方路基两旁根据需要可适当设置临时边沟排水,防止路基被冲刷。 临时排水管道和边沟 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其数量根据需要也可适当增设,达到临时排水的目的。 路面 项目 结构类型 厚度( cm) 上面层 SMA13 4 下面层 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 AC20) 8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乳化沥青稀浆 上基层 6%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25 底基层 4%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20 人行道 预制 C25 混凝土彩色路面砖 25 25 4 1: 3 水泥砂浆找平层 2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15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用于基层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 基 层 的 水 泥 含 量 为 6 %。 基 层 顶 面 的 当 量 回 弹 模 量 不 得 小 于100MPa。 车行道上面层弯沉值不大于 28( ),下面层弯沉值不大于 30( ),基层弯沉值不大于 34( ),底基层弯沉值不大于 95( )。 材 料 要 求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某镇地震后集中安置点公用配套基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9页)-地产可研(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