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铝业有限公司1000kt氧化铝工程环评报告书(doc55)-工程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往锅炉房进行补充;二是氧化铝工艺母液蒸发和高压溶出工段的回水经混床作简易处理满足要求后作自备热电站的补水。 (3)煤气站生产工艺 无烟煤进厂后,经过上煤系统(筛分及皮带输送)进入到煤气发生炉内,在蒸汽的作用下,煤转化为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式,煤气经空塔、洗涤塔洗涤后,在进行电捕焦油,经加压后直接输送到焙烧车间。 煤气制备筛分过程产生的煤末及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渣,直接送到热电站做为锅炉燃料进行二次利用。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主要大气污 染源 氧化铝生产系统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 1)原料铝土矿、石灰石矿卸车至原矿槽露天堆放时随风产生的扬尘 ,原料堆场占地面积 12528m2; ( 2)铝土矿破碎及均化产生的粉尘,均化堆场占地面积 19140m2; ( 3)原料贮运及各转载点产生的粉尘; ( 4)原矿浆磨制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 5)碱粉仓输送碱粉产生的粉尘; ( 6)石灰石筛分过程产生的粉尘; ( 7)石灰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 SO2; 12 ( 8)生料磨制过程产生的粉尘; ( 9)烧成用煤粉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 10)熟料烧成窑产生的粉尘及 SO2; ( 11)熟料中碎过程产生的粉尘( G11); ( 12)氢氧化铝焙烧炉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和 SO2; ( 13)产品氧化铝出料口、输送、包装过程产生的粉尘。 自备热电站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 1)热电站锅炉燃煤斜料和煤场露天堆放时随风扬尘;煤场大小为 8850m2。 ( 2)燃煤破碎筛分系统产生粉尘; ( 3)上煤系统产生的粉尘; ( 4) 3 台 220t/h 循环硫化床锅炉排放的烟气,主要污染物有烟尘、 SO NOx; ( 5)石灰石粉气力输送系统排放的粉尘; ( 6)输灰系统排气排放的粉尘; 煤气发生炉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 1) 发生炉用煤和煤场扬尘,煤场占地面积 4543m2; ( 2)发生炉用煤筛分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其它 ( 1)运输道路扬尘 道路扬尘计算结果:。 主要废水来源 ( 1)由于氧化铝工艺过程大部分在碱性液体条件下进行,氧化铝工艺废水主要是生产中渗漏的少量料液,污染物是碱和悬浮物等。 ( 2)自备热电站化学水处理时产生的少量酸碱废水,主要污染物是酸和碱。 另外还有各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等。 ( 3)煤气站排水主要为煤气循环洗涤水,煤气洗涤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COD、挥发酚等有机污染物。 ( 4)厂区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因子是 SS、 BOD、 COD 等。 ( 5) 焙烧炉、空压机、真空泵等设备间接冷却水。 13 固体废物 本次拟建工程对产生的赤泥仍采取湿法堆存技术进行处置,库址拟选在厂址南面离厂址约 ,库址所在山沟沟内无居民、房屋、文物,适合堆存赤泥。 此山沟库形条件好,沟长 ,流域坡降 ,汇水面积。 在沟底标高 840m 处建 60m 高的基本坝(碾压土石坝),赤泥库最终堆积标高 960m,总坝高 120m(多级),总库容达 104 m3,有效库容达 104 m3,可为 100 104 t/a 氧化铝厂堆存赤泥服务 年左右。 堆场 设置一条厂外排洪沟将洪水排至朱家川河。 堆场场地为碎石山沟,周围植被较少,仅有少量沙枣和杂草,无珍稀植物和大的乔木。 为了防止拟建工程的赤泥对地下水的污染,在堆场底部铺设双层人工防渗膜,渗透系数 ≤11012cm/s, 以 防止赤泥及其附液对地下水及土壤的污染。 赤泥的 具体堆存措施是在施工时首先平整场地,清除杂物 , 一直清到持力层。 堆场初期坝采用土石坝,初期坝高 5~ 6m,后期坝则采用赤泥筑坝。 堆场底部 用粘土作垫层,分层夯实,垫层 中不得含有碎石、树根等杂物以免扎坏人工防渗薄膜,垫层夯实后铺设双人工防渗层(防渗材料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加厚聚乙烯塑料膜、三元橡胶等), 堆场边坡也设 人工防渗层。 人工防渗层是堆场防渗措施的关键,铺设时防渗材料不宜拉得过紧,要留一点活动余地,防渗材料要错缝搭接,搭接宽度不得小于 ,接缝中不得夹土或稀泥以免影响防渗效果,人工防渗层随铺上部随时铺设粘土或干赤泥保护层,以保护防渗层,同时铺设要选择晴天施工,刮风下雨等不利天气都不能铺设。 拟建工程除灰渣系统设计为灰渣分排、气力除灰、气力除渣。 电除尘器各灰斗的 干灰采用密相输送系统输送至灰库,每座灰库底部设一个调湿灰出口。 干灰经加湿机加湿后 (含水量 25%)由调湿灰专用车运至灰场贮存。 为防止干灰库内的粉尘污染环境,灰库顶部装有脉冲袋式除尘器。 锅炉除渣系统采用单元式布置形式,即一台锅炉配一套冷渣、输渣设备及一座临时渣仓。 锅炉底部排出的渣经冷渣器冷却后,采用密相输送系统输送至渣仓。 渣仓底部调湿渣出口,调湿后炉渣用车运至灰场贮存。 工程拟选灰 渣 场设在 氧化铝厂址西侧山沟林家沟支沟内,离热电站约 1km。 该场址基本坝址处沟底标高约 863m,汇水面积约 ,基本坝高按 27m 计, 14 坝顶标高 890m,坝轴线长约 84m,基本坝顶宽 ,上、下游边坡按 1︰ 计,坝方量约 104m3,堆积边坡按 1︰ 考虑,最终堆积坝顶标高 940m,总坝高约 77m,总库容 208 104m3,有效库容 198 104m3,可服务 11 年。 堆场场地为碎石山沟,周围植被较少,仅有少量沙枣和杂草,无珍稀植物和大的乔木。 灰场旁边设一管理站,负责灰场的日常运行管理。 拟建工程劳动定员 3896 人,产生生活垃圾约 ,统一由保德县垃圾处理厂处置。 表 拟建 工程固体废物排放情况 单位:万 t/a 固废种类 锅炉灰渣 赤泥 (干 ) 生活垃圾 灰量 渣量 灰渣总量 产生量 处置量 噪声源 ( 1) 氧化铝系统主要噪声源:原料磨、排风机及空压机。 ( 2) 热电站主要噪声源:破碎机、锅炉排汽噪声,汽轮机、发电机、送风机、引风机。 拟建工程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统计 氧化铝拟建工程完成后,全厂污染物排放情况是: 大气 污染物:烟粉尘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废水:实现“零”排放。 固体废物:赤泥 万 t/a,灰渣 t/a,生活垃圾。 各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见表。 表 拟建工程完成后全厂污染物排放量情况 污染物名称 拟建工程排放量 (t/a) 大气污染物 烟尘 粉尘 SO2 NOx 废水污染物 SS 0 COD 0 BOD5 0 石油类 0 固 体废物 赤泥 灰渣 生活垃圾 15 清洁生产的意义 清洁生产的目的是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清洁原料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节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并降低末端控制投资和费用,实现污染物排放的全过程控制,有效的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清洁生产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能源,使原材料最大限度的转化为产品,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氧化铝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拟建工程的最大优势是紧扣我国 铝土矿的特点,使氧化铝回收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降低了能耗和赤泥排放量。 串联法不失为氧化铝生产的清洁生产工艺。 该方法达到了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自备热电站生产工艺达到了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煤气站采用国内成熟工艺,在同类生产厂中广泛使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活动将造成局部地区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微粒浓度增高,尤其是在久旱无雨的季节,当风力较大时,施工现场表层的浮土可能扬起。 如果粉尘浓度过高将严重影响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施工期的噪声源虽然较多,但对环境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土石方阶段的推土机和挖掘机,基础阶段的打桩机、结构阶段的混凝土搅拌机和振捣棒,以及装修阶段短时间使用的高噪声设备。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于施工机具冲洗和施工人员生活产生的各类污水,其中污染物主要为: SS、石油类和 CODcr等。 施工期废水并入临时污水池,经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降尘,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施工期间,要清理场地、开挖地基,而且挖土方、填土方的工程量都比较大, 16 造成地表植被发生破坏,使表土裸露,水土流失强度发生变化。 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弃渣、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堆放在专门堆场内,不产生流失。 通过绿化,使因开挖、压埋而损坏的原地貌植被等到恢复,作为厂区建筑、道路等不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综上所述,建设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噪声、生活污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上都是短期的、局部的。 但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管理,使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并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场地、恢复植被及进行绿化,其影响可以在短期内消失,甚至可使原有环境状况得到改善。 建设期施工影响污染防治措施 由建设期的环境影 响分析可知,虽然建设期的环境影响基本上都是短期的、局部的,但若不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尽量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必须在施工合同中明确有关内容,对施工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建设单位和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污染防治措施得到充分的落实。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核工业太原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环境监测站、忻州市环境检测站 分别于 2020年及 2020 年分别对本工程评价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现状监测, (1) 监测项目: TSP、 PM SO NO2。 (2) 监测时间: 20 2020 年采暖季 (2020 年 3 月 12 日~ 3 月 18 日、 2020 年 3月 2 日~ 3 月 8 日 )连续监测 7 天。 根据各大气污染物的均值等标指数之和的大小可见,采暖季各类污染物的名次依次为 PM10TSPSO2NO2。 评价区域内评价区域 TSP 与 PM10污染较为严重,评价区域 SO2及 NO2超标现象均不显著。 17 根据现场监测期间记录和对评价区自然、社会环境及污染源调查结果,分析造 成冬季 TSP 和 PM10 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为:① 典型的北方干旱、少雨和风吹扬尘引起;②城区范围的工业污染源超标排污及交通污染;③因气象因素,风速偏小,不利于污染物的输送、扩散;④冬季小锅炉和居民炉灶低架排放污染物产生的影响比较明显。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工程分析的污染源资料,以及拟建厂址污染气象和大气扩散有关参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T )中有关规定,采用其推荐的大气扩散模式 ,预测评价区 SOTSP 及 NO2 的最大落地浓 度与出现距离,及各关心点污染物典型日平均浓度、年平均浓度。 评价结果: (1) 本工程的主要污染源,即自备电厂高架点源、熟料窑点源及焙烧炉点源在有风条件与小风气象条件下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均不超标。 (2) 在非正常工况时, 各气象条件下烟粉尘的最大落地浓度均较正常工程时有明显提高;而在事故工况时,各气象条件下 SO2及烟粉尘的最大落地浓度均较正常工程时有更加显著的提高,并且可能对环境空气产生明显的污染影响。 因此,维护除尘、脱硫设施的正常运行,尽可能减少事故排放发生的概率。 (3) 一般气象条件下, SO TSP 及 NO2 对周边区域的小 时贡献浓度均无超标危险。 其中 SO2对各关心点的小时浓度贡献点标准的 0~ %, NO2占评价标准的 0~ %, TSP 小时浓度介于 ~ mg/Nm3之间。 (4) 在采暖季典型日 (2020 年 3 月 16 日、 2020 年 3 月 2 日 ) 及假设典型日气象条件下,本工程对周边地区的污染物浓度贡献比率均较小 ,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显著的变化或影响。 而由于评价区域内部分关心点 TSP 与 SO2的现状监测值均已超标,故其对应的叠加值存在超标现象;而现状监测值不超标的关心点,其叠加值也不超标;各关心点 NO2的叠加浓度值均不 超标。 (5) 拟建工程完成后,本项目对周边环境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比率相对较小,不会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18 (6) 从两个备选厂址的污染物长期浓度预测结果来看,目前所选择的霍家梁地区的浓度贡献相对更小。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为黄河、朱家川河。 拟建氧化铝厂所排废水的受纳水体为黄河。 黄河属大型河流,本次评价在水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河水的污染特征,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的要求进行现状监测。 监测由核工业太原环境分析测 试中心环境监测站承担,于 2020 年 7 月 9日 7 月 11 日进行了连续 3 天的地表水采样监测。 表 地表水监测断面 序号 距排污口距离 (m) 设置理由 S1 水源地处黄河河段 S2 本工程排水渠入黄河上游 500m处 代表上游来水水质 S3 本工程排水渠入黄河下游 500m处 代表氧化铝厂排污后河水水质 S4 朱家川汇入黄河处 控制断面 S5 赤泥堆场对的朱家川上游 500m处 对照断面 S6 赤泥堆场对的朱家川下游 500m处 控制断面 根据同类型工程排水水质和受纳水体状况,本次评价的地表水监测项 目确定为 pH、 溶解氧、 CODcr、 BOD氨氮、总磷、 F、挥发酚、 SS、 氰化物、石油类、硫酸盐、氯 化物、硝酸盐、总盐类、水温、流量等 17 项。 采样时间为 2020 年 7 月上旬。 连续监测 3 天,每天采样一次。 地表水水质评价采用单因子等标指数法。 监测结果表明:评价河段六个断面CODcr、氨氮、 SS 均超标,其中氨氮超标最为严重。 说明该河段污染属生活污水污染类型。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根据各系统的用水特点,大部分生产用水循环使用, 19 碱液碱水尽量综合利用。 通过对高浓度含碱废液回收返回工艺系统使 用,以及实行清污分流,分段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充分循环使用和串级利用工业水,实现废水资源化。 自备电站循环水系统冷却水、煤气站循环水、化学处理水、空压站循环水等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二次利用水系统重复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后可作为厂区绿化用水;同时各处理站设有事故池以防非正常工况下污水外排。 综上所述,基本可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因而拟建工程不会对周边地表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