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河道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29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断面编号 桩号 整治 流量 (Q) 主槽宽(B1) 整治流量Q=1060m3/s对应水位 河床高程 整治流量下平均水深 (H) 河相系数 K 河段 综合 糙率 (n) 流段长 整治流量相应比降 (J) 整治宽度 B (m) 备注 (m3/s) (m) (m) (m) (m) (m) 计算值 设 计 采用值 QSH01 2+150 1060 119 QSH02 2+500 1060 132 350 150 QSH03 4+000 1060 250 1500 QSH04 4+850 1060 120 850 备注 K= B=K2*((Q*n)/(K2*))(6/11)。 13 (三)排洪河槽宽度 大洪水时,水流漫滩,主流趋直,为保证工程仍控导主流,又不影响河道行洪,两岸工程之间应有足够的宽度,大部分水流可以在此宽度内通过,该宽度为排洪河槽宽度。 对于长河段而言,排洪河槽宽度的确定需要沿程洪水断面及相应的水沙因子等资料,且问题较为复杂,一般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及水动力学数模计算结合考虑而定。 根据近些年来实测洪水资料,特别是 1995 年( Q=1400m3/s)和 1996 年( Q=1900m3/s)洪水时主河槽宽度,确定排洪河槽宽度为整 治河宽的 2~ 3 倍。 (四)河湾要素 规划各河湾的河湾要素能代表天然情况下河流自由冲积所形成的弯道特征,自然情况下,随着河湾的发展,曲率变大,达一定程度后,自然裁直,往复循环,当河湾要素比较适宜时(弯曲半径 R、中心角φ、直河段长度 L、河弯跨度 Lm、河湾弯曲幅度 P 及河湾间距 l等平面几何尺度),应及时采取护岸工程将其固定下来。 当个别河湾发展不理想,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时,应采用控导、疏漫等工程措施进行改善,力求整治后的河势稳定,河岸线能平顺衔接,获得平稳的水流条件。 由于目前河湾要求的计算还没有完善的理论可 循,本次借鉴其他河道整治经验,采用经验方法和实际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出河湾要素一般控制在: R=( 2~4) B;中心角 ψ =90176。 ~ 130176。 ;直河段长度 L=( 2~ 6) B;河弯跨度 Lm=( 5~ 12)B;河湾弯曲幅度 P=( 2~ 7) B;河湾间距 l=( 2~ 9) B。 针对某一具体的河湾,考虑其特殊的河床边界及整治任务(如排水沟的汇入等),结合具体情况,在满足控导主流的条件下,个别指标允许突破。 规划治导线 治导线也称作整治线,是指河道经过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描述的是一种流路,给出了流路的大体 平面位置,而不是某河段固定不变的水边线,治导线是确定工程布置的依据,也是确定河道整治工程的工程量及投资估算的基础。 因 14 此,治导线的拟定应在满足河道整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整治河段的河势变化情况综合确定。 (一)治导线确定原则 根据河道整治的总体目标,结合河道实际情况,在拟定规划治导线时,遵循以下原则: ( 1)满足整治流量、整治河宽及排洪河槽宽度的要求,同时河湾要素平面几何尺度要比较适宜,控导河势能力要强。 ( 2)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及高滩陡坎,以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使现有工程和人工节点充分发挥作用 ,并为施工和管理创造有利条件。 ( 3)尽量利用现状流路,以便修建工程,当河湾发展不理想,并有进一步恶化现象时,可采用工程措施进行改善。 ( 4)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流路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两岸的利益、工程设施尽可能在河道内修建,以减少工程占用良田。 ( 5)较大支流汇入处,应充分考虑干支流流路的协调,防止由于支流入汇而干扰破坏规划流路现象的发生。 整治段规划治导线布置见 1/6000 布置图。 (二)规划治导线成果 根据河道整治参数及规划治导线拟定原则,结合河道河势现状和沿河支流及沟道汇入情况,整治段河 道全长约 公里,弯曲系数 ,共规划河湾 2。 各河段规划治导线参数下表。 xx县王团镇区段导线参数表 序号 岸别 弯道名称 曲率半径 圆心角 直河段长度 L(m) 直河段宽度 B(m) R/B L/B R (m) φ(176。 ′″) 1 右 1# 弯道 93176。 23′ 33″ 2 右 2# 弯道 26176。 51′ 49″ 300 15 (三)规划治导线合理性分析 由于规划治导线的诸参数来源现状河道主流线的实际,且又是现状河道中的稳定河湾和直河段也在拟定治导线时得到利用,因而,规划治导线成果反映在造床作用下天然河道比较稳定的外形,其河湾个数、弯曲率、弯道半径及中心角的变化范围等控制河道平面轮廓的主要参数与现状河道相近,因局部河段河湾发展不够理想,且有可能在大洪水时自由裁弯,因而在拟定治导线时,通过裁弯取顺,归顺流路。 从 1/6000 布置图上看出,规划治导线相邻河湾间的迎溜、导溜、送溜关系良好,基本能达到有效地控导主流,稳定河势目的。 工程布置 整治段河道总 长 ,规划布设护岸工程 1处,锁坝工程 1座,工程总长 ,占整治河长的 26%;布设河道裁弯取顺工程 1 处,长。 县王团镇区段 xx整治工程布置详见表 74。 xx县王团镇区段河道整治工程特性表 表 74 序号 岸别 工程名称 工程设计最低顶高程( m) 工程长度( m) 1 右 1护岸 2 右 1锁坝 3 右 引河开挖 1359. 82 合 计 设计标准 ( 1)工程顶部高程 根据整治的目标和方案, xx 整治工程为护岸工程,工程顶部高程按设计整治流量相应水位加超高确定。 H=H 设 +Δ H 式中: H—— 工程顶部高程( m) 16 H 设 —— 设计整治流量相应水位( m) Δ H—— 超高( m),Δ H=h+Rp h—— 弯道横比降壅高( m) Rp —— 波浪爬高( m) ① 弯道横比降壅高按下式计算: gRBVh2 式中: V—— 水流平均流速( m/s) ,取 v=; g—— 重力加速度( m/s2); R—— 弯道半径( m),取 3B; 经计算, h= ② 波浪爬高计算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风浪要素确定如下 : }])([)(0 0 1 {])([222_Vgdth VgFthVgdthV Hg  2__ )(VHgVTg  LzdthtTgL 22 _ 式中: _H —— 平均波高( m); _T —— 计算风速,取历年汛期最大风速平均值的 倍,取 ; d—— 水域平均水深,取 ; g—— 重力加速度 ; f—— 风区长度,取 250m; L—— 波长 (m) 17 经计算, _H =, _T =, L=。 波浪爬高按下式确定: _21 HLmKKKR pVp  Δ 式中: Rp—— 累积频率为 p 的波浪爬高( m); KΔ —— 斜坡糙率及渗透系数,根据护面类型取 ; KV —— 经验系数,根据风速、水深、重力加速度查算取 ; Kp —— 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对不允许越浪的工程 p=2%, Kp 取 ; m —— 斜坡坡率, m=。 经计算, Rp =,因此,超高Δ H=。 各断面设计整治流量下相应水位见表 71,各工程段的工程顶部高程可根据其在两断面间的距离,用内差法确定。 ( 2)冲刷深度计算 冲刷深度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水流斜冲防护岸坡冲刷 公式计算: △ hp= dgmtgV j 3012322   式中:△ hp—— 从河底算起的局部冲深,( m); α —— 水流流向与岸坡交角(度),取 α =30176。 ; m—— 防护建筑物迎水面边坡系数, m=; d—— 坡脚处土壤计算粒径( m), d=; Vj—— 引河、锁坝水流的局部冲刷流速( m/s), Vj=。 经 计算,护岸、 1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