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汽配产业调研报告(doc10)-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多层面的:一是国家宏观调控,制约企业投资;二是金融业重风险防范而轻信贷销售;三是有些企业资本金太小,资信状况不透明等。 资金紧缺造成企业周转时捉襟见肘,技改项目迟迟不得上马。 离汽车企业位置偏,路程远。 我县离 合肥、芜湖有 200 公里、 300 公里以上,远离铁路、港口,交通不便。 一是增加了运输成本,与合肥、芜湖附近企业相比,一只缸套、蓄电池增加成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4 页 共 7 页 本一块钱,随车工具 5 毛钱,油箱 2— 3 块钱,二是许多大企业推行零库存管理模式,给我县配套企业供货时间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造成困难,企业不得不在合肥、芜湖派人驻点,租借仓库,甚至在合肥当地组装、总成。 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一是缺少整行业的协调、服务,企业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二是企业的快速发展造成用电、用水、用地的矛盾突出;三是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开始凸现。 四是各部门的服务 环境有待优化。 三、我县汽配 企业 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将汽车工业列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奇瑞、江淮、昌河、华菱等一批自主创新汽车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全省工业经济的整体提升。 到“十一五”末,实现整体产能 200万辆,(“十五”末产量 65 万辆),产销规模在全国争三保五,形成以轿车、客车、商务车、载货车为主体,改装车和微型车同步发展。 江淮整车达到 45— 50 万辆,销售收入达 450— 500 亿元,奇瑞整车达到 120 万辆,销售收入达到 800— 1000 亿元;汽车零部件产能达到 500亿元,形成较为发达的配套体系。 全省汽车的高速发展,为我县汽配企业的发展提供难得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从我县工业本身来看,汽配产业是我县的比较优势产业 ,是岳西工业化水平的标志,是岳西工业发展希望所在。 主要体现在 :⑴和其他四大支柱产业比较,汽配行业是一个两头在外,不依赖本地资源和市场,对本地环境影响较少的产业,目前,运行态势良好。 随着岳潜高速的开通,交通条件的改善,无论在可挖掘潜力和可开发市场前景等方面都比其它支柱产业具有优势;⑵纵观五大支柱产业,小水电、石 材属资源依赖型行业,开发潜力有限;轻纺行业、微肥等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资源有限;制药属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门槛较高;而汽配产品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含量,目前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并最终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 所以,汽配行业代表了我县工业化的先进水平,代表了我县工业发展方向,并最终带动全县工业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5 页 共 7 页 向信息化、自动化的提升。 ⑶尽管汽配企业户数不多,而增加值、实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