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乡新路新策建设新农村报告(doc)-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到户电价 元 /度,为群众减负 90 万元,户均减负 85 元;在全乡范围内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公示和清理整顿,对辖区内的 100 余家企业进行了劳动保障执法年审,协助企业与 688 名企业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投入资金 万元,救济困难户 460 余户 1700 余人等。 三是劳务输出拓宽增收渠道。 针对农村劳动力信息不灵、覆盖面不广的问题,我们采取乡外建立稳定的信息平台和乡内建立劳务档案两条措施,健全了乡、村、组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转移输出。 通过二、三产业“带”,龙头企业“引”,劳力输出“ 送”,三管齐下,拓宽劳动力输移空间,畅通农户增收致富渠道。 今年上半年,全乡转移劳动力 5400 人,人均收入 2800 元,实现劳务收入 1512 万元。 四是传统种养殖保值增收。 目前,全乡花卉面积已发展到 515 亩,露地蔬菜 1071 亩,慈菇、茭瓜、莲藕等水生蔬菜 3600 亩,种植业人均增收 40 元。 全乡肉禽出栏 万只,生猪出栏 54605 头,仔猪出栏 15 万头,商品鱼产量 1860 吨,其中名特优稀水产品总产量达 450 吨。 今年 1— 7 月,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 18332万元,同比增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2187 元,同比增 11%。 三、以乡风文明为重点,让新风树起来。 一是教育优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近年来,全乡累计投资 1146 万元完成了9 所小学的危改工程和乡二中教学楼、学生宿舍建设及校园的绿化美化,全乡乡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教学环境和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成果已连续 21 年保持全区乡镇第一的好成绩。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风尚。 全乡共创“十星级文明户” 1022 户,占全乡总户数的 %;创省级文明村 1 个、市级文明村 1 个、区级文明小城镇 1 个、区级新型文明村 4 个。 有 4 个村委会、 11个村组建起了老年人 活动室,有 7 个村、组建起了文化广场。 完成了平江街绿化美化、乡政府大院、国土资源所、水务所、派出所、交警中队的改造工程和乡司法所办公楼、卫生院门诊大楼、乡敬老院建设,营造了聚集人气、吸纳财气、提升旺气的优良环境。 三是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广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