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交工混凝土有限公司年产20万m3混凝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50页)-工程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m3/a) 粉尘排放量 容量200t 4 只 布袋除尘器 2020 4 20200 100 5040 t/a 粉尘排放量。 c、 散装水泥车放空口产生的水泥粉尘: 散装车放空口在抽料时有粉尘产生。 根据资料:每次粉尘产生量为 2~5kg。 本项目水泥消耗量 万 t,按 20t/车计,全年运输车辆次为 3670 辆次。 放空口产生水泥粉尘按 3kg/辆次计 ,合计发生量。 d、沙堆场风力起尘源强 根据有关调研资料分析,沙堆场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是粒径较小的沙粒、灰渣在风力作用下起动输送,会对下风向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主要计算沙堆风力起尘源强。 沙堆起尘年排放量 沙堆源强计算公式如下: 1)沙堆的可起尘部分 所谓可起尘部分,系指粒径为 2~ 6mm(平均粒径为 4mm)的沙颗粒。 它一般在沙中占 %,在可起尘部分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百分数见下表。 沙的可起尘部分中 100um的约占 %, 75um的约占 %, 10um 约占 % 不同 粒径颗粒物的百分数 粒径范围( um) 6000~2020 2020~ 900 900~500 500~280 280~180 98~ 65 65~ 45 45~ 38 38 平均粒径( um) 4000 1450 700 390 230 82 55 42 24 百分含量 % 累积百分数 % 2)起动风速 沙场中的 沙粒只要达到一定风速才会起尘,这种临界风速成为起动风速,它主要同颗粒直径及物料含水率有关。 对于露天沙堆来说,一般认为,堆沙的起动风速为 ( 50m 高处),则其地面风速应为。 杭州市全年大于 率为 %。 3)沙堆起尘量计算 计算模式采用修正后的《秦皇岛沙石料装卸中对起尘机理扩散规律的研究》推荐的起尘公式: Qi=( ViVo) 3**fi*a Q=∑ Qi 式中: Qi——i 类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 kg/a Q——沙场年起尘量, kg/a G——沙场储沙量, Vi——35 米上空的风速, m/ Vo ——沙粒起动风速,取 W——沙含水量, % fi——i 类风速的年频率 a ——大气降雨修正系数 经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沙的含水率对沙堆的起尘量影响极大,当含水率从 4%,8%增加到 10%,起尘量从 、。 沙在装卸过程中更易形成扬尘,其起尘量与装卸高度 H、沙含水量 W,风速V等有关,该沙堆场装卸过程的主要环节 是汽车装卸及原沙输送。 堆取料机最高高度为 15 米,堆料时与沙堆保持保持 米的落差。 沙装卸起尘量采用下式计算 : Qy=***Gi*fi*a 式中: Qy——j 种设备 i 类不同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 kg/a Q——沙堆装卸年起尘量, kg/a H——沙装卸平均高度, m Gi——j 种设备年卸沙量, t m——装卸设备种类 Qi——i 类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 kg/a G——沙场储沙量, t Vi——35m上空的风速, m/s W——沙含水量, % fi——i 类风速的年频率 a——大气降雨修正系数 经计算沙场装卸和沙堆起尘量,当含水率为 10%时约为 2t/a。 当含水率为 8%时约为 6t/a。 当含水率为 4%时约为 24t/a。 汽车道路扬尘量按经验公式估算: Qi=** Q=∑ Qi 式中: Qi=每辆汽车形式扬尘量( kg/km辆) Q——汽车运输总扬尘 V——汽车速度( km/h) W——汽车重量( T) P——道路表面粉尘量( kg/m2) 本项目沙年短线运输量约为 万吨,车型以五吨为主,平均每年需 万辆次,国产五吨载重卡车空载时自重 吨,满载时是 吨左右,进出沙场取其平均值 W=7 吨。 汽车在沙场内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 10km/h,在沙场内行驶距离约为 次。 道路表面沙粉辆未经人工清扫时约为 ,经人工清扫后约为 kg/m2,根据上述参数可计算得到厂内汽车扬尘量在道路清洗前为 吨 /年。 清扫后为 吨 /年。 道路清扫冲洗的除尘率为 %。 经过上述计算,本项目厂 区内扬尘总量如下: 原沙含水率为 4%时扬尘率为 吨 /年,约占耗沙量的 %。 原沙含水率为 8%时扬尘率为 吨 /年,约占耗沙量的 %。 原沙含水率为 10%时扬尘率为 吨 /年,约占耗沙量的 %。 若沙的输送和堆存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采用任何防尘措施,起尘量可达装卸 量的 %即 70 吨 /年。 项目合计粉尘产生量为 ,其中有组织粉尘产生量为 1008t/a;粉尘排放量为 ,其中有组织排放量为 t/a。 ( 3)噪声污染因素分析 本项目噪声主要 来源于装载机、搅拌楼、运输车辆、水泵、物料传输装置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噪声。 搅拌机机型先进,噪声较小;皮带输送机、水泵噪声相对较小;螺旋输送机正常运行时的噪声较小,但如因堵料等原因运行不畅时,噪声较大。 所用设备噪声级如下。 表 各整体声源的平均噪声级 设备名称 数量 LAeq 备注 搅拌机 1 75~90 皮带输送机 2 65~70 螺旋输送机 1 65~70(正常工况) 80(堵料) 水泵 2 70~75 混凝土运输车 22 70~75 散装水泥运输车 70~75 装载机 1 77~86 载荷大时声级较大 本项目运输车辆均为大吨位载重车,噪声级数值较大。 声波特点为以低频声能 为主,故传播距离较大。 ( 4)固废污染因素分析 本项目固废物主要来源有废弃的砂石料、废弃的混凝土,各类废水产生的沉淀物以及职工生活垃圾等。 生产废料主要有不合用的砂石料及剩余的少量混凝土。 其产生量直接取决于生产管理。 通过提高原料进货把关能力,可杜绝不合格砂石料入厂;通过改善生产经营信息流的传输效率,可使剩余混凝土发生量减少。 剩余混凝土浇铸预制板或其它预制物件出售。 消除需废弃的不合格原料。 实践证明省内许多混凝 土搅拌站基本无生产废料产生。 废水产生的沉淀物:由搅拌机和混凝土运输车冲洗水夹带的沉淀物 576t/a。 晾干后可作为填方材料外运处理。 根据省内混凝土搅拌站的经验,可添加约 30%水泥和骨料制成约 ,用于铺设次要道路及围墙。 职工生活垃圾以每人每天 计,年产生量约 3t 左右。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则本项目共产生固体垃圾 579t/a。 ( 5)“三废”防治措施 废水:企业拟在搅拌楼周围及厂区边界设置两道集水沟,搅拌楼的西南侧设置废水沉淀池,搅拌楼及混凝土运输车、地 面冲洗水集中在池中,经沉淀后可循环使用。 厂区采用不冲水卫生公厕,污水用作附近农田农肥,不排放。 项目所建沉淀池要求一备一用,并采用钢砼结构,废水处理流程如下图: 污水 地沟或坡降 调节池 初沉池 混凝沉淀 二沉池 回用 设计处理水量: 15180t/a,。 污水处理系统水力停留时间: 24h。 初沉池设计尺寸约 50m3,调节池 250m3,混凝池 80m3,沉淀池 80m3,二沉池200m3,以 FeSO Fe2(SO4)3为混凝剂。 采用以上工艺处理后,类比同类企业杭州冠宇混凝土搅拌公司(已采用废水回用工艺),污水可以实现零排放 废气:砂料堆按照一定比例设置喷嘴,定期喷水,保持砂堆表层湿润。 保持表层含水率 ≥%;清洗、冲洗汽车运输道路,保持地面清洁,可有效降低地面动力起尘;水泥筒库呼吸孔采用单机布袋除尘;要求散装水泥车抽料时,用毡料布袋手工扎紧放空口,使水泥不能散失。 固体废弃物:生产剩余混凝土可制成预制板或其它预制件出售;废水产生沉淀物可添加约 30%水泥和骨料制成低强度水泥砖块外售;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外运至垃圾填埋场。 环保投资概算 : 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表 序号 分类 治理措施 数量 投资(万元) 备注 1 废气治理 布袋除尘器 4 30 2 废水治理 废水回用装置 1 10 总计 40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生产浓度 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单位) 大气 污染物 无 组 织 排 放 运输车辆起尘 粉尘 抽料时放空口产生的水泥粉尘 砂堆扬尘 有组织排放 水泥筒库顶呼吸孔及库底粉尘 1008 t/a t/a 合计 t/a t/a 水 污染物 搅拌机、运输车辆、作业地面清洗 SS 3000 mg/L 固体 废物 职工日常生活、生产、废水处理 废弃的砂石料、废弃的混凝土 少量 - 各类废水产生的沉淀物 576t/a 0t/a 生活垃圾 3 t/a 0t/a 噪 声 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搅拌楼、运输车辆、水泵、物料传输装置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噪声,最高噪声级约为 90dB。 其 他 —— 主要 生态 影响 ——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 影响简要分析 : 本项目选择地原为废弃土地,主要是建筑垃圾和噪声造成的影响。 噪声:主要为施工过程中,建筑机械和工人产生的噪声。 机械噪声对声环境影响较大,项目建设地附近存在居民区,夜间应严格禁止使用高噪声设备,施工单位在施工安排上需提高重视,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 装修粉尘:装饰材料加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粉尘,应避免在自然风作用下对外界产生影响;地面需经常实施洒水抑尘,有效地控制粉尘,尽可能减少对工人的影响。 建筑垃圾:工程完工后,会有不少废建筑材料。 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不要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应集 中妥善处置。 施工污水: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施工污水和工人生活污水,建筑工人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约 4m3/d,主要污染因子为 CODcr、 BOD5 和 SS 等,由于建设期市政管网还未完成,因此应设置临时公厕,定期由粪车拉走放入市政污水管网内,则对环境影响不大。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 水环境影响分析 由工程分析可知,该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工艺废水排放。 企业在搅拌楼周围及厂区边界设置了两道集水沟,搅拌楼的西南侧设置了钢砼结构废水沉淀池,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