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姑娘山庄维修项目工程施工方案(83页)-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磨光遍数等工序照旧,故不会影响面层的光洁度,也不会发生分格嵌条的松动。 ( 15)普通水磨石面层磨光遍数不应少于三遍,高级水磨石面层应增加磨光遍数和提高油石的号数,具体可根据使用要求或按设计要求而确定。 ( 16)水磨石面层应使用磨石机分次磨光,先试磨,后随磨随洒水,并及时清理磨石浆。 头遍采用 54号、 60号、 70号油石磨光,边磨 边加水冲洗、边用 2m靠尺检查平整度,要求达到磨透、磨平、磨匀,无 花纹道子,全部分格嵌条外露。 磨后将泥浆冲洗干净。 经检查合格后,用同色水泥浆满涂抹,以填补面层表面呈现的细小孔隙和凹痕,孔眼大或脱落的石粒应用石粒补齐或嵌补,适当养护后再磨,常温养护 2~3d,低温及冬期施工需养护 5d以上。 第二遍采用 90号、 100号、 120号油石磨光,要求磨到表面光滑为止,其他同头遍。 第三遍用 180号、220号、 240号油石磨光,要求达到磨至表面石子粒径显露,平整光滑,无砂眼细孔。 用水冲洗后晾干,涂抹草酸溶液(热水:草酸= 1: 重量比,溶化冷却后使用)一遍。 当为高级水磨石面层时,在第三遍磨光后,经满浆、养护,继续进行第四、第五遍磨光,油石则采用 240~300号,以满足使用要求。 ( 17)水磨石面层上蜡工作,应在不影响面层质量的其他工序全部完成后进行。 可用川蜡 500g,煤油 2020g放在桶里熬至 130℃ (冒白烟)。 使用时加松香水 300g,鱼油 50g调制,将蜡包在薄布内,在面层上薄薄涂一层。 待干后再用钉有细帆布(或麻布)的木块代替油石,装在磨石机的磨盘上进行研磨;或用打蜡机打磨,直到光滑洁亮为止。 上蜡后铺锯末进行养护。 ( 18)水 磨石面层完工后,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碰撞面层。 ( 19)磨石机在使用时,应有安全措施,防止漏电、触电等事故发生。 开机时,胶皮线应架空绑牢,配电盘应有漏电掉闸设备。 ( 20)水磨石面层也可改安放分格嵌条为切割分格的施工方法。 其特点是:采用切割分格能有效的消除安放分格嵌条水磨石面层施工中常见的分格嵌条显露不清、压弯以及分格嵌条两边和十字交叉处石粒显露不匀和空鼓等质量通病,保证质量,提高工效,缩短工期等。 适用于一般现浇水磨石面层,特别是大面积现浇水磨石面层,如展览馆、会堂和车间等建筑地面工程。 施工方法是在水磨石面 层磨光头遍上浆待浆干后,用大理石切割机按面层上弹出的分格线切割出深 5mm的分格缝,再嵌以调配好的 108胶水泥颜色浆(或无颜色浆)经细磨、酸洗、上蜡出亮等工序,即成平整光亮、素雅朴实、分格效果与安放分格嵌条相同的水磨石面层。 第七节、脚手架工程 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 1)、外脚手架采用ф 48 钢管立柱,扣件连接方式进行搭设, 搭设外脚 材料均采用合格产品; ( 2)、 外脚手架搭 设的设计按安全技术手册有关内容进行;立杆横距 b=, 立杆纵距 =,内立杆距建筑物外墙 b1=;脚手 架步距 h=,铺设压 制钢木脚手架板层数 3 层;脚手架与建筑主体结构 , 连接点布置,竖向间距 H1 = 2h=,水平距离 L1= 3L=;直接搭设外架 ( 3)、外脚手架搭设方法 a、 将基脚处理平整,木垫枋按规定设置,不悬空,局部将其放在素砼垫块上; b、搭设顺序 摆放扫地杆→逐根树立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小横杆并与立杆和扫地杆 扣紧→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 安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在装设连墙杆后 拆除)→ 安最后一步大 横杆和小横杆→安连墙杆→接立杆→加设剪刀撑→ 铺钢脚手板→绑扎防护栏杆及挡脚板,并挂立网防护。 b、 双排管小横杆离开墙面 50~100mm,各杆件相交伸出端头大于100mm; d、剪刀撑按规范要求进行设置,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节点的距离不大于 200mm; 最下面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大于 500mm; e、随砌墙随即设置连墙杆与墙锚拉; f、此架兼作安全检防护架立面及底面满挂绿色密目尼龙安全网;在第二层结构 面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通道口设一道宽 3m 的水平防棚;水平防护棚满铺七层竹 胶板一层、 5cm 厚木跳板一 层以确保安全;整个工程四面均用密目安全网及五层 竹胶板封闭,以防杂物落下伤人,楼梯主要通道口上均用钢管搭安全防护架,上 铺 5cm 厚木板及竹胶板。 内架施工方案: 围护墙内隔墙的砌筑及抹灰采用双排钢管架,天棚抹灰及装饰、油漆涂料工 程采用钢管满堂架,小房间采用木高凳解决。 架子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 按《建筑施工安全检验及评定标准》进行,达到优良标准。 第八节、砌筑工程 (一) 实心页岩砖施工方案 工艺流程: 选定合格砌块 ⇒拌制砂浆 ⇒确定组砌方法 ⇒排砖撂底 ⇒砌筑 ⇒抹防潮层。 砌筑方法: 墙体砌筑采用 一顺一丁砌筑方式。 ( 1)、 砌筑前应先弹出墙身中线及边线,同时弹出门框洞口位置,分层砌筑时, 将轴线引到上 层平面 重新弹线定位。 ( 2)、 砌筑前 摆 砖撂底决定组砌方式,根据墙身长度,用砖块试摆,要求排砖搭错缝合理,丁头灰缝大小均匀,减少打砖。 ( 3)、 砌筑墙壁大角是确定横纵墙两平面的横平竖直的主要依据,砌墙先立角,但先砌的墙角高出墙身不要超过五线砖,墙转角处两边应同时砌筑。 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 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 分段位置在变形缝处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纵向墙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 预埋拉结筋。 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小于 500cm,末端应加 90 度弯勾。 砌筑除根据皮数杆掌握灰缝厚度外,还要使用线锤、水平尺,勤吊勤靠(估算三线一吊,五线一靠)然后向两个方向拉通线砌墙身,砌筑墙身应分段施工,两个墙体施工段之间的高差,不得超过一层高或 4m。 ( 4)、 砌筑砂浆的稠度为 57cm,灰缝厚度宜为 10mm,但不得大于 12mm,也不应小于 8mm,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低于 80%。 竖向灰缝宜采用挤浆或加浆方法,不得出现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 5)、 凡现浇 钢筋砼 柱与砖墙交接处、砖墙大角、纵 横墙交接处均沿墙垂直高 @500 设置 拉结筋沿墙垂直灰缝通设,每边埋入墙体长度不小于 1000mm(或按设计要求)。 末端并设有 90 度弯勾,埋在墙内的拉墙筋应由钢筋工校直。 构造柱砼应在各方砖墙砌筑之后浇灌,以便与砖墙连成整体。 ( 6)、 墙体大角、独立门垛、内外墙转角处,均要求拉通线,以控制门窗洞口和控制砌砖不杀线。 ( 7)、 砖墙留槎,要求外墙大角设踏步槎,每 1m 高抄一次水平,要求误差在 177。 10mm 内。 ( 8)、 砖墙上需预留孔洞,应在砌筑过程中预留,严禁事后开槽凿洞,对于预留孔洞 ≥300mm ,应设置过梁或钢筋 砖带 ,钢筋用 2Ф8 ,消防、通讯、水电的预留孔具体详 设计 图纸。 ( 9)、 进场 的砖 严格检查几何尺寸和质量,有无出厂合格证、有无弯曲裂纹,颜色是否均匀、规格是否一致,是否焙烧过火 或 欠火变色。 承重墙应基本采用整砖砌筑,半截砖尽量用于非承重墙部位,砌墙时灰浆应随砌随收,避免灰耳朵凝固后,影响抹灰操作。 ( 10)、 砖墙内预埋门的木砖必须经沥青防腐,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设置。 ( 11)、 砌砖前:砖必须用水湿润,不能干砌筑,以免失水影响砂浆的强度。 墙体砌筑 砌块砌筑施工前,根据墙位置弹出墙身边线,开始砌筑时预先进行摆 放,排出灰缝宽度。 同时考虑门窗位置等的影响,使砌块的竖缝相互错开,在同一墙面上各部位的组砌方法统一,并使上下一致。 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对不能同时砌起而必 须留搓时,砌成斜搓,其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2/ 3,也可留设阳搓,但于墙的灰缝中预埋拉结钢筋。 墙中的洞口、管道、沟槽、预埋件等,于砌筑时正确留设或预埋。 墙面根据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装修方式。 抹灰粉刷墙面,涂料墙面按常规方法施工,踢脚亦相应选择各种相配形式。 (二)空心页岩砖施工方案 作业条件 主体分部中承重结构已施工完毕,已经 有关部门验收。 弹出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线,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立皮数杆:宜用 30mm40mm 木料制作,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木砖、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 皮数杆间距 15~ 20mm,转角处均应设立,一般距墙皮或墙角 50mm 为宜。 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根据最下面第一皮砖的标高,拉通线检查,如水平灰缝厚度超过 20mm,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找平或砍砖包合子找干。 常温天气在砌筑前一天将砖浇水湿润,冬期施工应清除表面冰霜。 砂浆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准备好砂浆试模。 操作工艺 砌筑前,基础墙或楼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根据设计图纸各部位尺寸,排砖撂底,使组砌方法合理,便于操作。 拌制砂浆: 砂浆配合比应用重量比,计量精度为,水泥 177。 2% ,砂及掺合料177。 5%。 宜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 → 水泥 → 掺合料 → 水,搅拌时间不少于。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或水泥混合砂浆一般在拌合后 3~ 4h 内用完,严禁用过夜砂浆。 每一楼层或 250m3 砌体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应作一组试块(每组 6 块),砂浆材料、配合比变动时,还应制作试块。 砌空心砖墙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交接处咬槎搭砌,掉角严重的空心砖不宜使用。 水平灰缝不宜大于 15mm,应砂浆饱满,平直道顺,立缝用砂浆填实。 空心砖墙在地面或楼面上先砌三皮实心砖,空心砖墙砌至梁或楼板 下,用实心砖斜砌挤紧,并用砂浆填实。 空心砖墙按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过梁或现浇混凝土带。 各种预留洞、预埋件等,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避免后剔凿。 空心砖墙门窗框两侧用实心砖砌筑,每边不少于 24cm。 转角及交接处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斜槎高不大于。 拉通线砌筑时,随砌、随吊、随靠,保证墙体垂直、平整,不允许砸砖修墙。 第九节 内外墙抹灰工程 施工流程: 基层处理→吊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墙面冲筋(设置标筋 ) →做护角→抹水泥窗台板→抹底灰→抹中层灰→抹水泥砂浆罩面灰 (包括水泥踢脚板、墙裙等 ) →抹墙面罩面灰→养护 一、 操作工艺 1. 基层处理 : 吊直 , 套方 , 打墩 , 墙面冲筋 , 抹底层灰和中层灰等工序的做法与墙面抹纸筋灰浆时基本相同 , 但底灰和中层灰用 1: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涂抹 , 并用磨板搓平带毛面。 在砂浆凝固之前 , 表面用扫帚扫毛或用钢抹子每隔一定距离交叉画出斜线。 2. 抹水泥砂浆面层 : 中层砂浆抹后第二天 , 用 1: 水泥砂浆或 按设计要求的水泥混合浆抹面层 , 厚度为 5~ 8mm。 操作时先将墙面湿润 , 然后用砂浆薄刮一遍使其与中层灰粘牢 , 紧跟着抹第二遍 , 达到要求的厚度 , 用压尺刮平找直待其收身后 , 用灰匙压实压光。 为防止出现墙面花 , 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配合比应注意 , 水灰比不能过大 ,要按交底控制水灰比。 3. 大面积外墙抹次施工 , 在施工前必须先吊线 , 四个大角及长度大于 6m 的大墙面 , 高低不平处先剔凿 , 同时水平方向也要求挂通线 ,在每一层楼面进行分缝 , 防止外墙面抹灰的收缩裂缝 (外窗框与墙体间缝隙一定要在大面积抹灰前填堵好 , 防止空鼓及渗水 )。 罩面抹灰时 , 用力要轻重一致 , 用抹子先圆弧形抹 , 然后上下抽拉 , 要求方向一致 , 这样不易留下抹纹。 二、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空鼓、裂缝 : 加气混凝土墙面抹灰 , 最常见通病之一就是次层与基体之间粘结不牢、空鼓、裂缝。 主要原因是基层清扫不干净 , 用水冲刷 , 湿润不够 , 不刮素水泥浆。 由于砂浆在强度增长、硬化过程 , 自身产生不均匀的收缩应力 , 形成干缩裂缝。 改进措施 , 可 采用喷洒防裂剂或涂刷掺 107 胶的素水泥浆 , 增加粘结作用 , 减少砂浆的收缩应力 , 提高砂浆早期抗拉强度 , 改进抹灰基层处理及砂浆配合比是解决加气混凝土墙面抹面空鼓、裂缝的关键。 同时砂浆表面抗拉强度的提高 , 足以抗拒砂浆表面的收缩应力 , 待砂浆强度增长以后 ,就足以承受收缩应力的影响 , 从而阻止空鼓、干缩、裂缝的出现。 : 抹灰层的厚度大大超过规定 , 尤其是一次成活 , 将抹灰层坠裂。 抹灰层的厚度应通过冲筋进行控制 , 保持 15~ 20mm 为宜。 操作时应分层、间歇抹灰 , 每遍厚度宜为 7~ 8mm, 应在第一遍灰终凝后再抹第二遍 , 切忌一遍成活。 , 预埋木砖间距大 , 木砖松动 , 反复开关振动 , 在窗框两侧产生空鼓、裂缝 : 应把门窗塞缝当作一个工序由专人负责 , 木砖必须预埋在混凝 土砌块内 , 随着墙体砌筑按规定间距摆放。 加气混凝土墙体的门框周边宜做成钢筋混凝土小柱 , 小柱内预埋木砖最为妥当。 第 十 节、安装工程 主要工序交叉施工原则及措施 ( 1)、结构施工与粗装修的插入交叉施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