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音乐厅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1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队休息室等,辅助用房包括排练厅、琴房、办公等,设在于音乐厅相连的室外看台下部的办公区内。 观众服务用房 徐州音乐厅在 标高层为观众主入口,设置入口大厅、休息厅、衣物存放 间、贵宾休息室、观众用卫生间,及无障碍专用卫生间的等观众服务用房。 楼座层也设有观众用卫生间,及无障碍专用卫生间的等观众服务用房。 后勤设备用房 后勤设备用房集中布置在177。 标高层北侧,由室外看台下办公区入口进入。 自成一个功能分区并远离观众厅,减少了设备机房对音乐厅的干扰,同时缩短机房之间的连通管线,从而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演播室 考虑到使用方电视台的演播要求,共设计八个演播室,在 17 标高层设置 1 个大型、 2 个中小型演播室,在 标高层设置 2个中型、 3 个小型演播室。 三 、 剖面设计及竖向交通设计 剖面设计 本建筑为地下三层、地上五层的多层建筑,地上各层层高为: 177。 , , 标高层 , 标高层 米,舞台栅顶距地高 ,舞台屋面为斜屋面,距地平均高度 ,观众厅主体建筑总高度为。 地下各层层高为:乐池机械仓底坑深 ,设两层平台,一层平台层高,二层平台层高 ;舞台台仓底坑深 ,设一层平台,层高。 竖向交通设计 电梯 : 2 部 客用型 自动扶梯: 4 部 楼梯 : 4 部 封闭楼梯间 四、 立面设计 徐州音乐厅外型以徐州市花紫薇为创作原型,设计八片形如花瓣的玻璃幕墙,每片幕墙约 2/3为透明,约 1/3为钛金板。 建筑与其身后清澈的云龙湖水、逶迤连绵的云龙山互为映衬,建筑形态婀娜轻盈,宛若镶嵌在湖中的一朵瑰丽奇葩。 第四节 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20 18 《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20 《砌体结构没计规范》 GB50003- 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S50011- 20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2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94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 2020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 94 二、 作用与荷载 徐州地区基本风压。 徐州地区抗 震设防烈度为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本工程抗震设计按 7 度设防。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楼层均布使用 活荷载标准值: 上人屋面 KN/m2 不上人屋面 KN/m2 厕所、过街桥、门厅、走廊 KN/m2 会议室、办公室、值班室、接待室 KN/m2 机房、变配电室 KN/m2 舞台 KN/m2 有固定座位的看台 KN/m2 楼梯间:与服务范围内楼层活荷载取值相同 三、结构设计 19 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座看台采用大悬挑粱结构。 屋面采用大跨度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 花瓣形外墙采用管式钢桁架,每一瓣花瓣均为球体的一部分,易于找形和施工。 钢结构和主体之间的连接采用铰接的形式。 基础可根据地质勘探结果,本着经济、安全的原则,选择采用适宜的基础形式(待地质勘探后,再行确定)。 第 五 节 电气 设计 一、电气 工程设计方案 设计依据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 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 95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2020 修订版)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 98( 2020 修订版)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 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94( 2020 年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I6- 92 供电 电源 本工程最高电力负荷等级为二级, 供电电源由市政供电系统110KV 变电所直接供给。 本工程总装机功率 3423KW,需配备 2 台2020KVA 变压器。 由室外变配电室不同变压器的低压侧引来两回路电源至本楼首层的配电室。 配电室低压配电柜为上进上出线。 供电系统 此工程为一类建筑物,用电属二级负荷,部分负荷如消防设备、 20 应急照明、通讯及电梯等属一级负荷。 该项目拟采用城市电网两路独立的 10KV 电源供电,以地下电缆埋敷方式引入变配电室,设置方式为高供低计,分别计量。 项目建筑物顶部设避雷带和避雷网,以保护建筑物及屋面通讯设备。 引下线可利用柱内钢筋,接地极利用桩基基础内的钢筋。 配电室的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中间设联络开关。 平时两段 母线单独运行。 其中当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通过联络开关将需要供电的负荷手动切换到另一段母线上。 母联开关与两路进线开关联锁。 低压总开关设长、短延时过电流保护。 其它断路器设置过载长延时、短路瞬时脱扣器。 照明 本工程设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20,主要场所照度如下表所示: 房间名称 照度( lx) 功率密度值( W/m) 消防控制室、网络机房 500 18 办公室、贵宾休息室、排练厅 300 11 配电室、电控室、耳光室、灯光控制室、布景制作间、乐队休息室 200 8 冷冻机房、电梯前厅、化妆室(化妆台加局部照明 50lx)、观众厅 150 7 咖啡厅、酒吧、休息室、生活水机房、空调机房、新风机房、库房、入口大厅等 100 7 走廊、卫生间 50 5 办公室、消防控制室、网络机房等设高效节能格栅荧光灯嵌入式安装,配置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大于 ;走道采用紧 21 凑型高功率因数节能筒灯嵌入式安装;机房采用控制型荧光灯吊链安装。 观众厅的前厅和走廊等直接为观众服务的房间,采用在值班室集中控制,其它房间采用就地直接控制。 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和备用照 明,采用区域集中电源 EPS作为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90min。 防雷接地及安全保护措施 在建筑物屋顶女儿墙上设避雷带。 屋顶避雷连接线网格不大于 10 10m或 12 8m。 高出屋面的金属管道、风机基座、排气道等均与避雷带焊接在一起。 引下线利用柱内两根大于Φ 16主筋,引下线间距平均不大于 18米。 利用建筑物基础做接地装置。 电气系统(如配电室、电梯导轨、消防控制室等)接地与 防雷共同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小于。 进出建筑物的铠装电缆外皮、钢管以及各种金属管道设备,应在进出处与接地装置做可靠的总等电位联结。 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为 30mA,动作时间不超过。 在强弱电竖井内敷设一条 40 4镀锌扁钢作接地保护线用。 第 六 节 弱电设计 通讯系统 通讯以直线电话为主。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根据本工程的重要程度,按一级保护对象进行设计。 采用控制中 22 心报警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设备间子 系统构成。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 本系统主要为满足办公等功能要求而设置。 公共广播系统 在门厅、走廊、咖啡厅等公共场所设置服务性广播系统,满足以欣赏性音乐类广播为主的要求。 安全防范布线 主要为电视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本系统监控范围包括:对制冷站、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动力设备和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力系统、电梯以及对公共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运行工况进行必要的监视和联动控制。 智能化系统集成 对各个子系统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对弱电系统的运行进行 优化控制。 第 七 节 给排水设计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 8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 86)。 2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 87)。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 9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 97)。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规程》( CJJ29- 98)。 水源 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路独立水源,管径为 DN150~ 200MM。 供水系统 ( 1)室外供水 室外环状供水管网为生活、消防供水网,室内低区供水、 高区生活用水调节水箱进水及消防水池进水管均由室外环状水管网上接出。 ( 2)室内供水 生活用水供水系统充分利用 市政管网的压力,采用分区供水的形式,各区生活用水供水点的压力控制在 ~。 排水系统 ( 1)室外排水 室外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放方式。 室外地面雨水通过雨水井,经室外雨水暗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网中;室外污、废水排放系统由污水井、化粪池、隔油池、暗埋污水管组成。 化粪池收集室内卫生间污水、废水,经在构筑物沉淀发酵后,与经隔油池隔油后的厨房废水一起通过污水井及埋设暗管排至市政污水管网中。 ( 2)室内排水 项目内的公共卫生间采用污、废水合流排放,淋浴间采用污、废水分流排放。 室内污、废水经集水坑收集由泵提升或重力流的方式直 24 接排入室外污水管网中。 第 八 节 消防 一、防火分区和建筑构造 防火分区 本工程按水平、竖向主要分为六个防火分区。 第一 ~第三防火分区为竖向分区,其余为水平分区。 (1)观众厅部分为第一防火分区,面积为 平方米,池座部分有四个安全出口,楼座部分有两个安全出口; (2)舞台部分为第二防火分区,面积为 平方米,台仓、一层舞台、天桥均有两个安全出口; (3)观景平台上下相通部分为第三防火分区,面积为 平方米,每层均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口; (4)177。 标高层设备用房及服务用房区为第四防火分区,面积为 平方米,有三个安全出口; (5) 标高层设备用房区为第五防火分区,面积为 平方米,有四部疏散楼梯。 (6) 标高层左下角贵宾休息室与设备用房部分为第六防火分区,面积为 平方米,有一部疏散楼梯,另一个安全出口直通第三防火分区。 建筑构件 剧院舞台与观众厅之间的隔墙耐火极限≥。 舞台 台口设置防火幕,舞台主台通向各处洞口均为甲级防火门。 舞台与后区部分的隔墙及舞台下部台仓的周围墙体耐火极限≥ 25。 舞台内的天桥、渡桥码头、平台板、栅顶均采用不燃烧体,耐火极限≥。 观众厅吊顶内的吸声、隔热、保温材料均采用不燃材料。 观众厅的天棚、墙面、地面装修材料均不低于 A1级。 剧场检修马道均采用不燃材料。 观众厅及舞台内的灯光控制室、面光桥及耳光室各界面构造均采用不燃材料。 舞台内所有幕布均为 B1级材料。 后区与主舞台之间洞口设防火隔音幕,耐火极限≥。 防火墙、隔墙、楼板的选材和设置 均满足防火规范规定。 大厅金属顶棚结构及玻璃幕墙采用钢结构的部分采取喷防火涂料、外包不燃材料等措施。 竖向管道井的井壁耐火极限≥ ,其所设检修门的均为丙级防火门,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做防火封堵,且每层楼板处做防火分隔。 二、安全疏散 (1)观众厅总容量为 1055座,其中池座 605座,一层楼座 269座,二层楼座 181座,楼座与池座分别布置出口,每层楼座均有两个安全出口,池座有四个安全出口,第一层包厢有两个安全出口,所有出口均匀布置;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 250人;观众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 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 30 米,池座疏散走道总宽度 ,楼座疏散走道总宽度 3m。 (2) 观众厅出口门、疏散外门及后台疏散门均为双扇平开门,净 26 宽≥ 米,向疏散方向开启,踏步均在 米以外,门洞上方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3) 观众厅外疏散通道平坦通畅,隔墙耐火极限≥ ,装修材料天棚不低于 A 级,墙面和地面不低于 B1 级,装修材料在燃烧时不产生有毒气体。 (4)后台有两个直通室外的出口。 (5)乐池、台仓出口不少于两个。 三、疏散楼梯 (1)本建筑共有四部疏散楼梯,均为封闭楼梯间,顶部在侧墙开窗;每层均 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满足建规第 定。 (2)疏散楼梯踏步宽度不小于 ,高度不大于 ,连续踏步不大于 18 级,扇形梯段离踏步窄端扶手水平距离 处踏步宽度不小于 ,宽端扶手处不大于。 四、消防控制室及其他 本建筑在首层西侧设有消防控制室,紧邻外墙,并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第 九 节 暖通设计 观众厅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二次回风方式,下送上侧回,屋顶排风。 在池座和楼座下面分别设土建静压箱通过座椅下送风口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