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馨苑经济适用房一期5号楼施工组织设计(106页)-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确的确定出砌筑时墙体的轴线。 准备好在砌筑过程中,各种工具和人员的数量,合理进行分工。 同时材料员应配合施工人员做好材料的准备。 同时施工人员应对基础施工中的各专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 组织好各班组的工作,协调好交接工作的关系。 大放脚的砌筑要求 本工程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 B 级。 在砌筑前,要组织相应的人员对砖进行浇水润湿充分, 常温施工时,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 , 保证在砌筑过程中水泥砂浆的水 灰比,从而保证质量。 在各门窗洞口、四大角以及转角处应设置皮数杆。 在大放脚的砌筑中,采用“三一砌筑法”,同时采用“二一间隔收”。 砌体砌筑时砂浆必须饱满,梁下支承处砌体中严禁采用半砖或断砖。 在 177。 以下,采用强度等级为 M15 的水泥砂浆砌筑;同时采用强度等级为 MU15 进行砌筑。 在大放脚 的砌筑过程中,应保证砂浆饱满,接槎牢靠,横平竖直,灰缝均匀。 基础大放脚两边收退 要均匀,砌至墙身时,要拉通线检查轴线及边线保证墙身轴线位置正确 同时要对照皮数杆的砖层的标高,如有高低偏差时,应在水平灰缝中 逐渐调正,使墙的砖层与皮数杆砖层相一致。 本工程采用不等高式大放脚。 不等高式大放脚是两皮一收与一皮一收相间隔,即砌两皮砖,收进 1/4 砖长,再砌一皮砖,收进 1/4 砖长,如此反复 砂浆严格按照配合比过磅配制,计量要准确,采用机械拌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 分钟。 砌体砂浆必须饱满密实,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 80%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 4 小时内使用完。 组砌方法应正确。 砖基础砌筑前将混凝土垫层表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若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 20 mm 时应先用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豆石处理或用 砂浆找平。 基础大放脚两边收退要均匀,砌至墙身时,要拉通线检查轴线 及边线保证墙身轴线位置正确,同时要对照皮数杆的砖层的标高,如有高低偏差时,应在水 平灰缝中逐渐调正,使墙的砖层与皮数杆砖层 相一致。 轴线控制方法 在砌筑时,利用经纬仪在所设置的控制桩处,将建筑物的各主轴线引测到垫层上,然后通过钢尺量测的方法,对各细部的点位进行确定,钢尺量测是应将误差控制在( 1/ 3000) L 以内。 在砌筑过程中,施工人员以及班组应该随进度利用经纬仪来校核,砌筑过程中是否发生了轴线的位移。 发现错误应及时整改,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 行。 施工段的安排 由于本工程建筑基地面积为 16 80 ㎡ ,施工量较小、同时所能提供的施工面较小,则在本工程的施工段安排中,只作为一个施工段进行考虑,采用流水施工的方法进行。 基础验收准备工作 基础验收的条件是:基础已经按照图纸施工到了 177。 ,同时,在基础施工中已做好各类隐蔽工程的技术资料的完善。 通过质检部门的质量检查各项质量标准已经合格。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 施工单位做好了基础验收的各种技术与人员的准备。 验收前做好地圈梁的标高的测定以及养护工作。 基础回填 本工程土方回填土 压实 系数不应小于 0、 94。 回填土施工前,首先应进行土壤击实试验,根据回填土的最佳含水率及干容重,来确定回填用土的含水率控制范围及压实遍数。 回填前应对基础进行验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 行。 土质应优先选用原土,但回填前应检测土质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应过筛,确保粒径不大于 50mm 灰土应做到配比准确、拌和均匀、含水率适中 回填土施工时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控制在 250 mm 内。 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每层至少夯实三遍,并做到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加强对边缘部位的夯实。 回填土每层夯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根据设计要求,干容重不得小于 ,取样合格率不得小于 90%。 回填土的质量控制: 基槽取样每层按长度每 30 m 取样一组,取样部位应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填土全部完成后,应在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劣实。 管道回填土时,应对已铺设的管道进行检查,合格后再回填;为防止管道中心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选在管子周围回填夯实,并从管子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 米以上。 (二)主体工程的施工方 案 主体工程包括砌筑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 砌筑工程 ( 1)墙体砌筑高度以及组砌层数的确定 ① 底层墙体: 每 10 层砖累计按 630mm640mm 控制 现浇楼板的厚度为 80mm 底层地面初始标高为 砌筑标高 H1=+ 砌筑高度 h1=( ) = 组砌层数 n1=247。 = 层 则砌筑 45 层按每 10 层累计 630mm 控制。 45179。 630=,负 45mm,由于计算结果其负差值大于 10mm,则可以 不改变圈梁标高以及钢筋位置的前提在浇筑圈梁时直接使用混凝土填充。 ② 标准层墙体:(二层) 每 10 层砖累计按 630mm640mm 控制 现浇楼板的厚度为 80mm 二层地面初始标高为 + 砌筑标高 H2= + 砌筑高度 h2= 组砌层数 n2=247。 630= 层 则砌筑 44 层按每 10 层累计 630mm 控制。 44179。 630=,负 8m,因组砌模数的原因,墙顶标高在大于或小于理论要求标高 10mm 以内,可以通过调整墙体上部 1m 高左右的砌体灰缝大小消除此误差,保证墙顶面标 高的要求。 ( 2)墙体留槎方式和拉结筋埋设 砌砖时留踏步槎,上下层错缝,构造柱两侧留大马牙槎 ,五进五退 ,沿构造柱每隔 500 mm 设 2  6 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 1000 mm,同时拉结筋距墙边的距离为 60mm,构造柱生根于基础混凝土,柱顶到屋面圈梁,外墙到女儿墙压顶梁。 墙体可以留成直槎或斜槎;当留成直槎时,应当 每隔 500 mm 设2  6 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 1000 mm;当是斜槎时,所留设的斜槎投影长度不小于所留斜槎长度的 2/ 3。 ( 3)砌筑要求及质量要求 一层至三层采用 M10混合砂浆砌筑,砖等级采 用 MU10页岩砖; 四层至五层采用 M 5 混合砂浆砌筑,砖等级采用 MU10 页岩砖;五层以上采用 M 0 混合砂浆砌筑,砖等级采用 MU10 页岩砖。 各种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证明和试验报告单、合格证书。 属于一般情况,应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写出交底书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方案的内容包括施工程序、施工流水、质量要求、安全措施等技术交底主要是根据图纸要求及规范规定,对施工人员提出具体施工及操作的要求。 砂浆严格按照配合比过磅配制,计量要准确,采用机械拌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 分钟,砂浆应随拌随用,主体工程砌筑都采用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拌成后 4 小时内使用完。 组砌方法应正确,采用 “ 一顺一丁 ”的组砌方式,同时利用“三一砌筑法”进行砌筑。 砖墙上的各种预留洞口及埋件以及接槎的拉结钢筋应按设计标高位置或交底要求留置,避免后凿墙开洞,影响墙体质量。 构造柱留置位置要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要清理干净。 在砌筑过程中 ,各施工班组应配合默契,注意图纸中各类洞口的留置,尽量避免在墙体上开洞,未经设计同意严禁在墙体上开槽。 小于 300mm的洞口可在其周围布置钢筋,大于 300mm的洞 口应设置过梁。 同时在砌筑中,要按要求留设好脚手架的搭设洞口,上下相邻两洞口距离小于等于 400mm。 在砌筑过程中,要及时的对所砌砖进行勾缝,保证砌砖的灰缝饱满以及墙体外观的美观。 当一次砌砖超过 ,则应当搭设脚手架。 同时要保证稳定,砌筑时的脚手架上,堆放的砖不应超过三匹。 ( 3) 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在砌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砌筑的质量,做到“三线一吊,五线一靠”。 保证砖砌筑时的垂直度。 做好水泥混合砂浆水灰比的配制工作,保证砌筑质量。 在房屋四大角、门窗洞口以及各转角位置,应设立好皮数杆,在皮数杆上标明 灰缝厚度、砖的厚度以及各类洞口的位置。 随砌筑进度调整砌筑的标高。 当砌筑到 2m 以上时,施工人员要利用水准仪在砌筑的墙体上根据控制点,在各内外墙上测定出 500mm 线,从而控制砌筑的标高 以及各类需要留置洞口的标高。 砌筑过程中,有洞口的位置,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保证该处砌筑质量,防止因开洞口对墙体的削弱。 施工员要及时的对工人的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做好弥补的措施。 保证砌筑质量的合格。 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保证砌筑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质量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 砌筑前对砖进行浇水充分润湿,保 证水泥混合砂浆的水灰比。 在搅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搅拌的时间。 保证所搅拌的砂浆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未使用完的应重新进行拌制。 皮数杆的位置要正确,保证皮数杆上部的各标高位置与实际的位置相符。 按照设计要求加设拉结筋,控制好拉结筋的位置,保证所设拉结筋处墙体的稳定性。 砖砌体工程施工允许偏差见下表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误差 项 次 项 目 允许误差( 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偏移 10 用人不当经纬仪和钢尺检查 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2 垂直度 每 层 5 用 2m拖线板检查 全 高 ≦ 10mm 10 用经纬仪、吊线和钢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 10mm 20 砖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抽检数量 1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 177。 15 用水准仪和钢尺检查 不应少于5 处 2 表面平整度 清水墙、柱 5 用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有代表性自然间10% ,但不应少于3 间,每间混水墙、柱 8 不少于 2处 3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177。 5 用钢尺检查 检验批洞口的10% ,且不应少于5 处 4 外墙 上下窗口偏移 20 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检验批的10% ,且不应少于5 处 5 水平灰缝平直度 清水墙 7 拉 10m 线和钢尺检查 有代表性自然间10% ,但不应少于3 间,每间不少于 2处 混水墙 10 6 清水墙游丁走缝 20 吊线和钢尺检查,以每层第有代表性自然间10% ,但 一皮砖为准 不应少于3 间,每间不少于 2处 钢筋工程 ( 1 ) 、原材料: A、 钢筋的采购和进场检验应严格按《采购程序》、《顾客提供产品的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进货检验和试验程序》等有关程 序的要求执行。 B、 钢筋进场应备有出厂质量证明,物资人员应对其外观、材质证明进行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入库。 C、 使用前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抽样试验及见证取样,合格后方可使用。 D、 钢筋的堆放:钢筋在现场的堆放应符合现场平面图的要求,并保证通风良好。 钢筋下侧应用木方架起,高出地面。 雨雪来临前应用苫布盖严。 ( 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如下表所示: 构件 基础 地圈梁 177。 以下 构 件 构造柱 \圈梁 \ 现浇梁 \ 挑现浇板 梁 保护层厚度 ( mm) 30 30 30 20 ( 3)、钢筋最小锚固长度( La)详下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 钢筋种类 C20 C25 C30 备注 HPB235 31 d 27 d 24 d CRB550 级冷轧带肋钢筋。 其余钢筋均为普通钢筋,钢筋直径均 ≦ 25mm 吊筋为 20 d HRB335 39 d 34 d 30 d CRB550 40 d 35 d 30 d ( 4)、各类构件钢筋的做法要求 A、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为 Ll= 2La,且不小于 300;纵向受压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0、 7Ll,且不应小于 200。 B、在绑扎搭接接头的长度范围内, 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箍筋加密间距不应大于 5d(且不大于 100),搭接钢筋为受压时,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且不应大于 200) ,当受压刚进直径大于 25 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 100mm 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 C、板厚小于等于 100 时,板面分布钢筋为。 6@200,板厚为 100120时,板面分布钢筋为。 8@250,跨度大于等于 9m 的屋面板板面温度钢筋做法见施工图。 D、当梁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