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doc38)-工程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 10 页 共 37 页 此资料来自 第一阶段:是项目的投资设想时期。 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允许误差大于 177。 30 %。 第二阶段:是项目的投资机会研究时期。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 177。 30 %以内。 第三阶段:是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时期。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 177。 20 %以内。 第四阶段:是项目的详细可行性研究时期。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土 10%以内。 第五阶段:是项目的工程设计阶段。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 177。 5 %以内。 (二 )我国项 目投资估算的阶段划分与精度要求 我国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项目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规划阶段是指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一个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允许误差大于 177。 30 %。 2.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 在项目建议书阶段,是按项目建议书中的产品方案、项目建设规模、产品主要生产工艺、企业车间组成、初选建厂地点等,估算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土 30%以内。 3.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在掌握了更详细、更深入的资料条件下,估算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额。 其对投资估算精度的要求为误差控制在 177。 20 %以内。 4.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 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投资估算经审查批准之后,便是工程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投资限额,并可据此列入项目年度基本建设计划。 三、投资估算的内容 根据国家规定,从满足建设项目投资设计和投资规模的角度,建设项目 第 11 页 共 37 页 此资料来自 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照费用的性质划分,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此时不含流动资金 )、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 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简化计算,一并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 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动态投资部分;其余部分为静态 投资部分。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 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其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 因此,流动资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四、投资估算依据、要求与步骤 (一 )投资估算依据 (1)专门机构发布的建设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估算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其他有关计算工程造价的文件; (2)专门机构发布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办法 和费用标准,以及政府部门发布的物价指数; (3)拟建项目各单项工程的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二 )投资估算要求 (1)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计算合理,不重复计算,不提高或者降低估算标准,不漏项、不少算; (2)选用指标与具体工程之间存在标准或者条件差异时,应进行必要的换算或调整; (3)投资估算精度应能满足控制初步设计概算要求。 (三 )估算步骤 (1)分别估算各单项工程所需的建筑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 第 12 页 共 37 页 此资料来自 (2)在汇总各单项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基本预备 费; (3)估算涨价预备费和建设期利息; (4)估算流动资金 五、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 (一 )静态投资部分的估算方法 1.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 计算公式为: C2=(C1/Q1)*Q2*f C1— 已建类似项目的投资额; C2— 拟建项目投资额; Q1— 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能力; Q2— 拟建项目的生产能力; F— 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的综合调整系数。 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估算误差较大,可达 177。 30 %。 此法只能是粗略地快速估算,由于误差大,应用该估算法时需要小心,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地 方性。 建设地点不同,地方性差异主要表现为:两地经济情况不同;土壤、地质、水文情况不同;气候、自然条件的差异;材料、设备的来源、运输状况不同等。 (2)配套性。 一个工程项目或装置,均有许多配套装置和设施,也可能产生差异,如: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厂外工程和生活福利工程等,这些工程随地方差异和工程规模的变化均各不相同,它们并不与主体工程的变化成线性关系。 (3)时间性。 工程建设项目的兴建,不一定是在同一时间建设,时间差异或多或少存在,在这段时间内可能在技术、标准、价格等方面发生变化。 2.生产能力指数法 生产 能力指数法又称指数估算法,它是根据已建成的类似项目生产能力和投资额来粗略估算拟建项目投资额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C2=C1(Q2/Q1)X*f 式中 X—— 生产能力指数。 其他符号含义同前。 上式表明,造价与规模 (或容量 )呈非线性关系,且单位造价随工程规模 (或容量 )的增大而减小。 在正常情况下, 0≤x≤1。 不同生产率水平的国家和不同性质的项 第 13 页 共 37 页 此资料来自 目中, x 的取值是不相同的。 比如化工项目美国取 x=0. 6,英国取 x=0. 66,日本取x=0. 7。 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 , Q1 与 Q2 的比值在 0. 52 之间,则指数 x 的取值近似为 1。 若已建类似项目的生产规模与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相差不大于 50 倍,且拟建项目生产规模的扩大仅靠增大设备规模来达到时,则 x 的取值约在 0. 60. 7 之间;若是靠增加相同规格设备的数量达到时, x 的取值约在 0. 8— 0. 9之间。 指数法主要应用于拟建装置或项目与用来参考的已知装置或项目的规模不同的场合。 生产能力指数法与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相比精确度略高,其误差可控制在 177。 20 %以内,尽管估价误差仍较大,但有它独特的好处:即这种估价方法不需要 详细的工程设计资料,只知道工艺流程及规模就可以;其次对于总承包工程而言,可作为估价的旁证,在总承包工程报价时,承包商大都采用这种方法估价。 3.系数估算法 系数估算法也称为因子估算法,它是以拟建项目的主体工程费或主要设备费为基数,以其他工程费占主体工程费的百分比为系数估算项目总投资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精度较低,一般用于项目建议书阶段。 系数估算法的种类很多,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类型。 (1)设备系数法。 以拟建项目的设备费为基数,根据已建成的同类项目的建筑安装费和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价值的百分比,求 出拟建项目建筑安装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进而求出建设项目总投资。 其计算公式如下: C=E(1+flpl+f2p2+f3p3+) +I 式中 C—— 拟建项目投资额; E—— 拟建项目设备费; p p p3 —— 已建项目中建筑安装费及其他工程费等占设备费的比重; f f f3 —— 由于时间因素引起的定额、价格、费用标准等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 I—— 拟建项目的其他费用。 第 14 页 共 37 页 此资料来自 (2)主体专业系数法。 以拟建项目中投资比重较大,并与生产能力直接相关的工艺设 备投资为基数,根据已建同类项目的有关统计资料,计算出拟建项目各专业工程(总图、土建、采暖、给排水、管道、电气、自控等 )占工艺设备投资的百分比,据以求出拟建项目各专业投资,然后加总即为项目总投资。 其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