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doc17)-工程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板要用五公分厚的坚固木板,单行跳板宽度不能小于零点六公尺,双行跳板宽度不能小于一点二公尺;跳板的坡度不能大于一比三,板面并且应该设防滑木条;凡是超过三公尺长的跳板,必须设支撑。 第四十八条 梯子必须坚实,不得缺层,梯阶的间距不能大于四十公分。 第四十九条 两梯连接使用的时候,在连接处要用金属卡子卡牢,或者用铁丝绑牢,必要的时候可设支撑加固。 第五十条 梯子要搭在坚固的支持物上,如果底端放在平滑的地面,应该采取防滑措施;立梯 的坡度以六十度为适宜。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8 页 共 17 页 第五十一条 凡是承载机械的或者超过十五公尺高的脚手架,必须先经设计,并且经工程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才可以搭设。 第五十二条 脚手架要经施工负责人员检查验收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应该经常检查。 第五章 土石方工程 第五十三条 进行土方工程前,应该做好必要的地质、水文和地下设备 (如瓦斯管道、电缆、自来水管等 )的调查和勘察工作。 第五十四条 挖掘基坑、井坑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不能辨认的物品,应该立即报告上级处理,严禁随意敲击或者玩弄。 第五十五条 在深坑、深井内操作的时候 ,应该保持坑、井内通风良好,并且注意对于有毒气体的检查工作,遇有可疑现象,应该立即停止工作,并且报告上级处理。 第五十六条 在靠近建筑物旁挖掘基坑的时候,应该视挖掘深度,作好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五十七条 挖掘土方应该从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并且应该做好排水措施。 第五十八条 挖掘基坑、井坑的时候,应该视土壤性质、湿度和挖掘深度,设置安全边坡或者固壁支架;对于土质疏松或者较宽、较深的沟坑,如果不能使用一般的支撑方法,必须按照特定的设计进行支撑。 挖出泥土的堆放处所和在坑边堆放的材料 ,至少要距离坑边零点八公 尺,高度不能超过一点五公尺。 对基坑、井坑的边坡或者固壁支架应该随时检查 (特别是雨后和解冻时期 ),如果发现边坡有裂缝、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9 页 共 17 页 疏松或者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该立即采取措施。 第五十九条 拆除固壁支架的时候,应该按照回填顺序,从下而上逐步拆除。 更换支撑时,应该先装上新的,再拆下旧的,拆除固壁支架和支撑的时候,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在场指导。 第六十条 使用机械挖土前,要先发出信号。 挖土的时候,在挖土机挺杆旋动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工作。 装土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停留在装土车上。 第六十一条 在有支撑的沟坑中 ,使用机械挖土,必须注意不使机械碰坏支撑。 在沟坑边使用机械工作的时候,应该详细检查计算坑内支撑强度,必要的时候另行加强支撑。 第六十二条 一切爆炸物的运输,要指定专人负责。 雷管和炸药不许放在同一舟车或者同一容器内运输。 运送的时候,应该妥为包装捆扎,不能散装、改装,也不能震动、冲击、转倒、坠落和摩擦等。 运输时严禁抽烟,或者推带烟火等易燃物品。 运输途中,不许在人多的地方休息。 第六十三条 爆炸石方工作应该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 (一 )打眼、装药、放炮要由经过训练和考试合格的人员负责进行,并且应该有严密的 组织和检查制度。 (二 )在闪电打雷的时候,禁止装置炸药、雷管和联接电线。 捣填炮药,严禁使用铁器。 所用引线,要加以检验。 (三 )使用电雷管的时候,应该指定专人掌握电爆机,并且必须等待电线完全接妥,员工全部避入安全地带后,才可以通电点炮。 电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0 页 共 17 页 机距炮眼电线的长度应该视现场情况决定。 联接雷管和引线要用特制的钳铗夹紧,严禁用牙齿咬紧和用力敲压。 (四 )使用炸胶爆炸石方的时候,应该以挤压办法使炸胶结实,严禁捣击。 禁止使用冻结、半冻结或者半溶化的炸胶。 已冻炸胶的解冻处理工作,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谨慎进行。 取用炸 胶应该戴手套。 炸胶溶化时避免和皮肤接触。 (五 )在城镇房屋较多的场所爆炸石方的时候,最好放闷炮 (药量较少的炮 ),并且要在施放前在石上架设掩护物。 (六 )放炮后要经过二十多分钟才可以前往检查。 遇有瞎炮,严禁掏挖或者在原炮眼内重装炸药,应该在距离原炮眼六十公分以外的地方另行打眼放炮。 (七 )同一工地必须由专人统一掌握放炮时间,放炮前,必须使危险区内的全体人员退至安全地带,并且在危险区四周设立岗哨和危险标志,禁止通行。 第六章 机电设备和安装 第六十四条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裸露的带 电导体应该安装于碰不着的处所,或者设置安全遮栏和显明的警告标志。 第六十五条 电气设备和装置的金属部分,可能由于绝缘损坏而带电的,必须根据技术条件采取保护性接地或者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