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航道局中远炸礁施工组织设计(doc14)-工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工程施工的钻爆施工船上装有 6 台钻机,孔距固定 a=。 孔径 d:采用潜孔冲击钻进方法,球齿钎头外径 105mm,孔径 d=110mm。 排距 b:根据本爆破区的岩石性质等,设计排距 b=。 超钻深度△ h:根据本爆破区岩石性质和岩层厚度,设计超钻深度△ h=。 药柱直径 D:本工程中使用的药柱为特制的塑料筒装药柱,药柱直径 D=80mm。 每 6 个炮孔为一排同时钻进,炮孔排位平行坞坑纵轴线布设。 钻孔 采用潜孔冲击钻钻孔,要求一次钻至设计孔底标高(加超钻深度),没达到设计孔底 标高不能装药。 装药 本工程爆破使用特制的塑料筒装柱状乳化炸药,该炸药防水性强,爆炸性能好。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7 页 共 15 页 钻孔完成后,炮工应按如下程序操作: ( 1)用测深绳检查炮孔的深度,若达不到要求,应要求钻工重钻; ( 2)按规定药量装填炸药和起爆体,孔内分段时,中间用砂筒间隔; ( 3)用测深绳检查炸药是否到达孔底,若未到达,应用炮棍压送到孔底; ( 4)装好炸药后用砂筒填塞炮孔上部; ( 5)通知钻工拉起套管; ( 6)一次起爆的炮孔全部装好炸药后联接起爆网路。 炮孔装药量计算公式为: Q= 式中: Q— 炮孔装药 量, kg; q— 炸药单耗, Kg/m3,取 q=。 a、 b、 H— 孔距、排距、孔深, m; 不同孔深装药量表见表 5— 1 表 5— 1 不同孔深与装药量关系 孔深 m 装药量 kg 孔深 m 装药量 kg 施工中按实际情况,根据每段允许最大装药量确定每个炮孔的分段数,中间用砂筒间隔,孔口用砂筒堵塞。 爆破器材消耗 计划乳化炸药消耗量 14t,导爆管雷管 6000 发,电雷管 600 发。 起爆网路联接 本工程起爆网路采用非电导爆管网路,导爆管雷管为防水的毫秒微差雷管,每个起爆体内装两发并联的毫秒微差导爆管雷管,孔外采用束联方式,用防水即发电雷管起爆,用每并联的两发电雷管起爆不同起爆体内的 20 根导爆管(详见图 5— 2,网络联接图)。 一次起爆炮孔数根据一次 允许起爆最大药量和起爆能力大小而定,用交流电起爆时应保证流经每发电雷管的电流强度不小于 ;用起爆器起爆时,应保证通过每发电雷管的电流强度不小于。 起爆 起爆网路联接完成并确认无误后,将钻爆船移至安全距离,按规定的安全距离警戒,并发出放炮信号,确认船舶、水中人员都在危险区以外后,才能起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8 页 共 15 页 爆破安全 爆破安全主要考虑“爆破公害”对周围环境的有害效应。 本工程中主要考虑爆破地震波对六万吨级干船坞西坞墙、西坞墩和交叉施工中的钻孔桩灌注混凝土的影响;水中冲击波对六万吨级干船坞西坞墙、西坞墩 的影响。 ( 1) 破地震波的安全距离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爆破地震波安全距离按下面公式计算: R=( K247。 V) 1/a Q1/3 式中 Q— 一次起爆炸药量, kg,微差起爆时取最大一段的装药量; R— 爆破点与被保护建(构)筑物的距离, m; V— 允许爆破地震安全震动速度,对西坞墙和坞墩取 V= ㎝ /s,则安全距离与装药量关系见表 5— 2; — 与爆破点地形、地质等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根据本施工区附近的岩石性质,取 K=150, a=。 对钻孔桩灌注混凝土的影响:按照以往一般施工经验,灌注混凝土后一天内,在灌注混凝土附近 30m 范围内不能爆破,因此施工中安排交叉作业时爆破与钻桩要求相距在 50m 以上;而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和允许爆破地震速度的关系见表 5— 3,本工程设计对钻孔灌注混凝土的允许爆破地震速度按 V= ㎝ /s 计算,安全距离与装药量关系见表 5— 4。 表 5— 2 安全距离与装药量关系( V= ㎝ /s) 安全距离 m 最大段装药量 kg 安全距离 m 最大段装药量 kg 表 5— 3 混凝土凝固时间和允许爆破地震速度关系 混凝土凝固时间( d) 1 2 3 7 28 允许爆破地震速度(㎝ /s) 表 5— 4 安全距离与装药量关系( V= ㎝ /s) 安全距离 m 最大段装药量 kg 安全距离 m 最大段装药量 kg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9 页 共 15 页 施工中按照实际施爆点距被保护对象的距离,分别核算最大装药量,以小值为实际装药量。 然后再根据每段允许最大装药量确定每个炮孔的分段数,中间用 砂筒间隔,为了确保安全,爆破初期采用较小的起爆药量,通过监测爆破对西坞墙的震动速度,计算出实际的 K 和 a 值,然后调整允许 装药量。 为了保证安全和施工方便,距西坞墙 15m以内每段最大装药 ㎏, 15— 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