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ie)--工业工程基础(doc40)-工程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動作拍攝下來 ,根據需要可以按正常速度拍攝 ,也可按高速度(用高攝影機 )拍攝 ,由影片的放映而進行分析 ,提出改善意見。 這種方法取得的資料準確 ,特別是對細微動作、速度快的動作、速度快的動作 ,更是一種分析研究的有效方法。 (二 ) 動素 吉爾布雷斯將人的操作活動分解為 17 種最小限度單位 —— 基本動作要素 ,簡稱動素。 17 種動素符 號如圖 313 第一類是進行工作時必要的動素。 第二類是為第一類動素作準備的動素 ,但它們使第一類動作延遲。 第三類是不進行活動的動素。 動作分析與研究時應盡可能將第二、三類動素排除 ,並把第一類動素合理配成系列 ,使操作速度加快。 圖 314 為動分析舉例 ,也是動素分析的基本形式。 (三 ) 動作經濟原則 動作有許多經濟原則 ,都是從經驗發展而來的。 運用這些願則分析操作和動作可以改進工作。 第 18 頁,共 40 頁 動作經濟原則的基本思想是 :以盡可能減少工人的疲勞、能發揮工人最高效率為準則制定操作方法 ,再配備適當的加工工具、工作區及機械設備。 吉爾布雷斯 首創動作經濟與效率法則 (Rules for motion economy and efficiency),后經若干學者發展 ,並加州大學巴恩斯 (Ralph )綜合為 22 項 ,稱為動作經濟願則 (The principles of motion econcmy)。 這些願則和方法包括人的動作和工作地布置 ,工廠和辦公室均適用。 它為提高手工勞動效率和減少疲勞提供了基礎的準則。 1. 關於身體使用原則 (1)雙手應同時開始並同時完成其動作。 (2)規定休息時間外 ,兩手不應同時進行。 (3)兩臂之動作應對稱、反向並 同時進行。 (4)手之動作應盡可能用最低等級 (見后面圖 315)而又能獲得滿意結果者。 (5)凡是能利用動力的地方應用動力 ,如果必須用體力 ,應減少到最低限度。 (6)手的動作以圓滑連續的曲線運動最好 ,不要采用折線或直線、突然或急劇改變方向的動作。 (7)自然帶弧形的運動比受限制或受控制的運動輕快和準確。 (8)動作應盡廳能具有輕鬆自然的節奏 ,節奏性對於自然地完成一項操作具有重大作用。 2. 工作地布置原則 (9)工具、物料應放於固定處所。 (10)工具、物料及操作裝置應放於工作者前方的近處。 (11)零件、物料應 盡量利用重力墮送到靠近用料的地方。 (12)盡可能采用下滑式運送裝置。 (13)工具、物料應按操作順序放置。 (14)應有適當的照明設備 ,使視覺舒適。 (15)工作臺和椅高應使工作者坐、立方便適宜。 (16)工作椅的形狀和高度應使工作者保持良好姿勢。 3. 工具裝備 (17)盡量解除手的工作負擔 ,代之以夾具或腳踏裝置進行工作。 (18)盡可能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工具的組合工具。 (19)工具和物料應盡可能預放在工作位置。 第 19 頁,共 40 頁 (20)手指分別工作時 ,各指的負荷應按照其固有能力分配。 (21)手柄設計時 ,應盡可能擴大它與手 的接触面。 (22)機器的手柄、手輪及操縱杆應安置在很少轉動身體就能進行操縱的位置 ,且能得到最大的機械效率。 類別 動素名稱 文字符號 形象符號 定義 第 一 類 伸手 (Reach) RE 接近或離開目的物的動作 抓取 (Grasp) G 抓住目的物的動作 移物 (Move) M 保持目的物由某位置移到另一位置 裝配 (Assemble) A 結合二個以上目的物的動作 應用 (Use) U 借器具或設備改變目的物的動作 拆卸 (Disassemble) DA 分解二個以上目的物 的動作 釋放 (Release) RL 放下目的物的動作 檢驗 (Inspect) I 將目的物與規定標準比較的動作 第 二 類 尋找 (Search) SH 確定目的物位置的動作 選擇 (Select) ST 選定要抓取目的物的動作 計划 (Plan) PN 計劃作業方法而遲延的動作 定位 (Position) P 把目的物放置在所希望的正确位置的動作 預位 (Preposition) PP 東西使用后 ,把它放在下次使用時最方便位置的動作 第 三 類 持住 (Hold) H 保持目的物的不動狀態 休息 (Rest) RT 不含有用的動作 ,而以休養為目的動作 遲延 (unavoidable Delay) UD 不含有用的動作 ,而工作者本身所不能控制的遲延 故延 (Avoidable Delay) AD 不含有用的動作 ,而工作者本身可以控制的遲延 圖 313 動素表第 20 頁,共 40 頁 (1)取材料 (2) 取物並改變動作 (例如簽名 ) (3)放置產品 (4)釋放產品 (5)工具放在易最處 (6)左手東西握於右手 編號 符 號 動 素 1 看材料 同時伸手 2 抓取材料 3 移動同時看放置位置 4 定位釋放 編號 符 號 動素 1 看筆同時伸手 2 取筆 3 離筆套 4 移物同時定位 5 把筆放入筆套內 編號 符 號 動 素 1 取物 2 移動同時看放置位置 3 定位置 4 釋放 5 手回原位 編 號 符 號 動 素 1 抓取 2 移物 3 釋放 4 手回原位 動 素 符 號 動 素 左 右 1 手持材料 伸手 2 釋放 抓取 3 手回原位 移物 編號 符 號 動 素 1 抓取工具 2 移物同時看放置位置 3 定位 4 放於易取處 5 釋放 6 手回原位 圖 314 動素分析舉例 第 21 頁,共 40 頁 簡言之 ,人體動作的基本要求是 : (1) 動作應同時進行。 (2) 動作應對稱。 (3) 動作應自如。 (4) 動作應有節奏。 (5) 動作應 考慮慣性。 吉爾布雷斯夫婦把人體動作分成下列五類 (等級 )。 如圖 315 所示。 第一類 手指運動。 第二類 手指和手腕運動。 第三類 手指、手腕及前臂運動。 第四類 手指、手腕及前臂運動。 第五類 手指、手腕、前臂、上臂及肩部運動。 這五類運動移動的距離、所需時間、消耗熱量比如表 32 表示。 表 32 手的動作分類 運動類別 1 2 3 4 5 移動距離 時 1 2 6 12 15 cm 5 15 30 時間 (Mod) 1 2 3 4 5 消耗熱量比 5 10 20 80 100 注 :1Mod= 秒 應盡量削減無用動作 ,如找工具的動作 ,走多餘的路等。 應將動作盡量縮小到手指或手腕的範圍。 一般說 ,正常活動領域不超過肘的范圍。 如果動作到肩膀 ,以及蹲、彎腰等都超過正常的範圍 ,既浪費時間 ,又會很快疲勞。 第 22 頁,共 40 頁 第三節 時 間 研 究 一、 時間研究的意義 時間研究又稱作業測定。 其根本目的是尋求在標準狀況下完成一項工作所需的時間。 即一個合格工人 (具有正常的 體力和智力 ,在勞動技術方面受過良好訓練 ,並具有一定熟練程度的工人 )在標準的作業方法和條件下 ,以正常的作業速度完成某一工作所需的時間 , 這種時間稱標準時間 ,相當於我國企業的勞動定額時間。 它是一項作業的純作業時間與寬放時間之和。 標準時間 (勞動定額 )是企業管理工作的基礎。 以下幾個方面都需要以準確的標準時間作為依據 : (1) 制訂及評價生產計劃、工時計劃、作業計劃。 (2) 工作場地布局、配置機械設備及配備設備的數量等。 (3) 成本及價格的計算及經濟核算。 (4) 配備人工數量及級別。 (5) 評價工人工作好壞 ,決定工資級別及獎金。 (6) 改進操作方法 及環境條件。 (7) 訓練工人。 總之 ,勞動定額是合理組織勞動、實行計劃管理和貫徹執行按勞分配原則的重要依據。 是實行經濟核算和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礎。 是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勞動競賽、推廣先進經驗的有力工具和手段。 二、 勞動定額的形式 勞動定額是產品生產過程中勞動消耗的數量標準 ,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 ,規定生產一件合格產品所需的勞動時間 ,或者規定在一定勞動時間 (如分、小時、天 )內生產的合格產品的數量。 前者稱為 “時間定額 ”,后者稱為 “產量定額 ”。 二者都是勞動計量標準它們之間可以互相轉換。 三、工時消 耗分類 所謂工時 ,就是工作班的工作時間。 工時消耗分類就是將勞動者在整個工作班中所消耗的時第 23 頁,共 40 頁 圖 316 工時消耗分類 間 ,根據其性質、範圍、作用、及當時的具體情況 ,明確地劃分為若干類 ,以便作為進一步分析研究的依據 ,從而制定勞動定額或改進勞動組織等。 在制定時間定額 (標準時間 )時 ,必須對工人生產中的全部工是消耗進行分析研究 ,確定哪些工時消耗是必要的 ,應列入工時定額之內。 哪些工時消耗不是必要的 ,不應列入工時定額 ,而應采取措施 ,減少和消除這部份工時損失。 工時消耗分類如圖 316 所示。 定額時間指完成某項工作必須的時間消耗。 非定額時間指不是完成某項工作必需的時間消耗。 它是由於企業管理工作上的缺點或工人違反勞動紀律等原因引起的時間損失。 全 部 工 時 消 耗 定額時間 非定額時間 作業 時間 準備與結 束時間 工作地 服務時間 休息與自然 需要時間 非生產 作業時間 停工 時間 基本 時間 輔助 時間 組織 性的 技術性的 休息時間 自然需要時間 組 織 技 術 造 成 的 工人 造成 的 非 工人 造成 的 工人 造成 的 機 動 的 機 手 並 動 的 手 動 的 與機 動 交 叉 的 與機 動不 交 叉 的 第 24 頁,共 40 頁 作業時間指實現工作任務消耗的時間。 它是定額時間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基本時間指為直接完成工藝目的消耗的時間 ,也就是使勞動對象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即改變形狀或性質 )消耗的時間。 基本時間又可以分機動時間、手動時間和機手並動時間。 輔助時間指不是直接完成工藝目的 ,而是為了保證完成工藝目的必須消耗的時間。 如機加工中裝卸工件所花的時間。 輔助時間也可分機動時間、手動時間和機手並動時間。 另外 ,在大多數情況下 ,輔助時間又分與基本時間交叉和不交叉的時間。 在制定定額時 ,交叉的輔助時間就不要計入定額時間內。 準備與結束時間又稱作業轉換時間 ,指完成某項工作或加工一批零件 ,在工作開始前的準備工作時間 ,以及工作完畢時的結束工作時間。 例如 ,加工前了解圖紙和工藝要求 ,領取工夾具 ,調整機床等。 一批零件加工結束 時 ,拆卸工夾具、交檢工件等。 與上述其它時間比較 ,這類時間的特點在於 ,它不是加工每一個零件和每一個輪班都要消耗的 ,而是對於同一批零件只消耗一次 ,與該批零件數量無關。 在大量生產中 ,制定定額時對這類時間消耗可忽略不計。 工作地服務時間又稱照管工作地時間 ,它是指為了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 ,用於正確布置工作地、保證工作地良好狀態以及對工作地進行供應和照管消耗的時間。 這類時間又分為技術性和組織性兩類。 技術性服務時間是指更換刀具、檢查和調整機床、清除切屑等時間。 這種時間隨加工時間的增加而增多。 組織性服務時間是指消耗於班前準備 工作和交接工作的時間。 如上班時領工作圖紙 ,整理工作地、下班時寫工票、記錄工時、收拾工具和交接班等。 這部分時間也是隨整個作業時間的增加而相應增多。 休息與自然需要時間指為了消除疲勞 ,保證工人精力充沛而進行的必要休息 ,以及生理上的自然需要消耗的時間。 非生產工作時間指工人做了本身任務以外的工作消耗的時間。 例如 ,按制定規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