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定价理论与市场的有效性ppt38-销售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年又以“ ”发文,承认短线投机并不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坎德尔等人的研究( 2)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金融与贸易系 朱宝宪 副教授 15 萨缪尔森对巴论文大加赞赏,但不同意股价上涨与下跌的概率相等,其数学期望值等于零的结论。 他认为上升无限,但下降至多到零。 他也认为投资者重视股价变动的百分比,而不是股价水平。 对坎德尔的研究结果印象深刻,股价所以乱,是因价格与价值有差异。 股价之所以大幅波动,因为股票缺乏明确的价值参考标准。 1957年,萨发文提出股票的真实价值是其 “ 影子价格 ” ,而它的最佳估计值是股票在市场中的成交价格。 萨强调没有信息就没有投资决策,市场会一片死寂。 一点信息都会导致市场的不断涟漪。 信息何时以何方式呈现无法预测,因此,股价随机波动。 股市不是零和游戏,因投资者可以从经济增长中获得非零和部分的收益。 但是,从股市中获得的超额报酬长期看是等于零的。 由于萨分析的落脚点是理论而不是投资,他的观点也没有对实务界产生多大影响。 但萨是美国经济学界最先提股价随机波动的学者。 四、 萨缪尔森股价随机波动的研究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金融与贸易系 朱宝宪 副教授 16 法马 , 意裔美国人 , 39年生于波士顿乡下 , 是家中第一个大学生 , 在塔夫兹大学读书时主修法文。 为挣钱曾为一教授打工 , 帮教授选投资股票的时机并将信息印刷出售给客户。 他发现找不到一套可以获利的交易法则 , 以后他到芝大商学院读博 , 后留校教金融财务课。 芝大重实证研究 , 有完整的数据库。 法马研究股价的变动问题 , 成果发表在 65年 《 商业期刊 》 上 , 全长 70页 , 法马的研究对投资实务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首次提出 “ 效率市场 ” 和 “ 市场效率 ” 的概念 , 并广为流传。 69年 12月 , 美国金融学会年会邀请他作为唯一的论文报告者 (往年是三位 )介绍他的理论及及实证检验结果。 这年法马才 30岁 , 作教授才一年。 五、法马的有效市场理论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金融与贸易系 朱宝宪 副教授 17 股价已反映所有已知信息的这种观点为有效市场假定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 按市场有效性的程度分为三种情况: ① 弱有效假定 , 认为股价已经反映了全部能从市场交易数据中得到的信息 , 这包括:过去的股价 、 交易量等数据。 因此 , 市场的价格趋势分析是徒劳的。 因为过去的股价资料是公开的 , 可以毫不费力就获得。 ② 半强有效假定 , 认为与公司前景有关的全部公开的已知信息一定已经在股价中反映出来了。 除了过去的价格信息外 , 还包括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 、 统计数据 、 技术状况 、 产品状况 、各种会计 、 财务数据等。 ③ 强有效假定 , 认为股价反映了全部与公司有关的信息 , 甚至包括仅为内幕人员所知的信息。 要求过高 , 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从理论上确定理想市场的标准 , 为内幕交易的违法性提供理论上的根据。 法马的有效市场理论( 2)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金融与贸易系 朱宝宪 副教授 18  采用随机游走模型检验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是否达到弱有效。  如果市场的股票价格变动符合随机游走模型 , 则认为已达到;否则认为尚未达到。  采用当前美国学术界检测时间序列是否符合随机游走模型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 Dickey amp。 Fuller检验来进行实证研究 , 同时用游程检验法做一次对比。  选用沪深共 75只股票和 4只股票指数从 1994年至 1998年3月的每日收盘价做为样本。 ( 沪 39只 , 深 36只 ) 有效市场理论的实证检验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金融与贸易系 朱宝宪 副教授 19 有效市场理论的实证检验( 2)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金融与贸易系 朱宝宪 副教授 20  最终结论 深市 36只股票 97%以上符合随机游走模型。 深圳股市已经达到弱有效。 用 “ D amp。 F检验 ” , 沪市 39只股票有 50%的股票不符合随机游走模型。 而在采用游程检验的结果中只有 5只股票不符合随机游走模型 , 通过率达到 87%。 我们取游程检验的结论: 上海股市已经达到弱有效。 比较沪深两市 , 深圳的检验结果始终优于上海。 表明 深圳股市的效率比上海股市要高。  总体结论: 中国股市总体已达到弱有效 有效市场理论的实证检验( 3)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金融与贸易系 朱宝宪 副教授 21 股价预测的分析和研究是否有用。 是否与定义相矛盾。 格罗斯曼和斯蒂格里茨认为,有效市场是竞争的结果,该假定与证券研究不矛盾。 市场所以有效,是因为有研究和信息的有效传播,而不是由少数人长时间垄断。 预测和研究不能确保获利,因为他不知有多少人也在研究。 如知道,就不愿这样做;如知道没人这样做,就肯定有套利的机会。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人愿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得到他人得不到的信息,或者优先他人一步,以获得收益。 也正是这种不断寻找套利机会,并不断的套利使市场变得有效了起来。 结论是要获额外信息,需额外努力。 否则,要打折扣的不是有效市场理论,而是市场的有效程度。 六、有效市场是竞争的结果 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国际金融与贸易系 朱宝宪 副教授 22  假定投资者管理投资于股市的 50亿元资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