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本(20xx年~20xx年)(40页)-区域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以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在对市域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生态敏感性分区的基础上,构建绿色生态空间,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统筹安排生态环境用地。 构建绿色生态空间 大连市绿色生态空间的构成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河湖、沼泽、滩涂、水库水面、景观休闲用地及城镇里的园林绿 地等。 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完善都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滨海、道路、河流等绿色廊道,保护包括自然保护区、山林、滨海、湿地的生态团地,建立山环海绕的城市开敞空间,构建 “一城一环、两廊三带交融,山、海、城辉映 ”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城:指都市内的园林绿地系统。 对应于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 “绿带隔离,绿廊环绕 ”的环形加楔形城市绿地系统,构筑 “蓝天、碧海、青山、名城 ”的宜居环境。 一环:指环渤海、黄海岸线水域的海岸生态保障带。 合理利用沿海岸线;严格保护自然岸线,以及复州河入海 口和城子坦临海区域两大重要湿地,包括沿海的盐田、滩涂、水生植物、珍稀水产品保护区等;集约利用港口、工业、水产等生产岸线,重点建设生活岸线、滨海防护林带。 形成 “山、 海、城、湾 ”等多种地形地貌为一体的生态围廊。 两廊:指横贯东西,连接黄、渤海的两大开敞空间。 一是西起普兰店湾湿地、东至黄海的南部城市化地区的生态隔离廊道,二是市域北部山区生态保护屏障。 保护建设由山体、水域湿地、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农用地等各类资源要素组成的生态空间。 三带:指沿河、沿路、沿农田林网三种林带。 以建设不同等级铁路、 公路、河道两侧林带及农田林网为重点,建设水系林带、道路林带、农田格网,形成人工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的天然通廊。 建设生态环境工程 把土地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作为本轮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重点抓好五大生态建设工程,全市水土流失和沙化区域基本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水源涵养林工程:以大、中型水库区域和主要河流源头、两岸为重点,全面实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护岸林建设。 荒山造林补植工程:以瓦房店市西北部、西南部风沙干旱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为重点,全面抓好各区市县零星 “四荒 ”、裸露隙地、劣质林分的造林、补植 和改造,提高林木绿化率。 防护林工程:以建设和完善海岸基干林带为重点,全面 实施黄、渤海沿岸荒山造林补植和低效林改造工程,建造沿海防护林带;全面推进乡级以上公路两侧绿色通道的建设。 绿化村和围绿工程:以扶持农民发展庭院林果经济为重点,实施经济增效型、生态防护型和景观美化型新村建设。 五、土地利用分区及空间管制 在对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环境敏感性分区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依照土地利用结构相似性、土地主导用途或功能一致 性,将全市划分为中心城区、城镇化重点发展区、农业综合发展区、生态涵养区和海岛经济区 5 个土地利用分区 (见附图 2) ,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实施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一)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范围和用地规模 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 甘井子老城区、 大连湾街道、辛寨子街道、红旗街道、凌水街道、革镇堡街道部分、 营城子街道部分、三环农场部分 )、旅顺口区(水师营 街道 、旅顺 口老城区部分 、旅顺开发区部分、老铁山 街道 部分 、龙王塘街道部分 )、金州区( 金州老城区 、二十里堡 街道、大魏家街道部分 )及开发区(马桥子街道 、董家沟街道、得胜镇 部分 、湾里街道 部分 、海青岛街道 部分 、大孤山街道 部分 、新港街道部分),控制范围 1084 平方公里(见附图 3)。 规划到 2020 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496 平方公里以内。 该区土地利用方针在于增强城市综合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产业 发展与城市生态建设的用地需求。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综合产出水平。 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以建设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管理要求,以 资源 保护目标要求、 工程地质 状况和适宜建设标准等为条件 , 对中心城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因地制宜地将土地划分为允许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管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 ( 1)允许建设区 范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 管制要求: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衔接;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保障与存量挖潜,确保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 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允许建设区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 2)限制建设区 范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 围。 管制要求:区内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按允许建设区的要求进行管理,区内线性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按照管制建设区的要求进行管理;在城镇工矿(或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已经用完、且所有约束性指标没有被突破的前提下,经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区内土地可安排用于实施城乡建 设用地增减挂钩(或农村居民点缩并)的新增建设用地;区内新增城镇工矿(或农村居民点)用地受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并与拆并建设用地规模挂钩,实行“先拆后建”;区内建设占用的耕地,必须严格依靠辖区范围内的旧村庄拆并复垦补充;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 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 3)管制建设区 范围: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 管制要求: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区内新增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 和年度计划指标双重约束,禁止城、镇、村新增建设,严格控制线性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新增用地;规划中已列明、且已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规划中未列明、或虽已列明但未安排用地布局的线性建 设项目,须由规划批准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开展项目选址和用地的专家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审批。 ( 4)禁止建设区 范围: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 管制要求: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建设与开发活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区内土地整理 复垦开发与建设项目用地,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组织项目选址和用地的论证,从严把关。 (二)城镇化重点发展区 包括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 3 个次中心城市,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开发区代管区域内的部分街道,总面积 平方公里。 该区域有一定的经济、产业发展基础,是工业延伸地和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今后发展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支持有条件的人口集聚地、重点工业区和非农产业集聚区向重点镇和小城市升级转型,并将逐步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区域土 地利用管制要求是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加快城镇工矿用地整合,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三)农业综合发展区 包括瓦房店市的北部地区,普兰店市的中部地区,庄河 市的南部和中部地区,总面积 平方公里。 该区域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平地比重大、耕地多,基本农田量大,农业生产条件好,是大连的农产品主产区。 今后发展重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度建设小城镇。 区域土地利用管制要求是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整合自然村,适度发展小城镇。 (四)生态涵养区 包括金州区的向应街道、华家屯街道、亮甲店街道,瓦房店市的中部地区,普兰店市的北部地区,庄河市的北部地区等区域,总面积 平方公里。 该区域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 500—1000 米之间,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都在 25度以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无法修复或修复的难度大、周期长,是大连市主要的水源涵养地。 今后发展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植树造林,提高林木绿化率,防治水土流失,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五)海岛 经济区 包括庄河市的王家镇、石城乡,长海县的大长山岛镇、小长山乡、广鹿乡、海洋乡、獐子岛镇,旅顺的蛇岛、湖平岛、金州的鹿岛等岛屿,总面积 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 全市海岛生态环境 保护 的重点地区,在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海洋经济。 该区域土地利用管制要求是保护生态环境,禁止威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的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及资源开发活动。 适度发展特色旅游,重点发展海产品深加工和海洋工程。 六、重点工程用地安排 重点基础设施工程 基础设施类型 重点工程 能源 国家石油储 备大连基地、中石化储油基地、中。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简本(20xx年~20xx年)(40页)-区域规划(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