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doc24)-工程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0 页 共 23 页 第七节 中古伊斯 兰建筑 一、范围 7~ 13 世纪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筑; 14 世纪以后的奥斯曼帝国建筑; 16~ 18 世纪的波斯萨非王朝、印度、中亚等国家建筑。 二、结构技术 使用多种拱券,采用大小穹顶覆盖主要空间。 纪念性建筑为求高耸,在其下加筑一个高高的鼓座,起统率整体的作用。 三、主要建筑类型 清真寺、陵墓、宫殿。 四、建筑的一般特征 清真寺与住宅型制类似;普遍使用拱券结构。 装饰纹样受《古兰经》的限制。 五、清真寺的主要型制 封闭式庭院,周围有柱廊,院落中有洗池,朝向麦加方向做成 礼拜殿。 西亚的清真寺大都采用横向的巴西利卡型制。 六、各地的代表性建筑实例 耶路撒冷的圣石庙,集中式圆顶建筑; 大马士革的大礼拜寺,早期最大清真寺; 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印度的泰姬陵,号称“印度的珍珠”,是世界建筑精品之一。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1 页 共 23 页 第八节 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一、年代 以 15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起点,广义的指到 18 世纪末近 400 年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狭义的指到 17 世纪初结束的文艺复兴,后来传至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各自的文艺复兴建筑。 二 、风格特征 抛弃中世纪的哥特建筑风格,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 采用古代希腊罗马柱式构图要素。 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三、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一)早期( 15 世纪),以佛罗伦撒为中心 意大利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佛罗伦撒主教堂大穹顶,设计者是早期文艺复兴的奠基人 —— 伯鲁乃列斯基。 府邸建筑。 美狄奇 — 吕卡尔第府邸 ———— 早期文艺复兴府邸地典型作品。 建筑师是米开罗佐。 教堂建筑。 巴齐礼拜堂, 伯鲁乃列斯基 设计。 (二)盛期( 15 世纪末~ 16 世纪 上半叶),以罗马为中心 坦比哀多,纪念性风格地典型代表, 伯拉孟特 设计。 是当时有重大创新地建筑,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 法尔尼斯府邸, 小桑迦罗 设计。 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有较强的纵轴线,门厅为巴西利卡形式。 劳伦齐阿图书馆,较早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部件处理的实例。 米开朗基罗 设计。 文特拉米尼府邸,威尼斯文艺复兴府邸的代表。 龙巴都 设计。 圣马克图书馆。 券柱式控制立面,体型简洁明快。 珊索维诺 设计。 (三)晚期( 16 世纪下半叶)以维晋寨为中心 维晋寨的巴西利卡。 晚期文 艺复兴重要建筑师 帕拉第奥 的重要作品之一。 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 名为“帕拉第奥母题”。 圆厅别墅。 晚期文艺复兴庄园府邸的代表。 帕拉第奥 的重要作品之一。 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 奥林匹克剧场。 帕拉第奥 设计,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2 页 共 23 页 型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尤利亚三世别墅。 维尼奥拉 设计,抛弃了传统的四合院制,在建筑布局上取得进步。 麦西米府邸。 帕鲁齐 的杰作,把建筑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一起做了完整、细致的处理,在功能上有所突破。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出现手法主义的两种表现 1.教条式的模仿过去大师的创造手法,为柱式制定繁琐而死板的规则。 2.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建筑装饰构件,致力于追求光影变化,不安定的体形和意外的起伏转折。 五、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 —— 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初始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为希腊十字式。 后经多人修改,最终由 米开朗基罗主持。 教堂的修建过程反应了进步力量与发动宗教力量的斗争。 六、建筑成就 1.世俗建筑类型增加,造型设计出现了灵活多样的处理手法,有许多创新。 2.建筑技术。 梁柱系统与拱券技术的混合应用,墙体砌筑技术多样,穹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建造,施工技术提高。 七、城市广场 恢复了古典的传统,克服了中世纪广场的封闭、狭隘,注意广场建筑群的完整性。 1.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 早期文艺复兴最完整的广场。 2.罗马的市政广场。 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米开朗基罗设计。 3.威尼斯的圣马克广场,文艺复兴时期最终完成的,由大小两个梯形组合而成,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八、建筑理论 《论建筑》 阿尔伯 蒂 1845 年出版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 《建筑四书》 帕拉第奥 《五种柱式规范》 维尼奥拉 以上著作后来都成为欧洲的建筑教科书。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3 页 共 23 页 九、巴洛克建筑 17世纪至 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直至 1 20 世纪在欧洲各国都有它的影响。 (一)风格特征 1.追求新奇。 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 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 线,使其相互渗透。 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二)代表性实例 教堂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 维尼奥拉 设计。 罗马圣卡罗教堂, 波罗米尼 设计。 城市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伯尼尼 设计。 波波罗广场, 封丹纳 设计。 纳沃那广场,波罗米尼设计。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4 页 共 23 页 第九节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风格 一、古典主义建筑的概念 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 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要 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 17 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 二、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 唯理论 三、风格特征 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 四、代表实例 1. 卢浮宫东立面 (勒伏、勒勃亨、彼洛),典型的古典重要建筑作品,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2. 凡尔赛宫 (孟莎),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其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很有影响。 是法国 17~ 18 世纪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 3. 恩瓦立德新教堂 (孟莎),是第一个完全古典主义教堂建筑,也是 17 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 4. 旺道姆广场 (孟莎)。 平面为抹去四角的长方形,对线对称、四周一色的封闭性广场,轴线交点上有纪念柱。 五、建筑教育 古典主义时期,法国建立了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 1671 年)培养建筑师,制定严格的规范,形成了欧洲建筑教学的体系。 六、 洛可可风格 18 世纪 20 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 1.风格特点。 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繁琐、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 2.实例。 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设计者是洛可可装饰名家 勃夫航。 3.本时期法国广场的特点。 由封闭性的单 一空间变为较开敞的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