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小区廉租房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62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周边环境协调的同时,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处理好 “自然环境 —住宅建设 —人 ”的关系,是本小区规划着重解决的问题。 规划结构及功能分区 本规划用地范围很不规则 ,规划范围内共有 3 条城市支路贯穿其中 ,分别为 **路、 **路、宾园路,整个用地被改三条城市支路分成三部分,即宾园路以北部分、 **路以东部分, **路、宾园路、 **路所围合部分。 根据用地的特点, 城西 小区总体划分为 3 个 区域 , 共 5 个组团。 即宾园路以北部分、 **路以东部分, **路、宾园路、 **路所围合部分,该围合区域为一个大组团 ,大组团内规划有 3 个小组团 ,其用地面积为 59504 ㎡;宾园路以北部分其用地面积为 22348 ㎡, **路以东部分 29113 ㎡。 各组团 ,通过道路及绿化同其它区域分隔开来,形成较大的室外共享空间。 **路以西区域规划 主要结构以中心 绿化 广场为核心, 周边各 组团围绕核心 广场 而布置,各组团通过一条环形小区路而在空间上进行分离。 在区域核心地带规划核心组团,在核心组团一侧 规划核心广场,供小区居民在此游玩、休闲、娱乐。 在广场 一侧 ,规划有小区公共建筑、 幼儿园、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 核心 广场位于 **路、宾园路、 **路所围合部分,联系各个小组团 ,从而保证小区布置的灵 活性,强化 中心广场 的概念。 为 强化核心休闲广场的位置,在核心广场与 居住 建筑物之间,规划有 6 米宽的环形 交通 绿化带, 即美化环境,又为小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绿化景观, 并在各个组团内部之间布置多个停车位, 基本满足小区居民停车需求。 另外, 该区域的各个 组团围绕核心 绿地广场 而设计,各组团中间规划有组团绿地,供人们就近游玩、休憩。 **路以东部分又规划设计为两部分,临 **路一侧规划拆迁安置房 8栋,由北至南行列式排列;临宾园路及用地红线围合的西南角规划农民工集中宿舍 3 栋,依势而建,建筑与建筑围合而成。 总体看, 各 组团相辅相成,又浑然 一体,组成一个特色 区域。 该区域共规划有 2 个入口, 主入口位于 **路 ,次入口位于宾园路; **路以东部分入口规划从北面宾园路进 ,。 入口通过特别设计的小区主门 来 强化小区主入口形象,中间留有 6 米宽绿化带 结合中心绿地布置 ,主入口大气而美观。 次入口的规划加强了小区与外界的联系,方便小区居民生活、学习。 建筑物朝向大致座北朝南,由北至南行列式布置。 组团内规划有两级道路,采用人车混行系统,各道路自然贯通形成环状道路系统。 主道路 6米宽,次道路 4 米宽,均设尽端式回车场解决道路系统的消防问题。 在用地核心地带布置绿化带,形成绿化面, 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在道路两侧布置绿化线,强化区域概念,在住宅周围点缀树木,呼应整体。 组团的绿化亦采用“点 线 面”的布置形式,在住宅周围点缀树木,有“点”的意味;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形成“线”的概念;在宅间绿化带布置大片树木,达到“面”的意义。 组团内规划有配电房和垃圾收集点等配套设施,完善组团生活设施。 住宅间距按照 1: 1 布置,采光性极佳,道路通而不畅,大面积的绿化多而不杂,层次感强,令人心旷神怡。 使整个组团的道路交通井然有序又不显死板,充满灵性。 住宅规划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 对居住者的关怀始终应成为居住环境建设的宗旨与原则,物质实体的开发,居住区硬环境的建设,其目的都是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方便、安全、安静的居住空间,也就是提供一个可居的场所。 开发小区针对廉租房建设设计了多种户型,户型平均面积 50 平方米;针对拆迁安置房基本上采取建筑基底面积为 140 ㎡ /户而建;对农民工集中宿舍则采取 10 ㎡ /人设计。 各建筑类型分别由二个单元、三个单元或四个单元联立组成。 廉租房均设为地上五层,拆迁安置房为地上四层,农民共集中宿舍为地上六层。 住宅建筑按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布置成行列,这种形式能使大 多数居室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而且,在规划中采用错开、空间对比、围合、渐变、韵律等方法,使布局在总体上灵活多变,从而消除行列布置呆板、单调的感觉。 在本规划中,住宅群体采取成组成团的组合形式,即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成组团结合,构成居住的基本的组合单元。 我们在规划时为了创造一种开敞性的生活空间,激发人们积极奋进,促进居民日常生活中邻里交往,加大了绿化面积,同时使小区内的通风透光性都比较好。 道路交通组织及竖向设计 依据地块特点, **路以东区域入口设在宾园路, **路、宾园路、 **路 所围合部分主入口位于 **路,次入口位于宾园路;宾园路以北部分入口规划于宾园路 ,各入口宽度均为 6 米,区域内道路均顺应整体小区成环状规则,顺而不穿,通而不畅,以限定机动车车速,减轻机动车对居民的心理压力,并收到移步景异、曲径通幽的效果。 小区主干道机动道宽 6 米,组团路宽 4 米。 各组团院落分布于道路两侧,强化小区中心的公共性,小 区规划有配套用房,方便对外交流与办公。 既能内外兼顾,又能不干扰小区内部的居住环境。 配套设施规划 各项配套公共建筑的设置既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方便居民的使用,又要兼顾取得良好 的经营效果。 本着这一原则在公共建筑的设置上,采取灵活、务实的布置手法,主要沿中心绿地广场周边布置各种配套公共建筑,既满足了小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又不会对城市交通、城市景观造成太大影响。 **路、宾园路、 **路所围合部分设置社区活动中心,强化公共建筑的建筑形式和体量,即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又由绿地、广场一起构成小区内一幅美丽的画面。 其它配套公共建筑也主要利用小区空地及结合道路与绿化布置,力求不对小区整体环境造成破坏,而尽量使其融入小区整体环境之中。 绿化及景观设计 小区景观对于住房而言,就是一处 美观实用的公共场所,这是住户生活于小区的基本要求。 由此,既需要开放的绿地,也需要有属于个人的私密空间。 住宅区内良好的景观,不仅可就近为用户提供休闲空间,又可提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从而实现共建和谐小区的目标。 入口景观是小区的门户,因此,入口景观显得尤为重要,规划通过种植一排树木将人的视线引入大型核心广场,使入口显得大气而极富美感。 中心广场是小区最主要、最核心的地方,规划通过不同的绿化组合及文化广场 来强化中心广场概念,为人们提供一个优雅、宽敞的休闲场所。 各个小 组团均有由主入口处引向 道路 广场的绿化景观 轴,通过轴线将各个 组团绿化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休闲系统。 各个 组团绿地系统通过主入口的景观轴在空间上进行了延伸,都汇聚在中心广场,从而强化中心广场形象,使各组团紧密联系在一起。 整个小区内绿化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将小区内绿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系统,绿地率达 %,为小区环境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小区防护 城西小区建设工程场址位于 ********镇内,县城西部,北靠宾园路,南邻 **西路,西抵 **路,东至 **路。 被四条城市道路围合,又有城市道路**路贯穿场内, 在 各组团的入口处 分 别设置大门及传达室,安排专人负责小区安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编号 项 目 数量 单位 1 总用地面积 110965 ㎡ 2 净用地面积 82437 ㎡ 3 贡献用地面积 28528 ㎡ 4 总建筑面积 111782 ㎡ 住宅建筑总面积 75000 ㎡ 拆迁安置房建筑面积 15820 ㎡ 农民工集中宿舍 10800 ㎡ 公建面积 10162 ㎡ 商业服务用房 1818 ㎡ 配套用 房建筑面积 4242 ㎡ 幼儿园建筑面积 1404 ㎡ 活动中心建筑面积 2504 ㎡ 配电房建筑面积 20 ㎡ 公厕建筑面积 78 ㎡ 门卫建筑面积 96 ㎡ 5 建筑密度 % 6 容积率 7 绿化率 % 8 建筑基底面积 22601 ㎡ 9 住宅基底面积 15000 ㎡ 10 农民工集体宿舍基底面积 1800 ㎡ 11 拆迁安置房基底面积 3955 ㎡ 12 公建基地面积 1846 %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 采用的主要规范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2020 年版 住宅建筑设计 GB503862020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12299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JGJ398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20 平面布置 廉租房按标准化单元设计,一梯两户,南北朝向,分别由二个单元或三个单元组成共五层。 每户平均约 50m2 建筑面积,为二室一 厅,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均设计成直接采光能自然通风。 套间内设置洗衣机的位置,卧室独进独出,不互相穿越,能满足住户生活的基本要求。 拆迁安置房每户平均约 560 平方米建筑面积。 农民工集中宿舍规划三栋,人平 10 平方米建筑面积。 层数、层高、立面 拟建项目中廉租房建筑为 5 层,每层层高 ,建筑物的檐口标高 16m。 拆迁安置房为地上 4 层,每层层高 ,建筑物的檐口标高为 13m。 农民工集中宿舍为地上 6 层,每层层高 ,建筑物的檐口标高为 19m。 建筑立面力求简洁、明快,实用、规则,坡屋面,外 墙采用涂料。 公厕、垃圾站 公厕设洗手前室,分设男女卫生间各一间,公厕总建筑面积 78 ㎡。 小区设 5 个垃圾收集点,垃圾统一集中送往城市垃圾处理站。 总变配电所 总变配电所设在中心广场周边,一层,层高约 4m,外墙涂料,建筑面积约 20 m2。 结构 采用的主要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2020 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20) 结构设计基本数据 自然条件 a. 基本风压: ,基本雪压: , n=50 年,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基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b. 结构基本要求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结构造型 ,楼面采用预应力空心板,坡屋面采用砼现浇板。 、公厕、配电房采用砖混结构,砼现浇屋面板。 基础:因未对该场地进行地质勘探,不明地基情况,基础形式视现场基础 开挖后定。 如无特殊情况,一般采用砖砌条形基础。 供电 设计依据 有关专业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料; 国家现行有关电气设计规程、规范。 负荷等级 本工程除消防用电为二级负荷外,其它用电负荷无特殊要求,属三级负荷。 . 供电电源 场址电源状况较好,距拟建项目场地 公里外已建有 110kv***变电站,小区双电源可从 **西路城市电网架空引来,两路均为 100%负荷供电,且一路检修或故障时,另一路不断电。 这样供电稳定、可靠,能满足整个小区用电需求。 本工 程 10kV 电源引自上一级 110kV 变电站,主供电源电压 10kV,小区主配电压 380/220V。 变配电所 本工程规划入住总户数 1618户,电力负荷按 8kw/户计,公建 30W/m2,规划公建面积 10162 m2,则小区用电负荷:。 小区中规划一处开闭所,开闭所进线从城市电网引入,开闭所内设两台 800KVA 变压器,另外根据负荷要求下设多台箱变,每组箱变容量为 800KVA。 开闭所的布置尽可能考虑电源进出线的方便,尽可能地 紧凑,节约占地面积,同时又满足生产技术要求。 开闭所设高压配电间、控制室和低压配电室。 高压配电间设置进线柜、计量柜、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柜、馈电柜。 低压配电柜设置低压受电屏、馈电屏、无功补偿屏。 变压器和低压受电屏紧靠设置。 主要供电设备选型如下:电力变压器选用 SCB10,接线号为 D, yn11的干式变压器。 10kv 高压配电装置选用先进的中置式金属铠装抽出式开关设备 GZS1 型,低压配电装置选用 GCS 低压抽出式开关柜。 变电所高压进线为电缆埋地引入,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损伤电源采用直流操作,继电保护采用定时限保护、过 电流速断保护、温度保护等。 变压器低压侧电源由低压配电屏向小区供电,采用放射式向各用电点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变压器低压侧总开关和出线均采用低压断路器作为过载和短路保护。 配电 低压配电系统满足工艺、计量、维修、管理、安全可靠的要求,合理采用放射、树干,或者二者相结合的配电方式。 在建筑物总配电箱进线处设漏电保护,以防因电气故障引起的火灾。 消防负荷在末端一级配电箱处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 消防应急照明应急电源采用双路电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