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名词解释(doc28)-工程综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可以在非产石地区布置山石景,可利用价格较低的材料,如砖、砂、水泥等。 3,施工灵活方便,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在重量很大的巨型山石不宜进入的地方,如室内花园、屋顶花园等,仍可塑造出壳体结构的、自重较轻的巨型山石。 4,可以预留 位置栽培植物,进行绿化。 设计 塑造的山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山的整体布局以及同环境的关系。 根据自然山石的岩脉规律和构图艺术手法,统一安排峰、岭、洞、潭、瀑、涧、麓、谷、曲水、盘道等,做出模型。 模型放大的方法有翻制法和现场塑造法两种,后者造价低,较为常用。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园林工程 名词解释 提供 13 施工 现场塑造的一般施工步骤为: 1,建造骨架结构。 骨架结构有砖结构、钢架结构,以及两者的混合结构等。 砖结构简便节省,对于山形变化较大的部位,要用钢架悬挑。 山体的飞瀑、流泉和预留的绿化洞穴位置,要对骨架结构作好防水处理。 2,泥底塑型。 用水泥、 黄泥、河沙配成可塑性较强的砂浆在已砌好的骨架上塑型,反复加工,使造型、纹理、塑体和表面刻划基本上接近模型。 3,塑面。 在塑体表面细致地刻划石的质感、色泽、纹理和表层特征。 质感和色泽根据设计要求,用石粉、色粉按适当比例配白水泥或普通水粉调成砂浆,按粗糙、平滑、拉毛等塑面手法处理。 纹理的塑造,一般来说,直纹为主、横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峻峭、挺拔的姿势;横纹为主、直纹为辅的山石,较能表现潇洒、豪放的意象;综合纹样的山石则较能表现深厚、壮丽的风貌。 为了增强山石景的自然真实感,除了纹理的刻划外,还要作好山石的自 然特征,如缝、孔、洞、烂、裂、断层、位移等的细部处理。 一般来说,纹理刻划宜用 “ 意笔 ” 手法,概括简炼;自然特征的处理宜用 “ 工笔 ” 手法,精雕细琢。 4,设色。 在塑面水分未干透时进行,基本色调用颜料粉和水泥加水拌匀,逐层洒染。 在石缝孔洞或阴角部位略洒稍深的色调,待塑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园林工程 名词解释 提供 14 面九成干时,在凹陷处洒上少许绿、黑或白色等大小、疏密不同的斑点,以增强立体感和自然感。 石 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置石还可结合它的挡土、护坡和作为种植床或器设等实用功能,用以点缀风景园林空间。 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 体现较深的意境 ,达到 “ 寸石生情 ”的艺术效果。 《禹贡》记载泰山山谷应上贡品中就有“怪石”。 《南史》载:“溉第居近淮水。 斋前山池有奇礓石,长一丈六尺。 ”这是置石见于史书之始。 《旧唐书》载:“乐天罢杭州刺史,得天竺石一”,“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五”。 唐朝癖石之风甚盛。 宋代江南私家园林也纷纷置石。 明代林有麟编绘的《素园石谱》中有宣和六十五石图。 明、清时期,置石于园则更为广泛,有“无园不石”之说。 现存江南名石有苏州清代织造府(在今苏州第十中学)的瑞云峰、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和杭州花圃中的皱云峰;而最老 的置石则为无锡惠山的“听松”石床,镌刻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篆“听松”二字。 置石在园林中有多种运用方法: 1,特置。 又称孤置,江南又称 “ 立峰 ” ,多以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作成。 常用作园林入口的障景和对景,漏窗或地穴的对景。 这种石也可置于廊间、亭下、水边,作为局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园林工程 名词解释 提供 15 部空间的构景中心。 如北京颐和园的 “ 青芝岫 ” ,故宫御花园内的钟乳石、珊瑚石、木化石等。 特置也可以小拼大,不一定都是整块的立峰。 2,对置。 在建筑物前两旁对称地布置两块山石,以陪衬环境,丰富景色。 如北京可园中对置的房山石。 3,散置。 又称散点,即 “ 攒三聚五 ” 的作法。 常用于布置内庭或散点于山坡上作为护坡。 散置按体量不同,可分为大散点和小散点,北京北海琼华岛前山西侧用房山石作大散点处理,既减缓了对地面的冲刷,又使土山增添奇特嶙峋之势。 小散点,如北京中山公园 “ 松柏交翠 ” 亭附近的作法,显得深埋浅露,有断有续,散中有聚,脉络显隐。 4,山石器设。 为了增添园林的自然风光,常以石材作石屏风、石栏、石桌、石几、石凳、石床等。 北海琼华岛 “ 延南薰 ” 亭内的石几、石凳和附近山洞中的石床都使园林景色更有艺术魅力。 5,山石花台。 布置石台是为了 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安排合宜的观赏高度,布置庭园空间和使花木、山石显出相得益彰的诗情画意。 园林中常以山石作成花台,种植牡丹、芍药、红枫、竹、南天竺等观赏植物。 花台要有合理的布局,适当吸取篆刻艺术中 “ 宽可走马,密不容针 ” 的手法,采取占边、把角、让心、交错等布局手法,使之有收放、明晦、远近和起伏等对比变化。 对于花台个体,则要求平面上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园林工程 名词解释 提供 16 曲折有致,兼有大弯小弯,而且曲率和间隔都有变化。 如果利用自然延伸的岩脉,立面上要求有高下、层次和虚实的变化。 有高擎于台上的峰石,也有低隆于地面的露岩。 苏州留园 “ 涵碧山房 ” 南面的牡丹台 就是这样布置的。 6,同园林建筑相结合的置石。 如抱角、镶隅是为了减少墙角线条平板呆滞的感觉而增加自然生动的气氛。 置石于外墙角称抱角;置石于内墙角称镶隅。 建筑入口的台阶常用自然山石作成 “ 如意踏跺 ” ,明文震亨著《长物志》中称为 “ 涩浪 ” ;两旁再衬以山石蹲配,主石称 “ 蹲 ” ,客石称 “ 配 ”。 7,塑石。 在不产石材地区,近代有用灰浆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制作的塑石。 此法可不受天然石材形状的限制,随意造型,但保存年限较短,色质等也不及天然石材。 水 原指中国传统园林的水景处理,今泛指各类园林中水景处理。 在中 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园中,水和山同样重要,以各种不同的水型,配合山石、花木和园林建筑来组景,是中国造园的传统手法,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恰成鲜明对比。 水中的天光云影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 园林中的水面还可以划船、游泳,或作其他水上活动,并有调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园林工程 名词解释 提供 17 节气温、湿度、滋润土壤的功能,又可用来浇灌花木和防火。 由于水无定形,它在园林中的形态是由山石、驳岸等来限定的,掇山与理水不可分,所以《园冶》一书把池山、溪 涧、曲水、瀑布和埋金鱼缸等都列入“掇山”一章。 理水也是排泻雨水,防止土壤冲刷,稳固山体和驳岸的重要手段。 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为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提供创作源泉。 传统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 各类水的形态的表现,不在于绝对体量接近自然,而在于风景特征的艺术真实;各类水的形态特征的刻画,主要在于水体源流,水情的动、静,水面的聚、分,符合自然规律,在于岸线、岛屿、矶滩等细节的处理和背景环境的衬托。 运用这些手法来构成风景面貌,做到“小中见大”、“以少胜多”。 这种理水的原则,对现代城市公园,仍然具有其借鉴的艺术价值和节约用地的经济意义。 模拟自然的园林理水,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 1,泉瀑。 泉为地下涌出的水,瀑是断崖跌落的水 ,园林理水常把水源作成这两种形式。 水源或为天然泉水,或园外引水或人工水源(如自来水)。 泉源的处理,一般都作成石窦之类的景象,望之深邃黝暗 ,似有泉涌。 瀑布有线状、帘状、分流、叠落等形式,主要在于处理好峭壁、水口和递落叠石。 水源现在一般用自来水或用水泵抽汲池水、井水等。 苏州园林中有导引屋檐雨水的,雨天才能观瀑。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园林工程 名词解释 提供 18 2,渊潭。 小而深的水体 ,一般在泉水的积聚处和瀑布的承受处。 岸边宜作叠石,光线宜幽暗,水位宜低下,石缝间配置斜出、下垂或攀缘的植物,上用大树封顶,造成深邃气氛。 3,溪涧。 泉瀑之水从山间流出的一种动态水景。 溪涧宜多弯曲以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