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20xx-20xx城市总体规划_20页_概念布局方案-区域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流域能源矿产城镇发展区:指以托县双河镇和清水河县喇嘛湾镇为主的黄河沿岸地区。 农牧业城镇发展区:指以清水河县为中心的市域农牧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 城镇建设以生态、适居为主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武川县作为呼和浩特市的北部生态屏障,生态型城镇的建设将会使可可以力更镇成为呼市北部的生态重镇 )。 二是确定城乡、产业总体规划布局和定位。 打造三个层次的城镇圈:即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为城市核心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用地与三环路之间为组团式发展区、三环路以外为卫星城区。 核心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完善重要的城乡服 务功能,特别要打造各种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预留总部经济项目空间,进行合理功能布局。 组团式发展区以新农村建设为主,同时发展城郊型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 卫星城区主要发展新型工业、基础工业和现代农业,努力打 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具有循环经济特点、各类设施统筹完善的卫星城区。 三是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规模。 本次规划期限为 2020~2020 年,是指导本市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据。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为呼和浩特市域行政区,总面积为 17224 平方公里,城市 规划区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 2020 年全市总人口 340 万人左右,其中城镇人口 万人,城镇化水平 %。 中心城区人口 258 万人。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达到 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6 平方米以内。 四是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职能定位。 城市性质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北方沿边重要的开放型中心城市。 城市职能定位为商业金融中心、教育科研中心、交通物流枢纽、生态宜居城市、旅游服务基地。 五是确定城市空间发展主要方向和总体布局。 城市未来空间发展主 要方向为:北控、东优、南拓、西联。 集中成片,规模发展。 北部地区控制建设用地发展,主要作为山前的生态控制地带。 优化完善城市东部功能。 重点拓展南部、西南部新区 (大、小黑河之间 )的发展空间,通过金川开发区、金山开发区向西加强与土左旗、包头的联系。 城市总体布局上, 重点突出呼和浩特市的自然要素特色与历史文化特色,形成“ 山、水、城、林 ” 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 六是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主枢纽,形成 “ 高速环放射状 ” 的综合交通框架,实现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顺畅衔接,提高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整体效率。 完善公路发展规划、公共交通规划、航空港规划、快速轨道交通发展规划,构建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主通道,形成大城市交通网络。 七是完善物流业规划。 确定 “ 两带两区十心多网点 ” 空间布局结构 (“ 两带 ” :一是沿京包铁路和高速公路干线,依托东西部两大物流园区和呼运物流信息中心,形成集宁、呼和浩特、包头物流主发展带;二是依托准东铁路、呼准铁路、省道 103 公路等交通基础设 施,发展贯穿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托县的煤焦、化工、电解工业的原料专业物流,形成鄂尔多斯、准格尔、托县重货物流发展带。 “ 两区 ” :依托两带的物流发展轴线形成白塔、金山两个物流园区。 “ 十心 ” 主要建设 10个物流中心:五里营农产品物流中心、呼运物流中心、西南二环物流中心、金川南部工业组团物流中心、呼哈路物流中心、白庙子物流中心、托克托物流中心、和林物流中心、武川物流中心、清水河物流中心。 多网点 :十个交易市场和多个城乡物流配送网点 ),建设呼包鄂经济 区物流整体协调的中心城市、环渤海经济圈向中西部辐射的物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