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聚力石油化工产品公司安全标准化制度汇编(98页)-石油化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高空坠落事故,否则将以罚款 1001000 元,在没有任何安全防范措施和允许的条件下 擅自进行作业而又不听劝者将勒令停止作业或作离开施工现场处理 ; 每周必须对罐区装卸油台和生产装置区进行静电测试并做好 详细记录,对不执行者将以 50100 元罚款或严重警告,对装卸油工作和对生产造成隐患和事故的将以罚款 200 元以上或者视情节轻重做以上报警告或做离厂处理。 以上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 ; 4 附则 主要负责部门应依据本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办法。 责任人的赔款、扣款一律由安全管理部门责任人开具扣款通知单,在工资 或奖金中扣除。 外来工则收取现金后上交财务 部门。 管理制度评审和修定的规定 1 目的 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制度的管理,及时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制定本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和修订。 3 职责 安环部负责组织对管理制度的评审及修订,根据制度修订会签提出的修改意见,形成审批稿。 总经理负责审批稿的审批。 4 管理要求 正常情况下,由副总经理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工会代表参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 程评审和修订,每三年组织评审一次;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随时组织评审。 当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废止、修订或新颁布时; 当企业归属、体制、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时; 当生产设施新建、扩建、改建时; 当工艺、技术路线和装置设备发生变更时; 当上级安全监督部门提出相关整改意见时; 当安全检查、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涉及到规章制度层面的问题时; 当分析重大事故和重复事故原因,发现制度性因素时; 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发生后,及时评审修订预 案; 其他相关事项。 评审内容 与法律、法规符合性; 与企业发展总体水平的相适应性; 与工艺流程和装置变化的相适应性; 安全管理制度之间的相容性和匹配性。 评审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修订的主要依据之一,反馈给各制度制订部门。 本着制订部门组织修订的原则,依据国家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安全生产制度评审结果,员工提出其它合理建议等方面进行修改,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经总经理审批后,发布实施。 5 相关记录 《评审修订记录》 安全培训教育 管理 制度 1 目的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教育, 增强 从业人员 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确保从业人员培训教育能满足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的要求,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 3 号令《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要求,结合公司《培训管理制度》, 特制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 职责 安环部负责公司级培训、本部门的日常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以及对公司所有岗位取证、复证的管理工作。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部门级培训和本部门的日常安全教育及安全活动。 班组长负责班组级培训。 4 管理要求 全体员工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危险源及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全体员工应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未经安全培训考核合适的员工,不得上岗作业。 新进员工必须进行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三级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的方可上岗。 对于特殊 岗位及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送外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取得相应岗位操作证书,方可上岗操作。 员工调整工作岗位(转岗)或离岗 (休产假、病假、外出学习等)半年 以上,重新上岗(复岗)时,应实行相应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后,方可上岗;离岗30 天以下 ,试其情况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地区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各部门负责人应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本部门的安全培训教育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当实际安全培训教育于计划中各项内容 不一致时,应及时变更。 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认真评价。 对 外来施工作业 人员 、外来参观 、学习的 人员必须 进行相关安全规定及 安全 注意事项的培训 教育。 各部门、班组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活动,部门每月不少于一次,班组每月不少于两次,安全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学习安全生产有关文件,安全技术规程及其安全技术知识; 结合典型事故,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总结吸取教训; 开展事故预防的模拟演习和岗位练兵,组织各种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考试; 检查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和消除事故隐患。 公司总经理每季度参加一次班组安全活动,部门负责人每月参加两次班组安全活动,并做好记录。 5 相关记录 《员工安全培训教育档案》 《安全培训教育需求表》 《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安全培训教育变更表》 《安全培训教育记录与评价表》 《安全活动计划》 《部门 /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承包商、外来参观、学习人员安全教育记录表》 《厂级、基层单位承包商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培训签到表》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落实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确保特种设备 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定。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3 职责 安环部负责对特种作业人员办理有关取证、复审的外派学习手续;负责作业操作证的保管工作。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本部门特种作业人员的日常培训和管理工作。 4 管理要求 公司现有特种作业人员范围主要包括: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压力容器操作; 高、低压电工; 电焊、气割。 社产技术部门应定期识别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报安环部,安环部根据计划负责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取证 、复审工作的组织和联系。 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地市级以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特种作业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 安环部定期组织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特种作业的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特种作业人员对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特种作业人员应及时向部门领 导汇报,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必须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投入使用。 安环部应加强规范化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作业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 外来人员在公司范围内从事特种作业的,必须提交有效的特种作业资格证复印件,并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安全作业。 5 相关记录 《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台账》 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使 我公司个 部门安全活动更有实效,真正达到干部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使安全活动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 制度适用于各部门安全活动开展的各项活动。 3 职责 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参加 1 次班组安全活动; 管理人员每月至少参加 2 次班组安全活动;每月至少抽查 1 次安全活动记录并签字。 安全 环部 制定管理部门月度安全活动计划;每月至少抽查 1 次安全活动记录并签字。 组织部门人员开展安全活动;班组长负责组织班组人员开展安全活动。 4 活动要求 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 1 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 2 学时; 生产技术部 安全活动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 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 2 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 于 1 学时;班组安全活动有 班长负责并 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 部门 负责人应每月至少参加 1 次班组安全活动,人员应每月至少参加 2 次班组安全活动。 5 活动内容 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岗位安全技术练兵 防火、防爆、自我保护能力的训练,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培训教育 安全技术合理化建议 事故隐患分析和对策措施 危险作业场所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 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个人)的评选和奖励,违规违纪人员的查处 安全事故通 报,事故 “四不放过 ” 其他安全教育内容 6 其他要求 安全员应每月至少抽查 1 次安全活动的记录并签字,重点班组覆盖率不小于 95%。 负责人员应每月至少抽查 1 次安全活动的记录并签字,全年覆盖率不小于95%。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目的 识别、评价并控制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中的危险源,并在体系运行中及时更新,避免事故、环境污染预防、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与更新的全过程。 3 职责 公司安 环 部负责组织公司危险源的 识别与评价,确定公司的不可容许风险。 公司各部门、负责各自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公司的不可容许风险。 4 工作程序 危险源辨识 工作步骤 公司各部门、在安 环 部组织下,进行作业活动与作业步骤划分,识别本部门的危险源,并填写《作业活动划分工作表》、《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 危险源辨识方法 : a) 直接经验法; b) 交谈法; c) 现场观察法; d) 资料查阅法; e) 安全检查表(安全性评价)法。 各部门进行危 险源辨识时应注意考虑的几点: a) 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 b)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c) 有关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d) 过去出现过的未遂事故、紧急或灾难事件; e) 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 a)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商和参观者)的活动; 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是公司的还是其他组织提供的。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应通过现场观察公司搜集的资料和信息,如以往的事故事件的调查统计分析等,辨识出尽可能多的实际和潜在的危险源。 a) 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险源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危险物质、防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b)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章操作、误动作和其他一些不安全行为; c)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雷电),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固体)以及生物因素; d) 管理缺陷,包 括规章制度、人员培训、安全记录台帐管理、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劳动安排、防护用品缺少等的管理。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的步骤 公司 总经理 组织公司各部门、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并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表》,确定不可容许风险,形成《不可容许风险清单及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报送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上报总部安全技术监督部备案。 风险评价的方法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 法)作为本公司主要的风险评价方法。 可以结合直观经验法和类比等方法。 作业条 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 法):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 ,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 ,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 ,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E— 人体暴露在这种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