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担保机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90页)-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激励机制、接收、大股东干预 37 股东(委托人) 企业所有者 委托 代理 关系 经理 (代理人) 企业经营者 聘用 信息不对称 机会 主义 代理 成本 基本的委托代理问题 38 公司治理目标: 超越利益机制的观点 搞好公司治理 , 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 o 第一是利益机制方面的问题 , 主要解决什么样的企业制度最有利于确保投资者得到应有的保护和获得合理的回报的问题。 o 第二是决策机制方面的问题 , 主要解决如何构架企业内部的领导体系 , 来防止因企业领导层( 总裁 、 董事会 ) 的管理能力 、 思想方式与环境要求错位而引起的决策失误 , 确保企业关键人事安排和重大决策正确有效的问题。 39 决策机制 -决策权力 -决策程序 决策规则体系 o日常决策 规则 o影响 日常决策规则 的 规则 o关于谁有资格制定 和 如何制定 规则的 规则 担保机构之制度与治理 制度安排 (治理制度 ) 产权关系 - 谁有权使用资产 -谁有权获得资产使用的收益 -谁有权处置资产 -谁有权转让资产 控制方式 -外部契约合作 or一体化 -短期契约 or长期契约 -外部监督 or内部监督 -单边治理 or多边治理 40 Holly Gregory 关于公司治理的定义 Olive Williamson 关于制度的定义 Douglas North 关于制度的定义 公司股东与 社会的关系 公司经理、公司董事和股权资本 提供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法规准则和公司自愿实行的做法的结合 非正式的约束( 奖惩、禁忌、习俗、传统及行为准则 ) 正式的规则 ( 宪法、法律、产权 ) 特定组织的制度安排 /治理制度 ( 产权关系、控制方式、决策规则 ) 一般的制度环境 (市场、 法律、政治、文化 ) 41 ● 产权的定义 产 权 所有制关系 的法律体现 占有权 处置权 转让权 收益权 使用权 42 改善治理的产权安排 (规范分析) 企业应有的 产权组合 占有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置权 转让权 企业内部应有的成本报酬分配方式 谁支付选择成本 谁获得选择收益 (剩余收益) 分配方式应该对相关人员产生的激励 所有者 管理者 雇员 …… 预期的企业绩效 增强信息可获得性和透明度的机制 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 预期的企业决策者行为 企业目标和企业 治理目标 43 总裁生命周期理论 观点:除了利益机制外,企业经营中发生的许多问题来自总裁的思维方式和企业的决策机制。 199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 Donald C. Hambrick (汉布瑞克 )和 Gregory D. S. Fukutomi (福克托玛 ),对总裁任职期间领导能力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提出了一个总裁生命周期的五阶段假说。 44 结构化的公司决策规则 决策机制设计的基本内容 o决策权力 o决策程序 决策规则体系 o管理决策的 规则 o影响 管理决策规则的 规则 o关于 谁有资格制定 和 如何制定 规则的规则 45 委托-代理关系的 5大构成要素 ◎ 代理人的类型 ◎ 代理人的行动 ◎ 随机因素 ◎ 代理结果 ◎ 信息不对称: 隐藏行动和隐藏信息是信息不 对称的两种情况 46 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路线 确定情况下的委托代理关系 不确定情况下的 委托代理关系 代理人发送 信号 委托人激励计划 租金制 雇佣制 全得全失 分成制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完全信息 完全理性 机会主义 信息 不 完全 信息 不 对称 委托人 风险 中性 代理人 风险 规避 激励计划 租金制 雇佣制 全得全失 分成制 参与约束 激励相容约束 47 ★ 两点结论 •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 委托人激励代理人的依据只能是劳动的产出 , 而不是劳动的投入 , 最优激励方案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方案。 • 最优激励方案的构成是固定工资加奖励工资 , 而奖励工资来自产出分成 , 可以设计为剩余分成 , 这实际上赋予了代理人剩余索取权 , 因此 , 最优激励方案实质上是通过产权的重新安排实现的。 48 目前部分担保机构的治理模式 1 4 3 2 5 6 7 家族成员 所有者 企业职工 泛家族成员 49 可以考虑的治理模式 •员工持股计划 50 职工 /经营者持股的理论意义 • 解决代理问题。 在不同股权结构背景下的委托人或委托人代表(所有者)对代理人(经营者与员工)的监控能力和积极性是不同的,在仅仅享有工薪等固定报酬的制度下,为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经营者与员工较容易产生“偷懒”行为。 通过职工持股,变固定报酬为变动的业绩报酬,会使经营者与员工相对比较积极地履行自己的代理人职责。 • 解决激励问题。 股东希望自己的股票价格越高越好,授以期权并以期股价格为标准确定经营者的收益,自然会对经营者起到激励作用。 股东希望分红越多越好,授以股权并以分红为标准确定员工的收入,也会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通过给机会、期望和压力,激发经营者与员工更积极工作的动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