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券商经营模式研究报告(doc)-其他行业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6 页 共 13 页 集团 致力于协助全球各地的机构、政府和政府部门满足其投资需求。 交易与本金投资集团 是从事投资、交易、清算和做市商业务的部门。 下面分三个部门:固定受益、货币与商品部( FICC)、股票部以及本金投资部。 其中, FICC部对利率、信用产品、贷款、货币、衍生品和商品进行交易和做市,在全球投资界享有盛誉。 表 3:高盛集团分业务部门的的收入贡献 (单位:百万美元) 2020 2020 2020 Investment Banking 净收入 3374 2711 2830 投资银行 经营费用 2973 2504 2454 税前收入 401 207 376 Trading and Principal Investments 净收入 13327 10443 8647 交易与本金投资 经营费用 8287 6938 6505 税前收入 5040 3505 2142 Asset Management and Securities Services 净收入 3849 2858 2509 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 经营费用 2430 1890 1562 税前收入 1419 968 947 总计 净收入 20550 16012 13986 经营费用 13874 11567 10733 税前收入 6676 4445 3253 2020年的公司年报显示,高盛税前收入为 ,其中投资银行收入 ,占比 %;交易与本金投资收入 ,占比高达 %。 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收入 亿美元,占比为 %。 核心业务分析 高盛在全球购并市场上及股票类证 券的发行承销方面位居第一,在自营交易方面也表现得颇为不凡。 ( 1)常青树型核心业务-投资银行业务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7 页 共 13 页 投资银行业务一直是高盛的 “ 常青树 ”。 2020年,高盛的全球收入达到创历史记录的 211亿美元,投资银行集团获得 ,将其它券商远远抛在身后。 在财务顾问方面 , 高盛在全球并购业务方面连续第七年蝉联冠军。 在承销业务方面 ,在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市场仍处于领先地位 ,在全球 IPO排行榜中名列第二。 在亚太区股票承销业务方面,高盛完成了近 100亿美元的股票上市业务,占亚太区总市场份额的 %,比排名第 二的摩根士丹利高出近 40亿美元,因而被《金融亚洲》及《国际金融评论》等评为 2020年亚太区最佳股票承销行。 一直以来,高盛投行坚守客户利益,以诚信赢得忠实客户。 高盛不仅拒绝为敌意收购者提供服务 ,而且常常为 “ 靶子 ” 公司充当着反收购顾问。 这一特色为其赢得了大量忠实客户 ,近年来反收购的财务顾问业务已经成为高盛投行最为繁忙的业务之一。 同时 ,高盛对客户具有高度的忠诚精神。 最经典的例子是,自从 1956年高盛主持福特汽车公司的 IPO后 , 高盛采取了多项措施加深与福特公司的联系,甚至拒绝与福特的对手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 司进行交往。 相应的,福特公司多年来几乎把所有的大型咨询或承销业务都交给了高盛。 高盛投行凭借规范经营和稳健经营独步江湖。 很多金融控股公司为了获得投行业务不惜以提供贷款或担保为代价 ,不仅导致了数以亿美元计的呆坏账 ,对自身形象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而高盛历任 CEO都认为 ,只有凭借强大的配售能力和定价能力赢得客户 ,才能保持投行业务的规范性和稳健性 ,从而逐步取得投资者的信任。 因此高盛一直坚持风险和收益对称的原则 ,决不因眼前利益而饮鸩止渴。 正因为如此 ,高盛承销的股票在熊市中比大多数其它同类股票远为抗跌。 ( 2)摇钱树型 核心业务-自营业务 高盛真的是靠投行业务称雄的吗。 事实上,许多华尔街人士都把高盛称为包含所剩无几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对冲基金,因为近年来自营业务已经成为高盛 “ 秘而不宣 ” 的赚钱机器。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第 8 页 共 13 页 FICC的自营业务才是真正的摇钱树。 其年报显示,最近三年来,高盛最赚钱的业务不是投资银行集团,而是交易与本金投资集团。 交易与本金投资集团的核心盈利来源,则是其下属的固定收益、货币及大宗商品业务部( FICC)。 FICC经营客户交易与自营,其中又以自营为核心业务。 在这里,高盛或者完全用自营资金交易,或者帮助客户进行交易。 FICC去年纯收 入达 73亿美元,比前年增长 31%,占高盛全年收入比重高达 1/4。 由于高盛不单独公布各下属部门的利润,业界估计其真实贡献率约为 35%。 市场条件的转变带动盈利模式由客户交易业务向自营业务的转变。 华尔街的传统观点将股票交易认为是绅士的生意,经纪人赚取佣金而无须冒险投入自己的资金,因此券商盈利模式通常是通过高端客户获取佣金。 但随着佣金和收费业务的利润下降,华尔街逐渐转向通过公司的自营交易的营业模式开始盛行。 高盛自营的情况表明,高风险高收益是永恒的市场法则。 来自自营业务的利润风险大而且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