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南城北三路工程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63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7798)执行。 设计车速: 50km/h。 交叉口处: 25km/h。 设计方案 设计采用 20m 一跨简支梁形式,桥梁与河道夹角 80176。 桥面宽度: 米(栏杆) +4 米(人行道) +14 米(车行道) +2 米(绿化带) +12 米(车行道) +4 米(人行道) + 米(栏杆) = 米。 设 % 的双向横坡。 简支梁桥上部结构空心板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或扩大基础。 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 5. 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 根据南城现状和专项规划,区域内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 流制。 排水现状 本次设计北三路在丽蒲线(即东一路)处与水阁区块的水阁北三路相衔接。 埋设有 D300 污水管和 D1000 雨水管道,其余道路均尚未建设。 在桩号 1+520(与规划东七路交叉口)处与规划泄洪渠相交。 雨水管道布置 北三路雨水工程主要收集整段道路及沿线北侧地块的雨水。 南侧由于地块的地势低于北三路,因此除作为技术措施,在道路南侧设置预留井收集沿街部分雨水外,基本不纳入汇水范围(个别地块高度高于道路高度的除外)。 雨量公式 雨水量计算采用丽水市暴雨强度公式: q=1672 (1+ ) /(t+)(L/sha) 式中: q— 设计暴雨强度( (L/sha) P— 设计暴雨重现期(年) 根据规划标准,采用 P=1 年 t— 降雨历时( min) t=t1+mt2 式中: t1— 地面集水时间( (min) 考虑到地块道路周边地块用地高差大,坡降大,本工程采用 5min t2— 管道内流行时间( (min) m— 管道延缓系数,采用 m= 流量公式 Q=ψ qF (l/s) 式中:ψ — 径流系数。 服务范围内,采用综合径流系数ψ = 道路:ψ = 绿化:ψ = F— 汇水面积( ha)。 3.平面布置 ( 1)设计起点~ 东三路段: 该段雨水由东向西过支路一后排入水阁北三路现状 D1000 排水管。 主要收集道路北侧雨水。 ( 2)东三路 ~ 七百秧水库泄洪渠: 该段雨水接入东三路来水后由西向东过东五路后排入七百秧水库泄洪渠。 主要收集道路北侧雨水。 ( 3)七百秧水库泄洪渠 ~ 东七路: 该段雨水接入东七路来水后由东向西过排入七百秧水库泄洪渠。 主要转输东七路雨水管道汇水。 自身路段内基本无汇水流量。 ( 4)东七路 ~ 设计终点: 该段 雨水由西向东下穿金丽温高速公路后接入北三路规划雨水管,最终排入规划河道。 主要收集道路北侧雨水。 竖向布置 本次工程雨水干管管径为 D400~ D1500,管线标高及坡度主要依据规划道路及地块的坡度,以及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结合给水输 水管线的敷设需要来确定雨水管道埋设深度。 污水管道布置 北三路污水工程主要收集整段道路及沿线北侧地块的污水。 南侧由于地块的地势低于北三路,因此除作为技术措施,在道路南侧设置预留井收集沿街部分污水外,基本不纳入汇水范围(个别地块高度高于道路高度的除外)。 污水量的预测 根 据污水量的预测, 新区污水管道系统总规模为 万 m3/d,规划区内有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及公共设施 及 绿化等用地,根据表 不同性质用地规划用水量,进行污水量的预测,按面积比流量分配污水量。 管道设计流量 Q=qFK z 式中: Q—— 设计管段设计流量 (L/s) q—— 面积比流量 (L/s 万 m3) Kz—— 总变化系统 (见表 ) Kz=KhK d Kh—— 时变化 系数 Kd—— 日变化系数 2.平面布置 根据河道及路网分布,以及地势条件,本次设计将北三路上的 污水管分为 3 个系统: ( 1)设计起点~ 东三路段: 该段污水管道由东向西过支路一后排入水阁北三路现状 D300排水管。 主要收集道路北侧污水。 ( 2)东三路 ~ 东七路: 该段污水接入东三路来水后由西向东过东五路,倒虹穿越七百秧水库泄洪渠后接入东七路污水主干管。 由东七路进入规划七百秧污水处理厂。 主要收集道路北侧污水,同时转输南四路以南,东三路、东五路、污水管道的收集流量。 ( 3)东七路 ~ 规划支路二: 该段污水由东七 路东侧自东向西下穿金丽温高速,过规划支路二(本次设计终点)沿北三路一直向东,倒虹穿越规划河道后,沿河道自北向南进入七百秧污水处理厂。 主要收集道路北侧污水,同时转输南四路以南,东三路、东五路、污水管道的收集流量。 竖向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污水管线的竖向布置主要根据地形特点以及整体规划和管线综合的需求。 6. 给水工程 供水规划 七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由新建的水阁水厂供水。 七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的地面标高为 70140 米,区块的地面高差大,市政供水采用分区供水方法,地面标高在 90 米以上的区域,在区 内设加压泵站,由加压泵站供水。 两个区块内设两个管道系统,两系统供水压力不同,服务范围不同,各自形成环状管网,即由水阁水厂直供的中压供水管网和经区内加压泵站增压供水的高压供水管网。 给水现状 北三路的西侧接现状的枫岭街,枫岭街已敷设有 DN300 给水管道,水阁水厂尚未建设。 供水体制 根据南城现状和规划,区域内供水体制采用分区分压供水方法。 北三路北侧有规划的水阁水厂,水源为玉溪水库引水,水厂总建设规模 40 万 m3/d,一期 10 万 m3/d,原水采用重力自流至水厂。 该水厂主要为中心城区、南城水阁区块、七 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供水,各区块间地形高差较大,水厂设两个压力供水,中压区供水压力7Kg/cm2,低压区供水压力 4Kg/cm2。 北三路上敷设有低压、中压两种压力给水管道。 工程设计 本次设计的北三路西起遂松路,东至规划支路二,全长约 公里左右,给水工程设计范围为敷设于该段道路内的中压、低压给水管道。 北三路的给水管道为水阁水厂出厂水干管,向中心城区、南城水阁区块、七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供水,包括向水阁区块供水的两条 DN800 4Kg/cm2 低压输水管道及向七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供水DN400~ DN1200 7Kg/cm2 中压配水管道。 向水阁区块供水的两条DN800 4Kg/cm2 低压输水管道根据水阁水厂分期建设的先后,暂实施一条输水管道。 输水管道设计 总体布置 在输水管道的隆起点及管桥处设置排(进)气阀,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不使发生气阻,以及在放空管道或发生水锤时引入空气,防止管道产生负压。 在输水管道的低点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 因至水阁区块的输水管道采用两条,应设连通管,连通管的直径与输水管相同。 北三路的输水管道向中心城区、南城水阁区块、七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供水,包括向水阁区块供水的两条 DN800 4Kg/cm2低压输水管道及向城区供水的一条 DN800 4Kg/cm2低压输水管道。 根据水阁水厂分期建设的先后,向水阁区块供水的两条输水管道暂实施一 条。 输水管道通过河道的跨越形式,经多种因素考虑,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支墩式过桥。 输水管道的竖向布置 输水管道管径为 DN800,管线标高及坡度主要依据规划道路标高及坡度,并考虑管线综合的需要,来确定输水管道标高。 输水管道敷设在中央绿化带内,管顶覆土深度为 ~ 米。 排(进)气阀 在输水管道的隆起点及管桥处设置排(进) 气阀,分别在道路桩号 0+1 0+77 1+840 隆起点设置排(进)气阀,在平管桥下降段上游的相近直管段上设置排(进)气阀。 泄水管和泄水阀 在输水管道的低点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 分别在道路桩号0+0 0+19 1+470、 2+180管道低点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 连通管 因至水阁区块的输水管道采用两条,应设连通管,连通管的直径与输水管相同,均为 DN800。 在连通管上设置阀门,以保证任何管段发生事故或检修阀门时的切换。 分别在道路桩号 0+0 1+040 设置连通管。 配水管道(中压给水管道) 设计 配水管道的总体布置 在配水管道的隆起点及管桥处设置排(进)气阀,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不使发生气阻,以及在放空管道或发生水锤时引入空气,防止管道产生负压。 在配水管道的低点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 北三路的配水管道由水阁水厂出水,向南城七百秧区块和富岭区块供水,供水压力为 7Kg/cm2 ,管径为 DN400~ DN1200。 配水管道通过河道的跨越形式,经多种因素考虑,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支墩式过桥。 ( 1)设计起点(遂松路)~东三路(道路桩号 0+000~ 0+725):该段属于水阁区块,给水接北三路西 侧枫岭街现状 DN300 给水管道,全段敷设 DN300 给水管道。 ( 2)东三路~东五路(道路桩号 0+750~ 1+150):敷设 DN400给水管道。 ( 3)东五路~东七路(道路桩号 1+150~ 1+543):敷设 DN800给水管。 ( 4)东七路~支路二(道路桩号 1+543~ 2+175):敷设 DN1200给水管道。 配水管道的竖向布置 配水管道标高及坡度主要依据规划道路标高及坡度,并考虑管线综合的需要,来确定输水管道标高。 配水管道敷设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上,管顶覆土深度为 ~ 米。 排(进)气阀 在配水管道的隆起点及管桥处设置排(进)气阀,分别在道路桩号 0+71 0+765 隆起点设置排(进)气阀,在平管桥下降段上游的相近直管段上设置排(进)气阀。 泄水管和泄水阀 在配水管道的低点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 分别在道路桩号0+0 0+2 1+1 1+470、 2+170 管道低点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 检修阀门 配水管网的阀门间距,不应超过 5 个消火栓的布置长度。 分别在道路桩号 0+24 1+13 1+485 设置检修阀门。 道路边线的给水预留管阀门井 设计给水管道间距 120 米左右设置给水 预留管,用于两侧地块给水的接出,在绿化带边线外 2 米处,给水预留管的前端设置预留管阀门井。 管位 北三路将敷设的市政管线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沟、通信管、给水输水管,具体布置为: 以慢车道内边缘线(快车道侧)为基准线布置地下管线。 依次 为北侧车行道边缘线以南 2 米为污水管、以北 米为燃气管、以北 米为电信管群。 南侧慢车道边缘线以北 米为雨水管道、以南 米为给水配水管、以南 米为电力管沟。 道路中央 4m绿化带上分别设置两根给水输水管。 由于输水管 近期只实施一根,另外一根远期实施。 为减少远期管道实施对道路的影响,在保证近期输水管道检查井设置在中央绿化带的基础上,远期管线竟可能靠近道路中心线,为此近期输水管线距离道路中心线 ,远期输水管线距离道路中心线。 如此方式布置地下管线,可使得快车道上几乎没有管线(除雨、污水位于非机动车道上,养护时对交通影响相对较小),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城市道路因管线井盖引起的“跳车”现象,减少了管线维修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交叉处理 本次排水管线相互交叉,高程上冲突无法避免时主要采用以下 3种方式: 条件允 许时通过调整预留支管标高、错开冲突管道标高。 采用雨、污交汇井,雨水管道断开,小口径污水管从雨水井中穿越。 在雨、污水管道管内底标高接近时,且污水管道口径较大时,如采用交汇井,对雨水排水断面受阻较大时,采用雨水支管倒虹的 交叉方式。 管线过桥 电力、电信管道从人行道板下随桥过河。 给水管单独设架设过河。 8 附属工程 交通工程 ⑴ 交通分析 通过 EMME2 软件进行交通量预测和分配后,东西向道路枫岭街 北三路的交通流量为 3600pcu/h,按城市道路每个车道实际通行能力9001200pcu/h 计算,北三路需要双向四车道。 在主干路与主干路,主干路与次干路交叉口均应进行车道展宽设计。 ⑵ 交通组织 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充分发挥道路的功能,道路交叉口应进行交通组织。 主干路与主干路、主干路与次干路、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原则上应设置信号灯监控路口,交通量较大的路口应进行渠化处理。 ⑶ 交通标志标线 根据《道路交通标志标线》 (GB576886),道路沿线应设置警告、指示、禁令、导向、路名牌等标志牌,交通标志的设置力求位置适 当、准确、完整、醒目、美观;路面应设置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丽水南城北三路工程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63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