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映秀幼儿园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7页)-工程可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县域东西宽 84 公里,南北长 105 公里,总面积 8820 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 48%。 县城威州镇位于县境北部岷江与杂谷脑河交会处,海拔 1325 米,周围有茶 坪山脉、邛崃山脉等众多山体围绕,距省城成都 市 146 公里、州府马尔康 246 公里,国道 21 317 线穿城而过。 汶川 县 自然环境 汶川县气候随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气候带,可分为 8 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 “ 十里不同天 ” 之说。 但南湿 ( 漩口、映秀地区 ) 北旱 ( 威州、绵虒地区 ) 趋势明显,光、热、水分布不均,利于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生产, 是 州内重要农区县之一。 在2020 米以下地区,年均气温 ℃ ( 北部 ) ~ ℃ ( 南部 ) ,无霜期 247~ 269 天,雨量 毫米,日照 ~ 小时。 汶川县 工程地质 汶川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 度到 105 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地震密集带。 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 山地震带上。 汶川县基础设施 已建成 的 国道 21 317 线为主干,县、乡、村道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机耕道。 移动、联通通信网络覆盖率达 95%以上,县城及主要 乡镇 已开通了小灵通通信,实现了通信交换 程序控制 化、传输数字化。 县城面积已达 平方公里,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已逐渐形成阿坝州的交通集散地和教育科研基地, 全县共有已建、在建水电站 77 座,总装机 万千瓦。 第四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基本原则 符合国家、地区和城乡规划要求; 节约项目用地 , 尽力降低建设投资,节约运费,减少成本,以便达到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的要求; 安全原则,防火、防地质灾害; 有利于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项目选址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 四川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城市规划法 办法》 ;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川府发电[2020]81 号;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国办函 [2020]54 号); 《汶川县 “ ”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 《汶川县 学校灾后重建 布局调整方案》( 汶府发 [2020]30 号 ) ; 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规划。 选址结果 本着节约利用土地,坚持以人为本, 预 防地质灾害的原则, 结合汶川县 的发展规划,经过综合考虑 汶川县 映秀镇实际情况,项目选址在汶川县映秀镇, 北邻西横路,西靠 下坪一路,东为紧急避难通道,南为岷江西二路 , 项目占地面积为 2950 平方米。 项目建设条件 鉴于项目建设地点 —— 映秀镇 : 离都江堰市距离约为 20 公里 ,而距离汶川县城的距离约为 55 公里。 故此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环境条件 、工程地质等,与都江堰市的建设条件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因而在项目建设条件的分析过程中, 可 参照都江堰市相关情况。 项目区域气象 汶川县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气温、地温、水温低、雨量充沛、日照少、年平均气温 ℃ ,最高温度 ℃ ,最低温度 ℃。 年降雨 1499 mm,全年无霜期约 270 天。 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 ℃ ,最热月平均气温 ℃。 平均年降雨量为。 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 ,并且 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 降雨量 由东南向西北 分布 ,幅度在 11001800 mm 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 5 月 21 日前后,平均结束于 9 月 14 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 20 天。 区内主导风向: NWC; 风向频率 ( %): ; 最大风速: 17 米 /秒 ; 平均风速: 米 /秒,本地无台风出现。 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80,最小相对湿度 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 小 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 ,最小绝对湿度 ,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 ,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 ; 30 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 历年平均气压 ,极端最高气压 , 极端最低气压 ;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 ,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 ,雨季气压。 全年晴天日数 120 天,阴天日数 95 天,雾天日数 7 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 28 天。 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条件 映秀镇坐落在龙门山断裂带主边界上, 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 这是一条特别严重的裂缝 , 它绵延长约500 公里,宽达 70 公里,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 也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 历史上,发生 过多 次 较为强力地震 活动 : 自公元 1169 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 25 次,其中里氏 6 级以上地震 20 次 ; 1657 年 4 月 21 日,爆发有记录以来最大的 级地震。 此后 300 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 6 级的强震。 龙门山断裂带是由 3 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 龙门山后山大断裂: 汶川 茂县 平武 青川 ; 龙 门山主中央大断裂 :映秀 北川 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 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 : 都江堰 汉旺 安县 ,属于逆冲断裂。 映秀镇 地质环境较为脆弱,因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属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 ” 四川汶川发生 级浅源大地震,受损惨重。 项目所在地位于 汶川县映秀镇, 进行 灾后恢复重建 的时候, 建筑设计必须 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项目所在区域 交通 条件 随着灾后重建 工作的顺利推进, 项目所在区域交通基本恢复正常,并在此基础之上得到极大改善。 加上 2020 年 5 月 12 日 都映高速路 的 通车运行, 为该项目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畅通的交通 保障。 项目所在区域供电条件 映秀镇境内水利资源丰富,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 “ 水电之乡 ”的美 称。 可以满足项目用电的需要。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条件已具备。 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根据项目委托方所提供用地范围、建设规模及内容、幼儿园概况等相关资料,并严格参考《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学校 规划建筑设计导则》、 《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 DG/TJ 08452020) 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规定,确定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如下: 项目建设规模 鉴于汶川县安全用地十分有限, 依据规划要求, 在依据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的基础上, 中国中铁映秀幼儿园项目 拟建为 9个教学班,大约可容纳映秀镇 儿童 270人,项目 占地 2950平米,总建筑面积2417平米, 建筑密度为 %,绿化率为 30%, 容积率为 , 建设内容 包括幼儿园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 服务 用房 等。 项目建设内容 根据业主 提供的资料 以及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学校 规划建筑设计导则》 、 《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 DG/TJ 08452020) 及相关技术规范的 要求 、 规定,项目主要建设用地包括: 建筑用地、活动场 地 、 道路用地以及绿化景观用地三部分。 其中建筑物及构筑物包括: 教学及辅助用房 、 办公及辅助用房 和 生活服务用房三大部分。 其具体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建 (构) 筑物 面积 —— 2417 平米(基底面积为 872 平 方 米) (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该部分主要设置:活动室、卫生间、衣帽教具储存室、音乐活动室 等。 ( 2) 办公及辅助用房 该部分主要设置: 园长 办公室、资料兼会议室 、教师办公室 、保健室、晨检及接待室、 隔离室、 传达室、教工厕所 等。 ( 3) 生活服务用房 该部分主要 设置: 热食加工区 、主食库、 副食库、 分餐间、消毒间、 食堂工作人员淋浴更衣间 、 食堂工作人员卫生间 、 学生寝室、 煤气间、餐具洗涤间、配电室、 弱电 室、 学生集体浴室、 洗衣烘干室、教工浴室 等。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 2417 平 方 米,建设具体内容及相关技术指标见 幼儿园 建(构)筑物面积 明细表 : 表 51 幼儿园 各类 建(构)筑物面积 明细表 建(构)筑物 数量 面积合计( m2)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859 活动室 9 496 学生卫生间及洗舆室 9 135 衣帽储藏室 9 110 音乐活动室 1 118 办公及辅 助用房 228 园长办公室 2 29 教师办公室 5 81 资料及会议室 1 晨检室 1 医疗卫生保健室 1 隔离室 1 传达室 1 教工厕所(男女分设) 4 48 生活服务用房 665 热食加工区 1 配餐间 1 煤气间 1 主食库 1 洗衣间 1 副食库 1 消毒间 1 餐具洗涤间 1 配电室 1 弱 电间 1 学生寝室 9 452 食堂工作人员淋浴更衣间 1 20 食堂工作人员卫生间 1 12 教职工更衣及淋浴间 2 40 门厅 1 53 楼梯间 156 过道、墙体结构面积 分摊 456 合计 2417 活动场地及道路 —— 1180 平 方 米 该部分主要设置项目活动场所用地及项目区域内的道路设置。 根据 《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 DG/TJ 08452020) 的相关规定, 全园共用的室外游戏场地面积不宜小于下式计算值: 室外共用游戏场地 面积( m178。 )= 180+ 20( N- 1) 注:1、 180、 1 为常数、N为班数(乳儿班不计)。 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 30m 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 的戏水池等。 考虑到项目实际情况,将本项目的活动场地面积设置为 480平 方米,项目区域内道路 及空地 面积为 700平 方 米。 相关 技术 指标见 幼儿 园活动场地及道路技术指标: 表 52 幼儿园活动场地及道路技术指标 序号 名称 面积( m2) 1 室外活动场 480 2 道路 空地 700 合计 1180 绿化景观 —— 885 平 方 米 根据 业主 提供的资料 ,并严格参照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学校 规划建筑设计导则》、 《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 DG/TJ 08452020) 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规定, 确定本项目绿化率为 %,则幼儿园景观绿化面积为 885 平 方 米。 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设计依据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学校 规划建筑设计导则》教发 [2020]26号文件; 《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 DG/TJ 08452020) ; 《 托儿所 、 幼儿园设计规范 》 ( GJG3987); 《 民 用建筑设计通则 》 ( GB503522020) ; 《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 ( JGJ502020) ; 《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 ( GB500162020) ; 汶川县映秀镇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其它 相关法律、技术规范的要求、规定。 总体设计原则 安全牢固原则。 结合灾后重建规范,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将幼儿园建筑的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幼儿园建设质量。 功能合理原则。 结合当前需求和教育长远发展的需要,既能有利于加快灾后重建的建设速度,又能着力做好规划幼儿园布局,实现幼儿园 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防震减灾原则。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抗震、防火、防洪、防风雪和防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确保师生安全,并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 创建节约型校园原则。 遵循节约用 地 、节约能源、节约用水、 节约原材料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投资,在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确定适宜的建设规模和装修标准,避免奢华浪费和高标准建设校舍;采用适合地方特色的绿色环保技术、方法和材料,创建新型绿色 幼儿园。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 当地 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进行设 计,创建出尊重自然、注重地域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多样性 幼儿园。 共同参与原则。 灾后重建幼儿园在规划设计中,应注意与幼儿园建设相关的各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建立协调与默契的工作机制,保证校舍用房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